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数论
数学分支
初等数论是研究数的规律,特别是整数性质的数学分支。它是数论的一个最古老的分支。它以算术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主要内容有整数的整除理论、同余理论、连分数理论和某些特殊不定方程。 换言之,初等数论就是用初等、朴素的方法去研究数论。另外还有解析数论(用解析的方法研究数论)、代数数论(用代数结构的方法研究数论)。
历史发展
古希腊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是初等数论的先驱。他与他的学派致力于一些特殊整数(如亲和数完全数、多边形数)及特殊不定方程的研究。公元前4世纪,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通过102个命题,初步建立了整数的整除理论。他关于“素数有无穷多个”的证明,被认为是数学证明的典范。
初等数论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公元前300年,欧几里得发现了素数是数论的基石,他自己证明了有无穷多个素数。公元前250年古希腊数学家埃拉托塞尼发明了一种筛法。2000年来,数论学的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寻找一个可以表示所有素数的统一公式,或者称为素数普遍公式,为此,人类耗费了巨大的心血。后来发现埃拉托塞尼筛法可以转换成为一个素数产生的公式:
公元前250年同样是古希腊的数学家埃拉托塞尼提出一种筛法:
(一)“要得到不大于某个自然数n(不等于0)的所有素数,只要在2至n中将不大于 的素数的倍数全部划去即可”。
(二)将上面的内容等价转换:“如果n是合数(非0自然数),则它有一个因子d满足 ”。
(三)再从(二)得到等价的逆否命题:“若自然数n不能被不大于的任何素数整除,则n是一个素数”。
(四)上述的(三)可以用符号如此表达:
N=p1m1+a1=p2m2+a2=......=pkmk+ak (1)
其中p1,p2,.....,pk顺序地表示素数2,3,5,...。a≠0。即N不能是2m+0,3m+0,5m+0,...,pkm+0形。若 ,则N是一个素数。
(五)可以把上述的式(1)用同余式组表示:
N≡a1(modp1), N≡a2(modp2),.....,N≡ak(modpk)(2)
例如,29不能够被以下的任何素数2,3,5整除,29=2x14+1=3x9+2=5x5+4。
29≡1(mod2),29≡2(mod3), 29≡4(mod5)。29小于72=49 ,所以29是一个素数。
由于(2)的模 p1,p2,....,pk两两互素,根据孙子定理(中国剩余定理)知,(2)式在p1,p2,.....,pk范围内有唯一解。
例如k=1时 ,N=2m+1,解得N=3,5,7。求得了(3,32)区间的全部素数。
k=2时,N=2m+1=3m+1,解得N=7,13,19;N=2m+1=3m+2,解得N=5,11,17,23。如此,求得了(5,52 )区间的全部素数。
仿此下去可以求得任意给定数以内的全部素数。
(六)用程序方法求素数。“若一个自然数n,判断n/k是否整除,先判断其能否整除2,若不能再判断其能否整除3,依次向下判断,当k>(n/k)时,判断结束。”如果所有判断都不能整除,则自然数N为素数。
公元3世纪,丢番图研究了若干不定方程,并分别设计巧妙解法,故后人称不定方程为丢番图方程。17世纪以来,费马欧拉、高斯等人的工作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初等数论的内容。
古代中国
中国古代对初等数论的研究有着光辉的成就,《周髀算经》、《孙子算经》、《张邱建算经》、《数书九章》等古文献上都有记载。孙子定理比欧洲早500年, 西方常称此定理为中国剩余定理,秦九韶大衍求一术也驰名世界。初等数论不仅是研究纯数学的基础,也是许多学科的重要工具。它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如计算机科学、组合数学、密码学、信息论等。如公开密钥体制的提出是数论在密码学中的重要应用。
初等数论
初等数论有以下几部分内容:
1.整除理论。引入整除、因数、倍数、质数与合数等基本概念。这一理论的主要成果有:唯一分解定理、裴蜀定理欧几里德辗转相除法算术基本定理、素数个数无限证明。
2.同余理论。主要出自于高斯的《算术研究》内容。定义了同余原根指数平方剩余、同余方程等概念。主要成果:二次互反律欧拉定理费马小定理威尔逊定理孙子定理(即中国剩余定理)等等。
3.连分数理论。引入了连分数概念和算法等等。特别是研究了整数平方根的连分数展开。主要成果:循环连分数展开、最佳逼近问题、佩尔方程求解。
4.不定方程。主要研究了低次代数曲线对应的不定方程,比如勾股方程的商高定理、佩尔方程的连分数求解。也包括了四次费马方程的求解问题等等。
初等数论是一个理论层次
第一个层次叫做数学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科学概念,特别是数学概念要求更加严格,至少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专一性,精确性,可以检验。例如:”孪生素数“就是一个数学概念。
第二个层次叫做数学命题,数学命题是对一系列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作出判断的句子。一个命题要么真,要么不真(这由逻辑中的排中律保证)。真命题包含定理引理推论全称命题
第三个层次叫做数学理论,把方法,公式,公理,定理,原理,组合成为一个体系叫做数学理论。例如“初等数论”,由公理(例如等量公理),定理(例如费马小定理),原理(例如抽屉原理,一一对应原理),公式等组成。
在数学证明时,全称命题常常不能通过枚举法来判断真伪,这是因为数学有时面对的是无穷多个对象,永远不可能一一枚举出每一种情况。不完全归纳法在数学中是不可行的,数学只承认演绎逻辑数学归纳法超限归纳法等均属于演绎逻辑)。
代表人物
费马
费马在古典数论领域中的成果很多,比如提出了不定方程无解证明的无穷递降法,引入了费马数等等。
与费马相关的著名结论如下:
费马小定理:a^p-a≡0(mod p),其中p是一个素数,a是正整数。
事实上它是欧拉定理的一个特殊情况,Euler定理是说:a^φ(n)-1≡0(mod n),a,n都是正整数且互素,φ(n)是Euler函数,表示和n互素的小于n的正整数的个数。
费马大定理(当时是猜想):n>2是整数,则方程x^n+y^n=z^n没有满足xyz≠0的整数解。这个是不定方程,它已经由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证明了(1995年),证明的过程相当艰深。
欧拉
引入欧拉函数,得到著名的欧拉定理——费马小定理推广;研究了连分数展开问题;用解析方法证明了素数无限;讨论平方和问题及哥德巴赫猜想——加性数论内容。
高斯
被誉为“数学王子”。解决了正多边形尺规作图问题,将它和费马数联系起来。高斯的著作《算术研究》提出了同余理论,讨论了平方剩余问题,发现了二次互反律。高斯提出了著名的素数定理(当时是猜想),研究了指标和估计问题——表示论的雏形。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4 12:08
目录
概述
历史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