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vetica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的西文字体,于1957年由
瑞士字体设计师爱德华德·霍夫曼(Eduard Hoffmann)和马克斯·米耶丁格(Max Miedinger)设计。
简介
Helvetica是早期
macOS的默认字体(从OS X El Capitan开始换用San Francisco),而
Windows中常用的
Arial字体虽与之相似,却并非源自Helvetica。2007年是Helvetica是诞生50周年。作为一款在平面设计和商业领域极为普及且成功的字体,它吸引了英国导演Gary Hustwit的关注,他专门为这款字体拍摄了一部纪录片——《Helvetica》。
Helvetica由瑞士字体设计师Eduard Hoffmann和Max Miedinger共同设计,它不仅体现了瑞士设计的理性主义精神,更被视为现代主义设计理念的典范之作。纪录片《Helvetica》采访了不同年代的
字体设计师,涵盖了老中青三代。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进入设计界的前辈深受
现代主义影响,他们认为字体的使命并非传达信息,而是让人能够简单、清晰地读懂文字;中年一代设计师则受到反主流文化革命和
后现代主义的深刻影响,他们主张设计应当彰显个性,甚至推崇极端的、难以辨认的“垃圾风格”字体;而年轻一代设计师则处于这两者之间,他们更倾向于使用Helvetica,但并非盲目滥用。
在20世纪50年代,现代主义设计因其简洁、朴素的风格以及对量化设计方法(如网格化设计)的运用而备受推崇,Helvetica也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商业设计,成为众多大公司和政府机构的首选字体。然而,到了70年代,反主流文化的设计师们却认为Helvetica象征着“权力”,甚至显得乏味无趣。而新一代设计师,即1970年代之后出生的群体,虽然同样强调个性,但他们并不排斥商业和机构。他们将Helvetica置于合适的设计场景中,既保留了其经典性,又赋予了它新的活力。
发展历史
Helvetica是由米耶丁格和爱德华德·霍夫曼(Eduard Hoffmann)在瑞士哈斯铸造所(Haas'sche Schriftgießerei)作为排版
铅字制作的。当时人们熟悉的是“国际字体风格”(也称为“
瑞士风格”),比如 Josef Muller-Brockmann 在1896年推广Akzidenz Grotesk这类在50多年前制作的无
衬线字体,并由德国铸造所 Berthold 持续进行
市场推广。因此哈斯希望能设计一套新的无
衬线字体能够与Akzidenz Grotesk在瑞士市场上竞争。最初的名称是“Neue Haas Grotesk”,意为“哈斯的新无衬线铅字”,后来哈斯的德国母公司斯滕佩尔(Stempel)在1960年曾考虑将名字改为Helvetia(源自
拉丁文的“瑞士”一词),不过最终改为Helvetica,在拉丁文中意为“瑞士的”,以使其更具有
国际市场竞争力。Helvetica由Linotype公司所拥有,Stempel是它的子公司。
2019 年,蒙纳(Monotype)推出 Helvetica Now,提供了三类主要字体的变种,即 Helvetica Now Micro、Text、以及 Display 。
应用
Helvetica被广泛用于全世界使用
拉丁字母和
西里尔字母的国家。同样的风格也被移植到
希腊字母、
希伯来字母和汉字。加拿大政府的
联邦认证制度(corporate identity program)也使用了这个字体及其各种版本。Helvetica被大量使用在标志、电视、
新闻标题以及无数的商标。 如3M、
爱克发、BASF、
美国航空、American Apparel、BMW、Crate & Barrel、Epson、
德国汉莎航空公司、Fendi、J. C. Penney、Jeep、
川崎重工业、Knoll、
英特尔、
无印良品、
雀巢、
松下、Microsoft、
三菱电机、
摩托罗拉、
丰田、Parmalat、SAAB(Helvetica 83粗体)、
三星、
渣打银行、
Staples、Target、Texaco等数百间主要企业的标志都是使用Helvetica字体。
Helvetica是
macOS和
iOS系统的默认字体。macOS系统和iOS系统中也包含Helvetica和Helvetica Neue字体。Nimbus Sans字体(GNU/
Linux系统中的默认字体)也是基于Helvetica的,Bitstream公司的Swiss 721 BT字体也是一样(从这个字体名字就可以看出)。Helvetica在政府部门和
公共机构中也获得广泛使用,例如
美国华盛顿和
波士顿的地铁和
大众交通系统采用了该字体。新的
纽约地铁也将标志字体从Akzidenz Grotesk体转为Helvetica字体。
相类字体
Helvetica最常见的派生字体,应该是Monotype公司于1982年出品的“Arial”字体。虽然在很多细节上与Helvetica有所不同,但许多非专业人士很容易将两者混淆。Arial字体随着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的附赠而迅速普及。
Mac OS也开始使用这款字体。
斯滕佩尔公司于1983年发布改进版本的Neue Helvetica。原来的Helvetica字体家族只有31种,新版本的Neue Helvetica有51种,而且以Univers为参照进行编号,以Neue Helvetica 55 Roman为基准,数字第一位为粗细,第二位为风格。Helvetica以及Neue Helvetica由于
企业收购合并的原因,成为Linotype公司的商品和商标。
Linotype公司在1983年发布“Neue Helvetica”字体。增加了更多不同的粗细与宽度的选择。
纪录片
2007年,为了纪念Helvetica字体诞生五十周年,导演(Gary Hustwit)加利·哈特斯维特拍摄了一部80分钟长的纪录片,就叫《Helvetica》(《赫维提卡体》)。
相关事件
2022年4月,受俄乌冲突影响,
俄罗斯用户被禁止使用TimesNewRoman、
Arial等经典字体。持有字体版权的美国
蒙纳(Monotype)公司已阻止俄罗斯用户访问其网站上的字体库。据报道,Monotype字体库还包括Helvetica等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