金山寺
江苏省镇江市佛教禅宗名寺
金山寺(Jinshan Temple),别名江天寺、江天禅寺,曾用名泽心寺、龙游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金山路62号,地处镇江市区西北,坐落在金山之上、金山公园内。作为金山风景区的组成部分,金山寺属于国家AAAAA级景点之一。该寺高44米,周长520米,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四大名寺。
命名
金山寺原名泽心寺,自唐朝起称金山寺。宋天禧年间,因皇帝梦游金山寺,又赐名龙游寺。至清朝,康熙皇帝登临金山时,见江天一色,故亲笔赐名“江天禅寺”,江天寺名沿袭至今。虽然金山寺名称多变,但自唐以来,人们都统称其为金山寺。
历史沿革
晋代至唐代
金山寺始建于东晋时期,建造的具体年份已经无从查起,一说为晋明帝时,一说为晋元帝时。该寺在长江孤岛上依山而建,时名“泽心寺”。
魏晋南朝,梁武帝崇信佛教,于天监四年(505年)二月十五日亲自在泽心寺依仪修设水陆法会,用以超度水陆一切鬼魂,普济众生,创中国佛教举行水陆法会之始。
唐大中年间时,高僧裴头陀,即法海和尚来到泽心寺,看到殿宇倾颓,杂草丛生,于是在佛前燃指一截,发愿修复古刹。一日,裴头陀在江边挖土得金若干镒(yì),即将黄金上交当时润州刺史李锜,李锜又将此事上奏唐宣宗。唐宣宗感动之余,下令将黄金赐予法海用于修复殿宇,并敕令泽心寺更名为“金山寺”。
宋朝时期
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晚年深信“天书符瑞之说”的宋真宗赵恒于梦中游至金山,后亲书“龙游山”三字于山门。天禧五年(1021年),宋真宗又派内侍江德明给钱三百万,修复寺宇,装饰佛像,并赐下“龙游禅寺”四字。
宋仁宗赵祯即位后,龙游寺僧人上书请复旧名,获准山名依旧,寺名仍为龙游。宋庆历年间,寺遭火灾,佛殿僧舍化为灰烬。住持瑞新募捐重建殿宇,再塑金身。但殿宇还未建完,瑞新因积劳成疾已逝。后怀贤任主寺席,继续修复工作,被修复完善的寺院殿宇规模胜过往昔。
宋元丰五年(1082年)九月,禅宗第十七代、云门宗第五世佛印禅师自庐山归宗寺来到龙游寺任住持。宋元丰七八年间(1084年~1085年),一位海商在金山设水陆法会。法会由佛印亲自主持,极为壮观,此寺遂以“金山水陆”驰名。
宋政和年间(1114年),宋徽宗赵佶下诏,改佛刹龙游寺为道观神霄玉清宫,去除荐慈塔顶改为郁罗霄台。宋建炎年间,由于金兵不时南犯,而镇江为兵家必争之地,故龙游寺屡遭战火,殿宇破落,香火萧条。直至宋孝宗题诗,建文奎阁,焦山僧人蕴衷来到金山,辛勤募捐重修殿宇,才使宝刹再度重光、慧灯复明。
元代至民国
元延祐三年(1316年)、至治二年(1322年),朝廷两次在龙游寺修设盛大水陆道场,每次参加的僧众有一千五百余人。
清朝时,康熙帝(玄烨)南巡,为迎“圣驾”,龙游寺大兴土木,精心修葺装饰楼台亭阁、佛殿宝塔及禅堂僧房。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帝陪其母游金山,登妙高台,手书“江天一览”四字,并将龙游寺改名为“江天寺”,亲笔题写并敕赐“江天禅寺”匾额。江天寺曾与宝光寺、文殊院、高旻寺并称中国长江流域四大禅宗丛林。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江天寺几遭兵火,塔毁寺坍塌,成为一片废墟。清同治八年(1869年),两淮盐商捐银三万二千余两,修建江天寺大殿、天王殿、藏经楼、观音阁等32处、200余间。除慈寿塔未能再建外,几乎是新建了一座寺庙。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4月5日,江天寺(金山寺)发生火灾,大雄宝殿和藏经楼毁于一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金山寺几经整修。镇江市人民政府为保护名胜古迹,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曾拨款二十亿元(旧币),采取以工代赈方法,清理金山寺残垣断壁,建造殿宇房舍,恢复朝暮课诵,静坐参禅宗教生活。但因资金短缺,未能重建大雄宝殿。
20世纪50年代,国家曾下发重修金山寺大雄宝殿拨款通知书,受“批右”思想影响未能实现。“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年5月~1976年10月),金山寺僧人被驱赶出寺门,经书、法物毁坏殆尽,寺院一时钟鼓绝响,香火断灭。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人民政府落实宗教政策,慈舟法师重返金山寺。几番周折,多年经营,金山寺收回被占殿宇,修复山门,天王殿,殿内新塑弥勒、韦驮、天王像,其他各殿的佛、菩萨像也一一重塑,寺院重新开放。
1983年,金山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2012年9月,镇江市金山·焦山·北固山旅游景区授牌成为国家AAAAA级景区。金山寺作为金山风景区的组成部分,也由此成为国家AAAAA级景点之一。
地理环境
金山寺位于中国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金山路62号,地处镇江市区西北,坐落在金山之上、金山公园内,距市中心3千米远。寺院所在的金山内植被茂盛和鸟兽繁多。金山原是耸立于江中的一个小岛,后因长江北移,至清光绪末年(1903年)左右与南岸陆地相连。金山寺为江南丘陵地带区,地势平缓。其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度适宜,降雨适中。
景区布局
金山寺高44米,周长520米,寺内主要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藏经楼、方丈室等。金山寺整体处于坡地上,采取局部规则布置,分层筑台。牌坊、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均位于寺院主轴线上。金山寺山门面朝正西,是一座四柱三门的高大牌楼,牌楼之后为天王殿。天王殿向后,便是大雄宝殿。寺院轴线北侧紧贴山崖,有观音阁、奎文阁、夕照阁与慈寿塔。在慈寿塔西下侧的悬崖上,开辟有古法海洞
重要景点
天王殿
入金山寺山门那一座四柱三门的高大牌楼后,即可见天王殿。天王殿牌坊前有巨型石狮一对,殿外墙上镶刻着“东晋古刹”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天王殿中供弥勒佛,人称笑佛。弥勒佛旁有联,曰“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殿两旁塑有四大金刚(俗称四大天王),形象高大逼真,意在看守山门。天王殿之名,也源于这四大金刚像。其中,殿左侧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右侧是北方广目天王、西方多闻天王。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金山寺的主体建筑。金山寺几经修葺,于明代所建的大雄宝殿毁于1948年春大火。现大雄宝殿为1985年重建,1990年落成。由于大殿在原址向后移八米,殿前更为开阔。大雄宝殿设计兼有北方宫廷雄浑富丽气势与南方园林精美雅致的风格,大殿为正方形,高25米,深24.6米,内36根子柱擎立。其歇山重檐,雕梁画栋,黄墙红柱,金色琉璃屋面,白石柱础栏杆,高悬殿额的“大雄宝殿”四字为赵朴初题写。殿内主尊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和药师佛分立两侧,两旁六十八罗汉,背面为海岛观音像,两旁站立善财童子、龙女,中有金山寺德云比丘,金山寺海岛图也在其中。在大殿上方四周圈棚,共列有56尊罗汉。大殿外墙上书“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八字,并镶六扇檀香木雕圆窗,每一扇画面都是与佛教相关的历史人物和故事,有三扇讲的是与金山寺有关的三则故事。
观音阁
观音阁,又叫士阁,因阁中供奉观音,故有此名。其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由释如然创建,毁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兵火,后于同治十年(1871年)重建。观音阁结构严谨,布局适当,阁中十余间殿宇错落有致,共同组成了一个院落。此阁东邻楞伽台、妙高台,西连慈寿塔、法海洞,左右相通,上下相接,形成金山寺中寺。
慈寿塔
慈寿塔又名金山塔,矗立于金山之巅,创建于1400余年前的齐梁时期。唐宋时,有双塔,宋朝称“荐慈塔”“荐寿塔”,双塔后毁于火。明代,重建一塔,取名慈寿塔。清代咸丰年间,此塔又毁。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金山寺住持僧隐儒誓建此塔,往京都向清廷呼吁,慈禧命他自行募捐修建。他奔走南北,沿门托钵,多方募化,并得到两江总督刘坤一的支持,约经5年,募银二万九千六百两建塔,仍名慈寿塔。此塔高30米,为砖木结构,七级八面,内有旋式梯,供游人登塔远眺;每层四面有门,走廊相连,面面有景。
江天一览亭
江天一览亭又名留云亭和吞海亭,为一石柱凉亭,立于金山最高处,位于慈寿塔旁,创建年代不详,何时坍塌史书也未载。明景泰七年(1456年),寺主在原亭遗址上重建一亭。300多年前,清朝康熙皇帝陪同母亲来到处于大江之中的金山寺游览,留下手书“江天一览”四个大字。后该亭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重修,清同治十年(1871年)复建。清朝两江总督曾国藩还将康熙帝所写的“江天一览”四字刻在石碑上,放置于亭内。
古法海洞
古法海洞又名法海洞、裴公洞,相传是金山寺第二代开山祖师法海和尚来到金山时住的地方。那时的金山寺殿宇荒废,荆棘丛生,还有蟒蛇为害。法海便住进洞中,参禅打坐,原栖息在这个岩洞的白蟒就此避走。现洞中塑有法海塑像一尊,洞口横额上则书写有“古法海洞”四字。
妙高台
妙高台,又名晒经台,“妙高”是梵语“须弥”之意译。刘编《金山志》载:“妙高台在伽蓝殿后,宋元佑僧佛印凿崖为之,高逾十丈,上有阁,一称晒经台。”1130年,南宋名将韩世忠用四千水兵将几万入侵的金兵围困在金山附近,梁红玉登上妙高台亲擂战鼓,鼓气助阵,大破金兀术部众。妙高台几经兴废,由明代僧适中、清代薛书常相继重建。1948年,妙高台与金山寺大殿、藏经楼等同毁于火。如今的妙高台为1991年金山寺第八十一代方丈慈舟法师主持重建。
楞伽台
楞伽台,又名苏经台,位于金山东南山腰。“楞伽”是印度语,意为“不可住”。楞伽台是一座三重楼阁,傍山驳石,建筑奇巧。相传,苏东坡晚年曾应佛印之托在此处写《楞伽经》。楞伽台中央有座玲珑的四面方亭,因亭内曾放置过苏东坡遗留下来的雪浪石,故而取名为“雪浪亭”。
文化活动
水陆法会
水陆法会,全称“十方法界四圣六凡冥阳两利水陆普渡大斋法会”,也叫水陆会、水陆斋、水陆道场、悲济会等。它是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综合性大型法会,分超度、消灾两部分,能为死者超度、为生者祈福。自梁天监四年(505年),梁武帝启建水陆法会开始,经过隋、唐、宋、元、明、清等时代的传承,金山寺举办水陆法会已有1500多年历史。2006年,金山寺水陆法会被江苏省政府批准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敬香祈福
镇江,有着每年的除夕夜和大年初一前往金山寺敬香的年俗活动。除夕夜里,金山寺人声鼎沸。游客或默闭双眼,或手持清香,或双手合十,自觉有序地跟随人流虔诚祈祷新的一年里阖家欢乐、幸福安康。
撞钟迎新
金山寺新年祈福撞钟活动自1994年开始举办,去金山寺听一记迎新撞钟,是不少人心中最有仪式感的跨年方式之一。金山寺撞钟迎新活动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已成为镇江乃至中国各类迎接新年活动中极具地方特色并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每年12月31日,都有大批游客参加这一活动,在浑厚悠远的钟声中辞旧迎新。
文物遗存
历史上金山寺的文物收藏相当丰富,随寺院屡次毁建而流失殆尽。但在现存的寺藏文物中,也不乏珍贵之物。其中,又以周鼎、《金山图》、铜鼓、东坡玉带这四件为最珍贵,合称“金山四宝”。
周鼎
周鼎是一件西周宣王时代的铜器,迄今已有两千七百多年历史。其于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几经转手,于清道光十八年(1848年)由叶志生赠送金山寺收藏。因此鼎为周宣王酬劳北伐统帅遂启祺所铸造,故又称“遂启祺鼎”。
《金山图》
《金山图》为明朝著名画家文徵明所绘。画中,江水茫茫,微波荡漾,金山如浮玉漂浮在波涛之上,山色青碧,上面有一栋栋画檐朱宇,展现了明朝时期金山和金山寺屹立于扬子江中的秀美雄姿。画后,有文徵明题写的《金山寺追赋》诗一首。
铜鼓
金山寺收藏的铜鼓高约0.27米,径长约0.5米,重11.9千克。古时战争击鼓为号,一般的鼓是牛皮鼓。四川蜀地多雨潮湿,鼓声不响,于是诸葛亮就发明了这种铜鼓来代替原来的牛皮鼓,所以人们也称这种鼓叫“诸葛鼓”。传说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决意“联孙抗曹”,为表示诚意,将蜀地特有的战鼓当作礼物送给了孙权。
东坡玉带
东坡玉带是“金山四宝”中名气最大的,被奉为“镇山之宝”,为宋代文学家苏轼所赠。这条玉带宽约0.07米、长约0.67米,带上缀着二十四块米色白玉,有长方形、圆形、心形,十分精美。清初,玉带上的四块玉被火焚毁。后来乾隆皇帝游金山,命玉工补齐此玉带,并制匣贮之,以镇山门。乾隆帝十分喜欢东坡玉带,曾前前后后四次在玉带上题诗。
开发与保护
开发
1987年,金山服务部成立,为朝山信徒提供服务。1988年,应海内外信众要求,金山寺恢复水陆法会,金山水陆法会祖庭地位重现。
1994年,金山寺推出特色旅游活动,即新年祈福撞钟活动。截至2003年底,金山寺新年祈福撞钟活动已经成为国家旅游局重点推荐的旅游产品之一。
2024年6月,年度“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主会场活动开办,发布了江苏省首批文物主题游径10条。其中,镇江市牵头的“京口瓜洲”长江文物主题游径,串联了焦山碑林、焦山定慧寺、焦山炮台遗址、甘露寺铁塔、甘露寺、金山寺、西津渡古街、昭关石塔、救生会旧址、京口闸遗址、大运河—新河街一条街等11处文物,进一步推动了金山寺文物旅游融合发展。
保护
自1985年起,金山寺开始重建大雄宝殿。1985年10月寺院奠基时,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亲临破土,并为大雄宝殿书写匾额:“新建的殿堂格局新颖,气派庄严,为众人赞美。”
1986年,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园林归还庙产,金山寺的玉鉴堂、楞伽台、玉佛殿得以整修一新。1989年,金山寺对慈寿塔、观音阁、延寿堂进行整修。1990年,金山寺大雄宝殿落成。1991年,金山寺重建藏经楼、妙高台。次年,寺院重建祖堂、韦驮殿和佛学院教学楼。
2011年,金山寺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2月,《镇江市金山焦山北固山南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公开发布。针对镇江市金山、焦山、北固山等国务院批准的“三山风景名胜区”的规划、保护、建设、利用和管理工作,该条例一一作出明确规定。
2017年3月,金山寺被划定为江苏省第一批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
相关文化
故事传说
某日,佛印正与众僧讲经说法,苏东坡走了进来。佛印见到苏东坡便说“学士从何处来,此间无坐处”,苏东坡自恃才高,引经据典答道:“暂借四大为坐。”佛印听罢笑道:“学士有意论佛,我有一问若学士能答,我便让坐,否则,留下腰间玉带以镇山门。”东坡欣然允诺,佛印问:“四大皆空,五蕴非有,学士何处坐?”苏东坡一时答不出来,只得把玉带交给佛印。后来。佛印回送苏东坡一件衲裙。为此苏东坡写下《以玉带施元长老,元以衲裙相极次韵》以记其事,诗云:“病骨难堪玉带围,纯银仍落剑锋机。欲教乞食歌姬院,故与云山旧衲衣。”
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上半年,金兀术大破杭州城后,率领十万大军,满载劫得的金银珠宝,沿着大运河北返,企图通过镇江渡江北撤。韩世忠和夫人梁红玉预料到金兵会经过镇江北撤,于是率领八千水军在这里以逸待劳,准备阻击战。两人前往金山察看地形,定下计策。后韩世忠用四千水兵将几万入侵的金兵围困在金山附近,梁夫人登上妙高台亲擂战鼓,鼓气助阵,大破金兀术部众。这个历史故事早已被搬上戏剧舞台,流芳百世。
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欲报恩,后遇到青蛇精小青,与其结伴。白素贞施展法力,巧施妙计与许仙相识,并嫁与他。婚后,金山寺和尚法海对许仙讲白素贞乃蛇妖。许仙将信将疑,按法海的办法在端午节让白素贞喝下带有雄黄的酒。白素贞显出原形,将许仙吓死。为此,白素贞上天庭盗取仙草将许仙救活。之后,法海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并软禁。白素贞遂同小青一起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却因此伤害了其他生灵,触犯天条。白素贞在生下孩子后,便被法海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数年过去,白素贞的儿子长大得中状元,到塔前祭母,将母亲救出,全家得以团聚。
据传很久以前,金山寺的大门朝南而开。但金山寺屡遭火焚,山门口也经常会发出一阵阵惊天动地的轰鸣声。金山的当家和尚对此深感不安,觉得事有蹊跷,便请来一位云游和尚卜算。云游和尚在山寺前后转了一圈,对方丈说:“师傅,您这山门朝南直对天上的南天门,得罪了玉皇大帝,必须改向。”方丈听后,连连合掌曰:“罪过!”于是命人改建山门,故金山寺的山门才成为朝西向。
传说仅是传说,金山寺山门朝西是有其真实原因的。据史料分析,因古代金山屹立在扬子江心,金山寺山门朝西而建,游人便可透过山门望见浩渺大江奔腾而下,正合“大江东去,群山西来”之诗意。
历史人物
唐灵坦,生于唐朝,俗姓武,太原文水人,武则天的侄孙,洛阳县令武宣之子。其入空门后,参荷泽神会大师得法,又往庐州浮槎寺览大藏经。唐大历年间,他被南阳慧忠国师荐之于朝,获赐号“大悲”。在大兴金山寺后,唐灵坦前往江阴定山结庵,又至吴兴林山建寺,再迁扬州华林寺。其停留修行之处,屡有奇迹,故被人视为神僧。晚年时,他预知时至,便告知众人,后示寂于洛阳荷泽祖庭,金山寺尊为开山第一代祖师。
法海,生于唐朝,河东裴氏子,其父裴休于唐宜宗时拜相。法海自幼时起礼佛,在弱冠之年辞亲出家。其初居庐山学道参禅,行头陀法,人称裴头陀,继而遍参名师,彻悟心源。后来法海来到已废弃的金山寺,禅坐石窟中,断指发愿要重兴金山寺的殿宇。在金山寺修复建成之后,法海前往别处游历出行,杳无踪影。金山寺僧史尊法海为开山第二代祖师。
佛印(1032年~1098年),宋代云门宗高僧,法号了元,字觉老,为苏东坡相交颇深的方外知交。佛印自幼学习《论语》等典籍,后来礼宝积寺日用为师,学习禅法。他曾至江西庐山参访开先善暹,后又亲近圆通居讷。佛印28岁时,接善暹法师之法,住江州(今江西九江)承天寺。此后,其先后住持推山斗方、庐山开先、归宗,丹阳(今江苏省镇江)金山、焦山,江西大仰山等佛教名刹。佛印曾四度住持江西云层山,还整编白莲社流派。作为一代禅师,他对净土思想也十分推崇。宋元符元年(1098年)一月,佛印圆寂,享年67岁,朝廷赐谥号“佛印禅师。”
文学作品
唐朝诗人张祜(hù)作《题润州金山寺》:“一宿金山寺,超然离世群。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树色中流见,钟声两岸闻。”
北宋文学家苏轼作《游金山寺》:“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líng)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作《金山寺》:“重经高处寺,一与白云亲。树木有春意,江山如故人。幽轩含气象,偏雨落风尘。日暮临归去,徘徊欲作神。”
北宋政治家司马光作《金山寺》:“秀刹冠嵯峨,松门络薜萝。风清尘不到,岸阔鸟难过。欲雨江声怒,新晴海气多。行舟未摇棹,回望隔烟波。”
元代诗人赵禹圭作《折桂令·题金山寺》:“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山水相辉,楼台相映,天与安排。诗句就云山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醉眼睁开,遥望蓬莱。一半烟遮,一半云埋。”
明代诗人祝允明作《宿金山寺》:“窗中一抹海门焦,珠贝鱼龙共此宵。枕得善财参后石,洗来天汉转时潮。神游会解灵妃佩,耳静能传少女箫。况是梵王宫阙里,莲花叶上暂逍遥。”
明代诗人沈周作《金山寺吉公房小酌》:“尝惜忙未到,到来方悟闲。过江如隔世,入寺不知山。风气薄诗骨,夕阳浮醉颜。古人夸一宿,三宿我才还。”
《金山寺》由滕建锋著,是“符号江苏”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书中记载了金山寺的历史源流、人文景观及有趣的传说故事。
金山寺:尤凤伟中短篇小说选》由尤凤伟编著,是现代中国最具实力中青年作家作品选系列图书之一。此书为中短篇小说集,作者以现在进行时来再现和描述他眼中的世界,笔触探及各个阶层,在现实主义中加入黑色幽默,处处体现出了批判精神和悲悯情怀。
宋宣和元年(1119年),宫廷画师李唐作绢本扇面画《大江浮玉》。这是现存最早的金山寺图,由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其画面表现的是金山南面景观,描写清润细巧,工整严谨。图中绘有殿宇楼阁临江,建在高大坚固的石驳上。两侧各有小山环绕,西为石簰(pái)山,东是鹘(gǔ)山。
弘治八年(1495年),画家文徵明画下《金焦落照图》。图中金山寺建筑叠层而上,岛周有围墙,然山上无塔,江中礁石清晰可辨,当是石簰山。
清朝年间(1776年~1788年),法国皇家地理学家GeorgeLouise.Le Rouge作《中国园林铜版画系列》之金山寺。这是法国人绘制的一幅镇江金山寺的铜版画,出版于240年前。画中详细描绘了金山的景象,展现了金山寺最大的特点——“寺裹山”,但欧洲人把金山这座寺庙当作欧洲城堡来描绘,与实景实有距离。
影视作品
戏剧作品
音乐作品
金山寺水陆法会仪式音乐”创始于南北朝时期,它融合了南北朝以来各个朝代的音乐成份,在云锣、鼓、铪子、木鱼等乐器伴奏下,把佛教的赞、偈、经文、咒语、手印动作结合起来,形成强弱对比和律动,唱腔清静庄严、沉稳宏亮、情境交融,具有净心化灵、向往太平的宗教价值。前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把它定性为“梵音海潮,虚远淡净”。2014年11月,金山寺水陆法会仪式音乐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重要事件
寺院失火遭毁
1948年4月6日下午,金山寺生起大火。起火点为大雄宝殿东首蕲(qí)王殿楼上库房,火势蔓延很快。但因寺在山上,当时的消防设备也不完善,灭火尤为困难。这场大火烧了3个小时,共毁大雄宝殿、藏经阁、方丈室、大禅堂等建筑300多间。藏经、大殿佛像、十八罗汉像、海岛观音像等文物亦毁于火中,不计其数,其中包括金山寺的镇山之宝“二像”(苏东坡及其好友佛印禅师的雕像)。
关于这次大火的原因,一直尚无定论,说法有三:一说国民党驻军盗窃文物、资财后,纵火灭迹;二说用火不慎;三说库房内堆放的油纸、蜡烛等含植物油脂的物质聚热自燃起火。
日本前首相来访
2010年4月12日,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一行70余人到镇江金山江天禅寺参访,时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金山江天禅寺方丈心澄大师于山门前接迎招待。双方在方丈室举行了友好交谈,并且互赠了礼物。海部俊树向金山寺赠送了自己的书法作品《期望》,心澄大师向海部俊树赠送了手书“春与景明”紫檀工艺品。此外,随行的日本中国书法学院院长与心澄大师签署了该院与金山佛印书画院友好交流协议书。随后,在金山寺观音广场,宾主双方挥锹填土,栽下了象征友谊的金桂树。
缔结友好寺院
2014年11月,镇江金山江天禅寺与加拿大湛山精舍缔结友好寺院,签约仪式在金山江天禅寺举行。湛山精舍是加拿大多伦多地区首座中国式寺院和规模最大的佛教组织之一,于北美地区有重要影响力。在签约仪式现场,心澄法师、秋爽法师分别代表金山江天禅寺、寒山寺和湛山精舍达义法师共同签订了缔结友好协议书。时任国家宗教局副局长蒋坚永、省宗教局副局长王在郑、市政协副主席兼市委统战部部长宦祥宝等,也出席了签约仪式。
价值意义
宗教价值
金山寺是中国佛教诵经设斋、礼佛拜忏和追荐亡灵的水陆法会的发源地,属于临济宗的著名禅修道场,在佛教禅宗寺庙中有着显著的地位,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四大名寺,与常州天宁寺、扬州高旻寺、宁波天童寺并称为中国禅宗四大丛林。该寺历代高僧辈出,且吸引了许多日本留学僧人特地前来参禅修业,为中日两国佛教界的交流做出了贡献。也正因为金山寺的存在,金山才成为了一所规模宏伟、气势非凡的佛教文化艺术殿堂。
历史文化价值
金山寺堪称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寺,其创立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自晋至清,众多帝王都在金山寺乃至金山留下印迹,历代也有张祜、苏轼、王安石等文人为金山寺写下了诗词文章。在民间话语系统中,金山寺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如神话故事《白蛇传》里的“水漫金山寺”章节,在人改本、地方戏曲、民间口传等方面均有传播,有学者将这一章节定义为“白蛇传”传说最具冲突的审美性母题。
建筑艺术价值
金山寺是人类建筑文化宝库中的遗产之一,其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将寺、塔、石窟巧妙地安置于一山。该寺依山而建,寺门朝西,从山脚到山顶,殿宇楼堂幢幢相衔,阶梯成叠,亭台相连,长廊蜿蜒,无论近观远眺,总见寺而不见山,山与寺浑然一体。“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的特殊风貌,令该寺院名扬国际。
旅游信息
景区门票
交通路线
镇江站(南广场)——金山:17路、115路、216路、133路
镇江站(北广场)——金山:2路
参考资料
金山寺.金山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12 15:03
目录
概述
命名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