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梨花
小说《薛丁山征西》和《薛刚反唐》等作品中的人物
樊梨花,别名樊元帅,小说《薛丁山征西》和《薛刚反唐》等作品中的人物,唐太宗贞观年间人,两辽王薛丁山之妻,薛刚薛强之母。
角色背景
故事说的是在大唐贞观年间,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登上唐王朝皇帝宝座之后,以甘肃武威为中心的哈迷国等一些西北小国不愿接受唐王朝的管辖,并以武力和唐王朝相对抗。为此,唐太宗李世民决定派薛仁贵前去征讨,所有关于樊梨花的传说便都发生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上。
角色形象
形象起源
樊梨花形象最早源出上溯至唐代,见于各地史志稗史,后历代以传说、话本的形式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清代,乾隆年间中都遗叟杂采历代民间传说、角本子编纂成讲史小说《说唐三传》,又名《异说后唐三集薛丁山征西樊梨花全传》,后人亦称《征西全传》;如莲居士编辑成《反唐演义全传》等书,典藏于经文堂。
文学形象
明清讲史小说中有这样一个现象,许多历史、英雄传奇采自民间口头传说,经文人创作加工为案头读物,随即又为广大的市井说唱艺人借鉴为话本,口传心授、世代流传,后来也有人整理为“说书体小说”,以纯散文形式出版。由民间演义、杂说到说唱,再到“说书体小说”的过程中,故事情节得到提炼,人物形象愈加丰满。在众多有关樊梨花故事的说书体小说中,西河大鼓名家黄佩珠所作《少西唐演义》对樊梨花形象塑造的再度加工创作,就最具代表性。
樊梨花是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之一。和花木兰穆桂英梁红玉相比,她身上的神话色彩似乎还要浓厚一些。《说唐》《薛家将》在讲到薛丁山征西的故事时,无一例外都要讲到这样一位富有叛逆精神并且敢于大胆追求理想爱情的古代女子。
戏曲形象
《征西全传》中叙述樊梨花与薛丁山马上订亲及薛丁山三休三请樊梨花的故事,给人民留下深刻的印象,故而在民间有很大影响,戏曲中一些剧目即取材于此,如《寒江关》、《马上缘》、《三休三请樊梨花》、《姑嫂英雄》、《梨花挂帅》、《梨花巡营》等等,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相关剧目舞台上盛演不衰。
京剧婺剧豫剧越剧秦腔粤剧昆剧黄梅戏歌仔戏等剧种都有该剧的传统版本。
衍生形象
地戏中的武将面具十分重视头盔和耳翅的制作,一般以龙、凤作为装饰,男将多为龙盔,女将头盔多以凤和太阳、牡丹等祥瑞搭配。色彩上以金、银、红、黄、蓝、绿等亮色为主,再辅以圆形玻璃镜片加以点缀,显得富丽堂皇。樊梨花是《薛丁山征西》中的人物,她本是西蕃寒江关守将樊洪之女,自幼拜师学艺,练得一身好武艺。后因与大唐将领薛仁贵之子薛丁山有一段夙世姻缘,樊梨花归顺大唐,并登坛挂帅,助丈夫薛丁山征西平叛。此面具相貌端庄,柳叶弯眉,凤眼上扬,俊美中不失英气,再配以双凤、瑞草装饰的头盔和耳翅,更显其英姿飒爽。
传说遗迹
火药山与九眼楼传说
延庆火焰山:高1141米,峰型一般,因其九眼楼和长城结点,才算胜地。火焰山又称火药山,传说唐朝女将樊梨花曾在此制造火药,并大败番将杨凡于掸马峪。至今还有当年樊梨花制作火药的碾盘。
火药山东西线一带,在唐朝时即是边防地区,像“晾马山”、“火药山”等都是女将樊梨花留下的遗迹与传说。
四海镇:军事重镇,据说是因有四条河汇集于此而得名。传说樊梨花曾经在此打仗,附近村子的地名也都很有意思。比如第一座敌楼所在的村子就叫一楼,第二座就叫二楼。郭家湾原来叫裹脚湾,是因为在此薛丁山枪挑了樊梨花的裹脚布而得名。
樊梨花点将台:九眼楼的西边,为樊梨花的点将台,这里气势极为雄险,是驻守在这里的士兵将领的营地。据史料记载当年著名的巾帼英雄樊梨花,曾引军驻守于此。这段“野”长城的陌生和攀爬难度对于人们无疑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圣泉山观音寺传说
圣泉山是天然的佛教圣地,据观音寺碑文记载,该寺始建于唐代,明成化年间重修,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除大雄宝殿、大悲殿、圆通殿等人文景观外,寺庙周边的自然景观十分丰富,有神龟石、三星洞、香炉石、灵照松等。据传,唐代著名女将樊梨花镇守幽州北境,一次与北国交兵,被困九龙山(即如今的圣泉山)下,敌强我弱,命悬一线。情急之中,樊梨花合掌急呼:“观世音菩萨显灵!观世音菩萨助我!”观世音菩萨闻听呼救,立即点化九龙山的九条伏地青龙,请它们施救,成就殊胜因缘。九条青龙欣然领命,立即兴风布雨,在军阵上空下起倾盆大雨。交战双方被大雨浇得睁不开眼抬不起臂,自顾不暇。乱军中,樊梨花率兵突围而去。
事后,樊梨花感念观世音菩萨救命之恩,遂在九龙山云兴之处,为观世音菩萨建寺塑像,以为永久供奉。此即为圣泉寺之来源。
鸣沙山传说
鸣沙山,位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和乃楞格尔草原交汇的地方。
相传,唐代著名女帅樊梨花曾多次挂帅西征,有一次西征时,因这里水草丰美,于是有一营女兵选择在这里安营扎寨,结果夜间突然狂风大作,一时间飞沙走石,黄尘弥漫,目不能视,整整刮了7天7夜,风停歇后,这里就多出了一座沙山,而驻扎在这里的那一营女兵也同时葬身沙山。
从此,每当夜深人静,就会从沙山传出雷似的声音,当人们攀登沙山,踩动流沙时,也会发出类似的声响,人们都说,那是女兵们没能归家,怀念家乡而望空长泣,挥泪饮泣。
还有一个版本的传说,和这个有点类似,但又截然不同。
也是唐代女帅樊梨花挂帅西征,当行军至此地,突然与敌军遭遇,于是展开一场恶战,有一营女兵在这里集体遇难,全军覆没。或许是正义的悲惨结局感动上天,又或许是这些花样女子的英魂为不使自己无瑕的肉身再受敌酋狼吻的摧残,当樊梨花帅部凯旋回朝,走到这里时,突然狂风大作,一时间黄尘弥漫,飞沙遮日,整整刮了7天7夜,风停歇后,草原依旧翠绿,山水溪流依旧潺潺,但这营女兵牺牲的地方却平地出现了这座沙山,历经百年,这堆松散的沙子却风吹不走,雨淋不垮。每当夜深人静,就会从沙山传出雷似的声音;当人们攀登沙山,踩动流沙时,也会发出类似的声响。那声音犹如战鼓擂擂,铁蹄杂沓,兵戈相击,娇叱阵阵,旌旗烈烈,刀枪磕碰回荡于耳畔不绝。
星星峡传说
由甘肃进入新疆要经过星星峡。星星峡并非峡谷,而是隘口。它是由河西走廊入东疆的必经之处。素有新疆东大门“第一咽喉重镇”之称。星星峡是雄踞于丝绸古道上的险关要隘,四面峰峦叠嶂,一条S形的山路蜿蜒其间,两旁危岩峭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对于新疆人而言星星峡就是一堵院墙,过了院墙就算是出疆了。
这其中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唐朝初年,樊梨花带兵征西,她在西凉国大破番兵之后,队伍便直驱西域边关。这西域守关的大将,青面獠牙,生得十分险恶,原来是一头猩猩变的。这头猩猩说起来也是颇有来历的。那是樊梨花在东北守边的时候,在阵前俘获了薛丁山,她与薛丁山成了亲。
接着她活擒了表兄白虎关的守关大将杨藩,杨藩又被其义子薛应龙处死。后来杨藩转世后,名叫苏宝童,总与樊梨花做对。苏宝童原是猩猩转变,生性凶恶狠毒,他能使六把柳叶飞刀,骁勇无敌。樊梨花本是黎山老母的弟子,智勇双全。经过几次交战,苏宝童抵挡不住樊梨花,被樊梨花一枪挑于马下,樊军得以长驱直入西塞。为了纪念这次胜利,将士们提议把这个关口起名为猩猩峡。
后来为啥把反犬旁去掉呢?原来这星星峡山上,有一种上好的莹石,每到夜晚,这些石头就闪闪发光,远远看去好像天上无数的星星在闪烁。酒泉城里有个人,带着驮队到高昌国做生意路过这里。夜晚,他发现这闪光的石头,以为是宝,便让手下人装了几口袋石头驮回酒泉城,找来玉石工匠将这些石头做成白色的高脚酒杯,进贡到长安,引起了不少文人的雅兴,写了好多“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之类的诗句。
正因这夜光杯出了名,再者石得名星星石,山得名星星山,山之峡亦取名星星峡。由此“猩猩峡”便改成了如今的“星星峡”。
如今,进入新疆星星峡前的马莲井就有一座樊梨花庙。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东部六十多公里的老伊梨,原来也有一座樊梨花庙和碑,69年珍宝岛之战后被苏军捣毁了。在新疆南北很多地方都能看见汉唐的古烽火台。
而千百年来,作为新疆的门户,星星峡的地位也时兴时衰,其功能逐渐由军事要隘变成了进出新疆的陆路交通枢纽。
西安青华宫传说
西安青华宫历史久远,始建年代不详。近年来,台湾信众前来陕西经过多渠道考证,证实西安青华宫为唐代护国英雄樊梨花元帅修道成仙之处。如今,青华宫已被台湾信徒公认为供奉樊梨花元帅的祖庭,在宫内塑有樊元帅神像,并且每年组团前来朝拜。
2012年5月20日,台湾中国太上全真道教会会长张金国率道教朝圣团一行47人专程来西安青华宫朝拜樊梨花元帅。自从樊梨花在台湾显化,告诉台湾信众,说她是在陕西西安曲江青华宫得道成仙之后,每年都有来自宝岛台湾的众多信士前来,朝拜陕西地区供奉樊梨花元帅的青华宫道观。
歇后语
樊梨花下西凉------马到成功。
樊梨花救援北平关------不记前怨。
角色经历
玉女转世
根据清代薛家将系列小说,蟠桃会上,群仙赴会,玉帝驾前,金童打碎琼瑶,玉女失手打碎水晶屏,玉帝大怒,欲将金童、玉女问罪。因南极老人保本,玉帝准奏,命金童玉女立刻降下凡尘历劫,玉女含愧走出天宫,低头撞了五鬼星,便抱歉一笑,谁知五鬼星因此也随之下凡,纠缠玉女,五鬼星便是后来的杨藩。金童转世为薛丁山,玉女转世后为樊梨花。
前世姻缘
樊梨花是西番寒江关总兵樊洪之女,自幼随黎山老母习艺,历时八载,武艺高强。黎山老母传授其移山倒海之法,撒豆成兵之术,又赠她诛仙剑、打神鞭、混天棋盘、分身云符、乾坤圈,五遁俱全。樊梨花得悉薛丁山西征而至,遂出关会之,罗章窦一虎窦仙童陈金定等将领皆不是其对手,薛丁山只得亲自出战。薛丁山与樊梨花交锋,樊梨花一见钟情,唯有装败。薛丁山欲乘胜追击,再次挑战樊梨花,樊梨花显出真功夫,薛丁山被擒。樊梨花要薛丁山娶之为妻,薛丁山假意应承。
三休三请
樊梨花劝父樊洪投唐,樊洪不允,父女大打出手,樊洪失足误触剑锋而死;樊龙、樊虎怒而刺向樊梨花,又被樊梨花失手杀死,樊梨花无奈,遂献关投唐。薛仁贵即从其志,令薛丁山与樊梨花成婚,新婚之夜,薛丁山误以为樊梨花有心杀父,遂休弃之。薛仁贵怒而责令薛丁山赔礼,薛丁山不从。不久,薛丁山身陷烈焰阵中,樊梨花出山相救,却被薛丁山再次休弃。薛丁山身陷洪水阵,樊梨花再次出山相救,途中樊梨花收薛应龙为义子,薛丁山却因且薛应龙和自己年岁相当且英俊异常,怀疑樊梨花和薛应龙有私情,而三休樊梨花。后薛丁山兵败,不得已再求助于樊梨花,樊梨花诈死,薛丁山悔悟,夫妻终于合好。
力斩杨藩
西蕃大将杨藩任白虎关的总兵,他其貌不扬,但是力大无穷,掌中一口金背大砍刀,有万夫不当之勇。其父杨虎和寒江关总兵樊洪有交情,所以没出生前就和樊梨花指腹为婚,长大后樊梨花始终对他没有情意,宁死不嫁。杨藩认为薛家和自己有夺妻之仇,在白虎关大战唐军,设计打伤了薛仁贵,打败了薛丁山。唐军受阻,薛仁贵也被薛丁山误伤射死,万般无奈之下,薛丁山三请樊梨花。樊梨花挂帅,斩杀杨藩,攻破了白虎关。
平定叛乱
攻破白虎关后,樊梨花继续任征西大元帅,率领大唐众将,经过重重艰难,最终平定了西蕃叛乱,唐皇封薛丁山为两辽王,命工部督造王府,开销钱粮。又封薛丁山长子薛勇为汉州总兵;次子薛猛为红罗总兵;三子薛刚为登州总兵;四子薛强为雁门总兵。大夫人窦仙童为定国夫人;二夫人陈金定为保国夫人;三夫人樊梨花功劳最大,封威宁侯,一品夫人。
灭门之祸
樊梨花身怀六甲,生子薛刚,阖家欢喜,却不知原来杨藩鬼魂记恨前仇,告准天状,被允复仇,受命在樊梨花腹中投胎,也就是薛刚,以后要借薛刚一脚来报复薛家人。薛刚在大街上暴打右班丞相张天佐,在家关禁闭一百天。偏偏快到一百天时赶上元宵节,薛刚按捺不住寂寞,偷偷溜出去,巧遇张天佐之子张宝强抢民女,薛刚追打张宝,误遇二太子,太子袒护张宝,不让薛刚再追,薛刚不认识太子,结果打死太子、惊崩圣驾,闯下大祸。薛丁山一家三百余口受连累被武则天灭门。
助子复唐
樊梨花在薛家被满门抄斩时,被黎山老母从刑场救出,后曾奉命下山相助薛刚于潼关斩杀驴头太子,事成后依旧回山修炼,最后位列仙班。樊梨花成仙后又曾下凡点化薛刚,使其解脱劫难,返回五鬼星位(具体见薛刚结局条),《月唐后传》又写樊梨花收徒红线女,让红线女指点解救薛强之子薛平(历史原型为薛嵩之子韩国公薛平),从而在薛家因安禄山造反引起的满门之劫中留下了唯一血脉(注:薛蛟满门在安禄山之乱中殉国之事,可参见《月唐演义》第九十四回 乌凤妖术败唐兵 焚山谷八将归天和第九十五回 绝龙岭薛蛟殉国 无极图杀退救兵)。
事迹补遗
在清代诸剧种和评书、大鼓书中尚有根据清代演义《薛丁山征西》中情节改编的樊梨花大破金光阵,描写苏宝同得师祖金壁风派下的飞钹禅师、铁板道人帮助,大摆金光阵,薛应龙破阵时阵亡。其灵魂后被龙女看中,喜结良缘,得为水仙,夫妻一起下凡帮助樊梨花破阵,最后樊梨花生子薛刚时产子的血光冲动苏宝同等所持仙器而破阵。因为此段怪力神乱过多,1950年后薛家将故事整理、改编中樊梨花大破金光阵被全盘去除。
角色关系
参考资料:
登场作品
文学作品
精典连环画《樊梨花传奇
如莲居士《反唐演义全传
中都遗叟《说唐三传
陈素真《樊梨花
陈丽君《大西唐演义》《樊梨花》
单田芳《薛丁山征西》《薛家将
陈青远《樊梨花招亲
郝艳霞《薛丁山征西》
黄佩珠《少西唐演义
刘林仙《薛丁山征西》
石连君《樊梨花》
刘兰芳《樊梨花》
戏剧作品
薛丁山与樊梨花的故事是以唐贞观年间平定西北边乱为背景,描述了一幅热血儿女平乱定边,沙场挥戈的壮阔画卷。其中的薛丁山三请樊梨花最为脍炙人口,被戏曲、曲艺等艺术形式广为传唱流传不衰。上世纪八十年代拍摄完成了豫剧电影艺术片《樊梨花》,2000年央视完成了东北地方戏曲艺术电视剧《三请樊梨花》,如绢人工艺精品《薛丁山与樊梨花》今又被港台的电视人拍摄成电视剧,使故事的艺术载体更加丰富。
在后世许多戏剧作品中,有薛金莲与其嫂樊梨花矛盾的描写,但具体细节则各不相同。
在豫剧《樊梨花征西》中,杨藩之弟杨胆为报樊梨花杀兄之仇,修书薛丁山,逼其杀妻(樊梨花)献头。徐茂公请旨梨花挂帅,此时薛金莲不服梨花挂帅,多次不服梨花将令,梨花为整顿军纪,将其重则八十军棍,后樊梨花利用亲自为薛金莲上药之机,诚恳开导薛金莲,终于使得薛金莲认识了自己错误,姑嫂同心击败了杨胆。
而在豫剧《三上关》中,此段姑嫂失和则有不同描写,其开始为丁山与妹金莲为先行西征。金莲至锁阳关与其夫窦一虎商议欲谋害梨花,献梨花头与杨胆。薛金莲一开始被塑造为负面形象,之后则与《樊梨花征西》大同小异。
在京剧《姑嫂英雄》中,则为唐太宗和元帅薛仁贵在白虎关被围,命柳迎春传旨到寒江关求救,寒江关守将樊梨花是薛仁贵、柳迎春的儿媳,薛仁贵写了一封恳切的信交柳迎春带去。樊梨花迎接婆母上关,正待拆看公爹书信,偏巧小姑薛金莲押解粮草来到关下,樊梨花晓得薛金莲性情高傲,为了让她高兴,亲自带队下关迎接。薛金莲少年气盛,看过父亲来信,晓得情况紧急,以为嫂嫂延迟不肯发兵,不问青红皂白,肆意辱骂樊梨花,樊梨花忍无可忍,姑嫂竟动手交锋。经柳迎春的训斥,薛金莲在弄僵了的局面下,认识了国家利害和个人计较熟轻熟重,批判了自己的狭隘、拓忌,向樊梨花认错求饶,一场纠纷,才告平息。
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
角色评价
樊梨花是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之一,她与丈夫薛丁山沙场挥戈与共的故事家喻户晓,在后世影响深远。其传奇故事被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所表现,尤其是电影、电视剧、歌舞戏剧等多次演绎,是中国古代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樊梨花,在我国地方史记、掌故稗史中都有记载,她既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也是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
今天我们听到评书版的《薛家将》,再看看最初的《说唐三传》,恍如隔世。唯有原著留下的樊梨花,成长为薛家将真正的灵魂人物。“命运,能奈我何?好气魄!”所以说樊梨花也是《说唐后传》、《说唐三传》整理的初唐传说当中,为中华文化贡献的唯一的一个精华人物。
樊梨花顾全大局、聪慧勇敢、忠于爱情的艺术形象,经过民间的传说、说唱、演义等不断的再加工、再创作,愈加鲜明、丰满,广为流传,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樊梨花,美丽无双,武艺最高,虽受辱含冤,却申明大义,顾全大局,以德报怨。她的形象是超常的,美丽的,深刻的,只因其子薛刚元宵夜酒醉打死皇子惊死唐高宗被武则天下令处死,这也导致了后来的薛刚反唐。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6 01:43
目录
概述
角色背景
角色形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