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
医学名词
出血热即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国内现状
根据卫健委发布的《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2022年我国流行性出血热发病例数为5218例,死亡人数为34人。
病因
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
1.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包括野鼠及家鼠
主要传播为动物源性,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
一般认为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率较低,一般青壮年发病率高,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临床表现
出血热潜伏期一般为2~3周。典型临床经过分为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
1.发热期
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
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淤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
2.低血压休克期
多在发热4~6日,体温开始下降时或退热后不久,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发生休克。
3.少尿期
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少尿期与低血压期常无明显界限。
4.多尿期
肾脏组织损害逐渐修复,但由于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以致尿量显著增多。第8~12日多见,持续7~14天,尿量每天4000~6000ml左右,极易造成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5、恢复期
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3000ml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尿量、症状逐渐恢复正常,复原需数月。
检查
1.常规检查
(1)血常规 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3~4日后即明显增高,多在(15~30)×109/L,异型淋巴细胞在1~2病日即可出现,且逐日增多,一般为10%~20%,部分达30%以上;血小板明显减少,低血压及少尿期最低,并有异型、巨核血小板出现,多尿后期始恢复。红细胞血红蛋白在发热期开始上升,低血压期逐渐增高,休克期患者明显上升,至少尿期下降,其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血液浓缩与血液稀释的重要指标。
(2)尿常规 显著的尿蛋白是本病的重要特点,也是肾损害的最早表现。尿中还可有红细胞、管型或膜状物(是凝血块蛋白质与坏死脱落上皮细胞的混合凝聚物)。
2.血液生化检查
(1)尿素氮及肌酐 低血压休克期轻、中度增高。少尿期至多尿期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升高程度及幅度与病情成正比。
(2)电解质 血钾在发热期可有降低,休克期仍低,少尿期上升为高血钾,多尿期又降低。但少尿期亦有呈低血钾者。血钠及氯在全病程均降低,以休克及少尿期最显著。血钙在全病程中亦多降低。
(3)二氧化碳结合力 发热后期即下降,低血压休克期明显,少尿期亦有下降,多尿期逐渐恢复至正常。
3.凝血功能检查
凝血因子大量消耗,血小板下降,凝血酶原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继发性纤溶亢进表现为凝血酶凝固时间延长,纤维蛋白降解物增加及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阳性。
4.特异性抗原、抗体和病原学检查
早期用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法在血清、尿沉渣细胞可查特异性抗原。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IgM1:20以上和IgG抗体1:40为阳性,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者也可诊断。RT-PCR法检测血清中病毒RNA,可用于早期诊断。
诊断
一般依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诊断,对典型病例诊断并不困难,但在非疫区,非流行季节,以及对不典型病例确诊较难,必须经特异性血清学诊断方法确诊。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
治疗
1.一般原则
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地隔离治疗。按乙类传染病上报,密观生命体征,针对五期的临床情况进行相应综合治疗
发热期可用物理降温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发生低血压休克时应补充血容量,常用的有低分子右旋糖酐补液、血浆、蛋白等。如有少尿可用利尿剂(如速尿等)静脉注射多尿时应补充足够液体和电解质钾盐),以口服为主。进入恢复期后注意防止并发症,加强营养,逐步恢复活动。
2.对症和并发症治疗
有明显出血者应输新鲜血,以提供大量正常功能的血小板凝血因子;血小板数明显减少者,应输血小板;对合并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者,可用肝素等抗凝药物治疗。心功能不全者应用强心药物;肾性少尿者,可按急性肾衰竭处理:限制入液量,应用利尿剂,保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必要时采取透析疗法肝功能受损者可给予保肝治疗。重症患者可酌情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预后
病死率高达20%~90%。体内病毒量高、肝肾等主要脏器功能损害严重者预后差。
预防
防鼠、灭鼠是消灭本病的关键。做好食品、环境、个人卫生,必要时可用出血热疫苗预防注射
相关案例
当地时间2022年5月6日,伊拉克卫生部公布的消息称,伊拉克境内发现至少40例出血热病例,其中一半以上出现在济加尔省,已造成8人死亡。
2022年5月9日晚间,据伊拉克“伊拉克之声”报道,伊拉克北部的基尔库克省尼尼微省、南部的穆萨纳省巴士拉省以及迈桑省、西南部的纳杰夫省都发生了“出血热”疫情。9日,在南部济加尔省出现了5例“出血热”病例和一例“出血热”导致的死亡病例。该省目前是全国“出血热”疫情最严重的省。
当地时间2022年5月10日,伊拉克卫生部公布,伊拉克境内新增出血热病例52例,其中一半以上病例出现在济加尔省,该省因出血热导致的死亡人数新增6人。
2023年1月23日报道,俄乌前线发生“鼠疫”,不少士兵出现发烧和呕吐的症状,战斗力正在下降。据悉,为了抓老鼠,乌军士兵们还试图养猫,但由于老鼠实在太多,收效甚微。有分析担心,士兵们经历的症状与引发流行性出血热的汉坦病毒等相似。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23 23:34
目录
概述
国内现状
病因
临床表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