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F复仇者式(英文:TBF Avenger)为格鲁曼公司开发的舰上
鱼雷轰炸机,主要于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活跃于
太平洋战场上。其命名含义为:Torpedo Bomber(鱼雷轰炸机),F=Grumman(格鲁曼)。
舰载机开发
原本在美国海军的舰载机当中,以性能落后的TBD毁灭者式为主力
鱼雷轰炸机,于是1939年海军便向各大航空制造产业公司征求新一代舰上轰炸机,最后由格鲁曼公司出线,并在1942年此机型进入量产阶段。比起原本的TBD,
TBF的性能有着明显大幅的提升,除了加大马力的发动机外,新设计的
流线型坐舱配备
防弹玻璃,机身的防弹装甲也前所未有的坚固。而机翼能够向上折起的长度比起其它型舰载机也更长了许多,更减少了在
航空母舰机舱内所占的位置。TBF的攻击能力比起日本的九七舰攻还更强悍许多,除了搭载一枚Mark 13航空鱼雷之外,还可装载一个2000磅或四个500磅炸弹,而
襟翼配备
减速板设计加上刹车减速板,更让
TBF可以拥有和
俯冲轰炸机一样的俯冲攻击能力,在战场上成为日本军舰的头号杀手。1942年3月开始,因
格鲁曼必须同时生产
F4F野猫式与F6F地狱猫式战斗机,为了减低生产压力,便授权通用制造TBF,而通用生产的TBF则被称为TBM,该型飞机性能十分强大,空重达9吨。
性能参数
XTBF-1为TBF的原型机安装 1,700 马力的 Wright R-2600-8 14 气缸双排星型发动机,并有如下特点:
1、可折叠机翼。为了适应航母使用,格鲁曼为 TBF 和 F6F 开发了独特的机翼折叠装置,机翼可以向机身方向折叠,这样就节省了很大的储存空间。这个装置是 Leroy Grumman 偶然从橡皮擦和纸夹中得来的灵感。
2、3 座。一名飞行员、一名后机枪手和一名投弹手兼腹部机枪手。
3、电动后座炮塔。应海军的要求,飞机安装一部后座动力炮塔,最初装备的是 7.62mm 口径的机枪。
4、3 挺 7.62mm 口径机枪。前面提到的动力炮塔一挺。机鼻一挺供飞行员使用,穿过螺旋桨射击。另一门装在机腹。后期改型增加了武器装备。
5、大型炸弹舱。格鲁曼设计了一个大型炸弹仓,可以携带一枚 907kg 鱼雷,或者 4 枚 227kg 炸弹,或者附加油箱。
6、大型机翼。格鲁曼的标志。大型机翼使格鲁曼的飞机易于驾驶,能够让各种水平的飞行员在航母上轻松起飞和降落。
战争历史
最早的TBF-1型于
中途岛海战时登场,不过只有6架,再加上人员操作的不熟悉,所以当时并无建立任何战功。在性能低落的TBD普遍被零战当成标靶的状况之下,在
中途岛战役过后,海军便全面将所有的航舰换装上TBF。随即于同年8月的第二次所罗门海战便击沉了日本的
轻型航空母舰龙骧号,紧接着11月份的
瓜达尔卡纳尔海战也重创
比睿号战舰。1943年,新型的TBF-3服役,换装威力更强的新型Mark 15航空鱼雷,也加大了炸弹挂载量与出力更强的发动机,同时也搭载了对水面及
反潜雷达,开始支援大西洋战场的猎杀德国
U型潜艇任务;而同时搭载对空及对海搜索雷达的机型也成为可于夜间或雨天出击的全天候攻击机。1944年6月于
菲律宾海海战击沉了日本的航空母舰
飞鹰号,随后于
莱特湾海战及隔年的
坊之岬海海战先后击沉了大型航空母舰
瑞鹤,以及象征帝国海军
联合舰队的
大和与
武藏两艘
战舰,可谓战功彪炳。
首战
1942 年 6 月 4 日的中途岛海战,只有 6 架 TBF 在前线服役。这些飞机是在 3 天前飞到中途岛加入 VT-8 中队的。指挥官是 Langdon K. Fieberling 中尉,中队中一些飞行员甚至都没飞出过岛的视线之外。(这个著名的第八鱼雷轰炸中队,还有飞行员在“大黄蜂”航母上飞老式的道格拉斯“蹂躏者”。)但不管新的还是旧的飞行员都没参加过战斗。
Fieberling 中尉的 6 架 TBF 在上午 7:10 分抵达日本编队上空,低空向航母飞去。易受攻击的鱼雷轰炸机被“零式”蜂拥拦截。2 架 TBF 在第一次攻击时被击落,接着又被击落 3 架。Albert K. Earnest 意识到根本不可能接近,他扔掉鱼雷,甩掉两架尾追的“零式”,飞回了中途岛。Earnest 是唯一返回的 TBF,飞回的时候只有水平尾翼的纵向方向舵好用,降落的时候只降下一个轮子,鱼雷仓的门还是开着的。无线电操纵员 3 等兵 Harrier H. Ferrier 受伤,操纵尾部 12.7mm 机枪的一等兵 Jay D. Manning 阵亡。
东所罗门战
当美国占领瓜岛后,山本上将立即组织了一个大型反击舰队。1942 年 8 月 24 日双方舰队相遇,这时美国海军只有 2 艘航母:“萨拉托加”和“企业”号。到 8 月的时候,格鲁曼已经生产了大量的 TBF,并且有 24 架在这两艘航母上服役。
圣克鲁兹
在第四大航母遭遇战中,“复仇者”并没有多大贡献。
太平洋上剩下的两艘航母,“企业”和“大黄蜂”号每艘携带 14 架“复仇者”。十月末的时候,这两艘航母遇见了企图收复瓜岛的日本舰队。双方的侦察机在早晨就发现了对方,并在相距 320 公里的距离同时起飞攻击飞机。“企业”和“大黄蜂”一共派出 3 波飞机,共 73 架:18 架“复仇者”,32 架俯冲轰炸机和 23 架 F4F 战斗机。
来自“企业”号的 VT-10 由 John A. Collett 少校指挥。他带队朝西,向日本舰队飞去,途中躲过了向美国舰队飞去的日本飞机。当美国飞机发现了他们的目标的时候,日本舰队巡逻战斗机和防空炮火已经击落了大部分飞机。SBD 成功地攻击了日本航母,但是 TBF 却没有一架命中目标。John A. Collett 少校的“复仇者”被“零式”击落。他和他的无线电员一等兵 Thomas C. Nelson 被看到从飞机跳伞逃生。Nelson 最后被俘,做为战俘一直到战后。Collett 却再也没有消息了。
开始的几场战斗显现出了这种飞机的优点和缺点。TBF 的最大问题并不是自身造成的,而是美国海军二战头两年鱼雷不可靠造成的。鱼雷就是不爆炸(不管在任何高度和任何情况投弹)。Mark 13 鱼雷很脆弱,必须从低空、速度低于 210km/H 投弹才行。鱼雷在水下 3.5m 前进,经常击中目标不爆炸,或者提前爆炸。因此 TBF 有很多任务都是挂载 227kg 炸弹进行的。“复仇者”可以执行各种角色:鱼雷轰炸机,
水平轰炸机,侦察机,布雷机等等。因为有着完善的电台、易操纵性、长程和额外的座位,飞机经常被用来作为
飞行大队的空中指挥飞机。
击沉“比睿”号-瓜岛
海军和陆战队的 TBF 在 1942 年 11 月立了大功。由 Paul Moret 少校带领的陆战队侦察轰炸 131 中队(VMSB-131)的 TBF-1 在这个关键的月份抵达瓜岛。他们在 12 号抵达,正好赶上了日本人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袭击。日本舰队旗舰是 37,000 吨的“比睿”号战列舰。12 号晚到 13 号早晨,美国和日本水面舰艇互相对射,日本舰队还有 14 英寸舰炮轰击亨德森机场,这就是著名的“
瓜岛战役”。美国海军损失 2 艘巡洋舰和 4 艘驱逐舰,击沉 2 艘日本驱逐舰,击伤“比睿”号战列舰。到了早晨的时候,虽然机场到处是弹坑,但是美国人仍然能够出动飞机。同时“企业”号航母埋伏在南方 480km 处。
早晨 6 点,俯冲轰炸机首先攻击了“比睿”号。1 个小时之后,Moret 的海军陆战队的 TBF 投掷的一条鱼雷击中 “比睿”。早晨 10 点左右,他们再次发动攻击,又给“比睿”号吃了一条鱼雷。
不久,“企业”号的“复仇者”也加入到战斗。舰队的航空司令官 John Crommelin 派出了 15 架格鲁曼 TBF。这些飞机攻击了“比睿”号,然后在亨德森机场降落。当这些飞机起飞的时候,Crommelin 还无法知道亨德森机场是否落入敌手,反正飞机的燃油是不够飞回“企业”号的。于是飞行员们悲壮地起飞,执行这次可能是单程的飞行任务。飞机在上午 11:20 抵达“比睿”号上空。这时天空已经布满浓烟。“比睿”号使用在晚上没有被损坏的炮火猛烈还击,甚至是 14 英寸炮也加入进来。“复仇者”对着“比睿”倾斜的一侧发射鱼雷,有 3 条命中,但是“比睿”号仍然漂浮着。“企业”号的“复仇者”在亨德森机场降落,当发现迎接他们的是友好的美国士兵的时候,这才松了一口气。
6 架 Moret 少校的“复仇者”又一次攻击了“比睿”号,有 2 条命中。这一天中,俯冲轰炸机和 F4F 轮番攻击这条战列舰。到黄昏的时候,“比睿”号已经注定沉没,海军上将安倍晴明下令弃舰。TBF 完成了第一次战斗胜利。
改型
TBF-1C
在生产了数百架 TBF-1 之后,在下一个改型中作了一些改进,这就是 TBF-1C。飞机机身上的单 7.62mm 的机枪被机翼上的 2 挺 12.7mm 机枪代替。动力炮塔仍然装备的是 12.7mm 口径的机枪。内部炸弹舱油箱加 2 个机翼油箱使得“复仇者”的载油能力翻了一番,从 335 增加到了 726 升。TBM-1C 也有着同样的改进。
TBM-3
从 1944 年中开始,GM 开始生产 TBM-3,安装有更大马力的(1,900 马力)R-2600-20 发动机,机翼可以挂载油箱或者火箭弹。生产了超过 4,600 架TBM-3,这是产量最大的一种型号。然而直到 1945 年 2 月,在航母上服役的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老型号。直到日本投降那天,航母鱼雷机中队才换装成 TBM-3。
使用国家
法国海军
新西兰皇家空军
乌拉圭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