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LM模型是由英国现代著名的经济学家
约翰·希克斯(John Richard Hicks)和美国
凯恩斯学派的创始人汉森(Alvin Hansen),在凯恩斯
宏观经济理论基础上概括出的一个
经济分析模式,即“希克斯-汉森模型”,也称“希克斯-汉森综合”或“希克斯-汉森图形”。
模型简介
IS-LM模型是
宏观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是描述产品市场和
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和
净出口X-M加合起来的
总支出或者说
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
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r影响,利率则由货币市场供求情况决定,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
产品市场;另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
国民收入又会影响
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这又是产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可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作用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有在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才能决定。
描述和分析这两个市场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就称为IS—LM。
该模型要求同时达到下面的两个条件:
(1)I(r)=S(Y)即IS,Investment-Saving
(2)M/P=L1(Y)+L2(r)即LM,Liquidity preference-Money Supply
其中,I为投资,S为储蓄,M为名义货币量,P为
物价水平,M/P为实际货币量,Y为
总产出,r为利率。
两条曲线交点处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IS-LM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
IS模型是描述
产品市场均衡的模型,根据
封闭经济中的
等式:Y(国民收入)=C(消费)+I(投资)+G(
政府购买,经常被视为恒值),其中C=C(Y),
消费水平随收入正向变化;I=I(r),r为利率;则可获得收入Y与利率r在产品市场均衡时的图像,斜率为负,斜率大小受投资与利率敏感度及
投资乘数影响,曲线位置受
自主性支出决定。
M/P=L1(Y)+L2(r),其中,M为名义货币量,P为物价水平,M/P为实际货币量,Y为总产出,r为利率,L是货币需求。
通常将M/P视为由
中央银行确定的
定值,利率和货币量呈反向关系,而收入和货币量呈正向关系,从而得出一条收入Y与利率r,斜率为正的直线,斜率大小由实际货币量对利率和收入分别的敏感度决定,而位置由实际货币量决定。
将IS-LM移至同一图上,二者交点便反应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
利率水平和收入水平,对于分析宏观经济问题很有意义。
相关理论
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
有效需求原理,认为
国民收入决定于
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
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
货币需求和
货币供给。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
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起来,打破了
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
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要影响投资和收入,而
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汉森、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则用IS-LM模型把这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作用如何
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
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表述。不仅如此,
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即
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的分析,也是围绕IS-LM模型而展开的。因此可以说,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曲线分析
在
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条件为i=s,所以i和s的变动会引起IS曲线的移动。
在
三部门经济中,均衡条件变为i+g=s+t,此时,i、g、s和t中任何一个变量发生变动都会引起IS曲线移动。
1、投资变动引起的IS曲线移动
投资增加是指投资水平增加,也就是在不同利率下投资都等量增加。因此,投资增加△i则投资曲线i(r)向右移动△i,这将使IS曲线向右移动,其向右移动量等于i(r)的移动量乘以投资乘数k,即IS曲线的移动量为k△i。
2、储蓄变动引起的IS曲线移动
设投资保持不变,若储蓄水平增加△s,则消费水平就会下降△s,IS曲线会向左移动,移动量为k△s。
类似地,储蓄减少使IS曲线右移,其移动量也是k△s。
3、政府购买变动引起的IS曲线移动
增加
政府购买支出对国民收入的作用与增加投资类似,因而会使IS曲线平行右移,移动量为政府购买支出增量与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之积,即kg△g。
4、税收变动引起的IS曲线移动
税收增加类似于投资或消费减少,税收减少类似于投资或消费增加。因此,税收增加会使IS曲线平行
左移,税收减少会使IS曲线平行右移,移动量为
税收乘数与税收变动量之积,即kt△t。
总之,无论是投资、储蓄、政府购买支出还是税收的变动都会引起IS曲线的移动,若LM曲线不变,IS曲线右移会使均衡收入增加,均衡
利率上升;IS曲线左移会使均衡收入减少,
均衡利率下降,如下所示:
LM曲线的移动
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m=L,所以货币需求水平和
货币供给水平的变动都会引起LM曲线的移动(如下所示)。
货币需求增加,均衡利率水平上升,而利率上升又使投资和消费减少,从而使国民收入减少,故LM曲线向左移动。
货币需求减少,均衡利率水平下降,投资和消费增加,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故LM曲线向右移动。
m增加,r就下降,使投资和消费增加,从而使y增加,故LM曲线右移;
m减少,r就上升,使投资和消费减少,从而使y减少,故LM曲线左移;
m变动对LM曲线的影响值得特别注意,因为m是可以控制的。
若IS曲线不变,LM曲线右移,使均衡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下降;LM曲线左移,使均衡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斜率及决定因素
分析研究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及其决定因素,主要是为了分析有哪些因素会影响
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效果.在分析财政政策效果时,比方说分析一项增加
政府支出的
扩张性财政政策效果时,如果增加一笔政府支出会使利率上升很多(这在LM曲线比较陡峭时就会这样),或利率每上升一定幅度会使
私人部门投资下降很多(这在IS曲线比较平坦时就会是这样),则政府支出的“
挤出效应”就大,从而扩张性财政政策效果较小,反之则反是。可见,通过分析IS和LM曲线的斜率以及它们的决定因素就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财政政策效果的决定因素:使IS曲线斜率较小的因素(如投资对利率较敏感,
边际消费倾向较大从而
支出乘数较大,
边际税率较小从而也使支出乘数较大),以及使LM曲线斜率较大的因素(如货币需求对利率较不敏感以及货币需求对收入较为敏感),都是使财政政策效果较小的因素。在分析货币政策效果时,比方说分析一项增加货币供给的
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时,如果增加一笔货币供给会使利率下降很多(这在LM曲线陡峭时就会是这样),或利率上升一定幅度会使私人部门投资增加很多(这在IS曲线比较平坦时就会是这样),则货币政策效果就会很明显,反之则反是(口诀:“L平I翘财好,L翘I平货好”。即:LM曲线较平坦IS曲线较陡峭时财政政策效果好,LM曲线较陡峭IS曲线较平坦时货币政策效果好)。可见,通过分析IS和LM曲线的斜率以及它们的决定因素就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货币政策效果的决定因素;使IS曲线斜率较小的因素以及使LM曲线斜率较大的因素,都是使货币政策效果较大的因素。
假定条件
LM曲线向右上倾斜的假定条件是货币需求随利率上升而减少,随收入上升而增加.如果这些条件成立,则当货币供给既定时,若利率上升,货币
投机需求量减少(即人们认为
债券价格下降时,购买债券从投机角度看风险变小,因而愿买进债券而少需要持币),为保持货币市场上
供求平衡,货币
交易需求量必须相应增加,而货币交易需求又只有在收入增加时才会增加。于是,较高的利率必须和较高的收入相结合,才能使货币市场均衡.如果这些条件不成立,则LM曲线不可能向右上倾斜。例如,
古典学派认为,人们需要货币,只是为了交易,并不存在投机需求,即贷币投机需求为零,在这样情况下,LM曲线就是一条
垂直线。反之,凯恩斯认为,当利率下降到足够低的水平时,人们的货币投机需求将是无限欠(即认为这时债券价格太高,只会下降,不会再升,从而买债券风险大大,因而人们手头不管有多少货币,都再不愿去买债券),从而进入
流动性陷阱,使LM曲线呈水平状。由于西方学者认为,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一般既不可能是零,也不可能是无限大,是介于零和无限大之间,因此,LM曲线一般是向右上倾斜的。
三个区域
LM曲线上斜率的三个区域分别指LM曲线从左到右所经历的
水平线、向右上方倾斜线、垂直线的三个阶段。LM曲线这三个区域被分别称为
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
古典区域。其经济含义指,在水平线阶段的LM曲线上,货币的
需求曲线已处于水平状态,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已达到利率下降的最低点“
灵活偏好陷阱”阶段,货币需求对利率
敏感性极大。凯恩斯认为:当利率很低,即债券价格很高时,人们觉得用货币购买债券风险极大,因为债券价格己这样高,从而只会跌,不会涨,因此买债券很可能亏损,人们有货币在手的话,就不肯去买债券,这时,货币投机需求成为无限大,从而使LM曲线呈水平状态,由于这种分析是凯恩斯提出的,所以水平的LM区域称为凯恩斯区域。在垂直阶段,LM曲线斜率为无穷大,或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已毫无敏感性,从而货币需求曲线的斜率(1/h)趋向于无穷大,呈垂直状态表示不论利率怎样的变动,货币的投机需求均为零,从而LM曲线也呈垂直状态(k/h趋向于无穷大)。由于“古典学派”认为货币需求只有交易需求而无投机需求,因此垂直的LM区域称古典区域,介于垂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区域则称为“中间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