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43步枪
军事武器枪械
G43步枪(全名:Gewehr 43,简称:Gew43或G43),是二战期间德国军队使用的一型半自动步枪,20世纪30年代末期德国开始研制。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二战前,当时德国步兵理论比较重视机枪,半自动步枪的研制并未引起特别重视,因此认为德国军队广泛列装的Kar-98K步枪可以满足需求。而与此同时的美国,作为制式步枪的M1式步枪已经被军队所订购并逐渐开始取代1903式步枪,苏联也在研制新的托卡列夫SVT-40半自动步枪,所以德国半自动步枪的研制比美国、苏联落后。
1941年至1942年间,在东线战场德国军队的标准步枪Kar 98k毛瑟步枪在火力上根本无法和苏联的半自动步枪较量。苏军此时已经装备了SVT-40半自动步枪,可以有效压制德军手动填装的Kar98k步枪,而德军装备的MP40冲锋枪时常由于射程不足而无法作出有效还击。由于此时德军制式武器的火力强度已经无法完全满足战场的需要,于是为军队装备一种可以与苏军SVT-40步枪有效抗衡的半自动步枪的议程也随即被提了上来。
建造沿革
为了争夺新的制式兵器的生产权,德国两大兵工企业的“元老”毛瑟公司与沃尔特公司几乎同时推出了各自的半自动步枪,但毛瑟公司的产品在竞争中失利,而德国军队也随即决定用这种新式的半自动步枪来取代老旧的Kar98k步枪成为军队的标准装备。
1941年,沃尔特公司设计的样枪经过德国军方测试批准投产,命名为Gewehr 41(简称:Gew 41)。枪口装有环形导气装置,利用发射枪弹的火药气体推动枪机解锁、后坐,完成抛壳、子弹上膛。使用7.92毫米口径标准毛瑟步枪弹,10发弹匣供弹,子弹须由机匣顶部填装。
1942年8月,沃尔特公司开始承担了批量生产G-41(W)半自动步枪的生产任务。到了12月底,首批的6000只步枪被提供到了苏联战场上试用,到1944年停产时仅生产了12万支。由于Gew 41步枪比较笨重,子弹填装不方便,像K-98步枪那样,必须用弹桥从上面将弹匣装满,不太受军队的欢迎。但是它的火力方面的性能比Kar98k毛瑟步枪好。德军在东线战场上缴获了大量的苏联军队装备的SVT-40半自动步枪,受到德军士兵很好的评价,沃尔特公司按照部队要求对Gew41半自动步枪的加以改进,德国工程师根据军队的要求,借鉴了SVT-40步枪的导气式工作原理,从下部填装供弹,直接改进了Gew 41,发射枪弹的火药气体导出枪管后,推动一个活塞向后运动带动枪机后坐,完成抛壳、子弹上膛。
1943年中旬,沃尔特公司推出了带有10发下装弹匣的Kar43步枪。
1944年,德国陆军武器局命名为Gewehr43,一般简称Gew43或G43,从此G-43被大量生产以供给部队。
服役历程
1944年初的苏德战场上,苏军突然发现前线德军半自动武器数量开始增加,德军利用这些新锐的半自动武器配合上MG-34机枪和MG-42机枪已对苏军构成了相当强大阻击火力,从此德军在步枪有效射程上的自动/半自动武器密度上已远远超过了苏军。随着战争的进行,G43步枪也被赋予了更广泛的用途。例如当加装ZF41或ZF42瞄准镜之后,G43半自动步枪就可以作为狙击步枪使用并颇受好评。
1944年后,一些工程生产的G43被改称为K43。
1945年3月,根据纳粹德军最后的统计数字显示,此时部队还有221047支G-43半自动步枪,其中27549支为带瞄准镜的狙击型号,其余有1056支不带瞄准镜和3177支带瞄准镜的G-43存放在器材局。据统计,总共有349278支普通的G-43和53433支带瞄准镜的G-43步枪进入到了德国军队中服役。在战争中G-41只被生产了很少的数量,它们被配备给了德国的部分精锐部队和伞兵,大多数的G-41在苏联战场上损失掉了。而G-43则被制造了更大的数字,它的生产一直延续到了1945年德国战败。但由于数量不足,因此G-43一般只配发给经验丰富的士官,而大多数的士兵依然在使用老旧的K98步枪。
技术特点
G41/43配备了标准的7.92×57mm弹药。最初的G41步枪所采用的导气系统是由工程师Mauser 设计的,这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导气系统,它并不是像通常步枪那样由气体口岸排出气体,而是用槽孔引导气体进入集气筒。在进行连续射击时,枪机后坐会带动击针运动,并压缩导管内的复进簧,使复进簧平稳运动。但后来德国人发现该导气系统存在着诸多问题。此外由于设计上的过于精密,它容易积垢这使得士兵们不得不对之作频繁的清洁,因此G41不大受前线士兵的欢迎。通过实战,德国人发现G41的枪体拆卸工作也相当困难,但它的可靠性却并不比苏军的SVT-40步枪更高,此外G41的枪身全重大且造价昂贵,这些弱点的暴露使得德国人下决心对G41进行改进,而这就是后来的G43半自动步枪。G43的螺栓机制与G41大同小异,但它采用的导气系统是SVT-40的短行程活塞式导气系统,该系统久经实战检验。它的闭锁系统的可靠性也很高,一名有经验的士兵在使用G-41/43步枪时可达到50-60发/分。因此从枪支内部设计上看G43在技术上并不输给M1伽兰德步枪。重新设计的G43步枪随即被大批量生产。它采用了大量冲焊熔铸工艺的零部件,非常适于机械加工厂的大批量生产。此外G43的零部件也与G41有着很大的通用性,但与G41不同的是G43从一开始就没有设定刺刀座。有意思的是,G43步枪的枪栓位于枪机左侧,似乎是为照顾左撇子射手而设计的。
战争后期的德国由于原料的不足,加之时间紧迫以及技术缺乏,同其他大多数德军装备一样,G-43在制作工艺上越来越简陋,昂贵的木制枪托以及其他木料部分被非常薄的木头代替,枪托底部改为罩杯式冲压组件,前护箍由切削件改为点焊,弹仓底部及护弓也改成了钢制冲压件。这些近乎侮辱似的改造必然使得G-43战力功能的急剧下降,但战争毕竟也是生产力的较量。
系列型号
德军在二战初期装备的毛瑟1898式步枪是二十世纪初大多数步枪的原型,包括美国的M1903步枪。它使用的7.92mm毛瑟弹从1888年开始生产一直到今天仍在使用。该枪性能优越、工作非常可靠,它和它的变形枪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被德军广泛运用。98型卡宾枪比标准的98式短6英寸,在二战中,装备了大多数德军部队。但是随着战争的发展,作为非自动武器的毛瑟1898式步枪其火力强度已经无法满足战场的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步枪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虽然半自动步枪已经出现,但是由于德国对发展自动步枪认识不足,加上机关枪主处于普及阶段,半自动步枪并未引起很大的重视。甚至有些迂腐的军官对一反传统的自动步枪和短管步枪持有厌恶的心态,理由是在检阅时不便把持,因此半自动武器的发展处于了喋喋不休的论战之中。直到大战爆发后,那些使用弹仓步枪的士兵在前线成群成片的倒下,伤亡惨重。这才引起了德国对单兵的轻型武器的重视,德国开始研究发展各种自动轻型武器。
G43式半自动步枪是希特勒国防军中作为狙击武器大量装备的另一种步枪。从1942年8月开始沃尔特公司承担了批量生产G41(W)半自动步枪的任务。到12月底,向部队提供了6000多支。但部队拒绝接受,因为它像98k一样,必须用弹夹从上面将弹匣装满,部队要求从下面装弹。公司按照部队要求加以改进推出了G43型,带10发下装弹匣,1944年改称为GK43,供给了部队。
到1945年3月,部队还有221047支,其中27549支带瞄准镜,其余有1056支不带瞄准镜和3177支带瞄准镜的GK43存放在器材局。据统计,总共有349278支普通G43和53433支带瞄准镜的G43。因为该枪精度没有毛瑟Kar98k步枪高,并容易积垢,不大受士兵们欢迎。瞄准镜的放大倍率为4倍,质量1.3kg,长220mm,50m一个分划,作战距离 100~1200m。瞄准镜的订货量为15万具,1943年生产了12941具,1944年生产了98608具,分别称为ZF43和ZF43/1。德国是在苏联战场上开始使用的G43,由于希特勒醉心于火力强大的武器,而并不重视G43这种火力比不上冲锋枪,射程和精度比不上毛瑟Kar98K的半自动步枪。因此G43在德军部队得不到重用,而当德军开始重视G43的时候已经是帝国落日了,因而G43装备德军数量不多。用惯了98k的德军士兵对G43褒贬不一,有人说它不错,有人说它很糟,论精度、射程它比不过98k,论速度和火力散布它赶不上STG44,但是如果单单就制作工艺和产品质量的话,我觉得 G43绝对是比M1要远胜一筹。美军对G43的看法是:“对用惯了粗糙的M1的美国大兵来说,G43简直就是精美的工艺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真正的大量装备半自动步枪的只有美国。苏德两国虽一个拥有SVT-40步枪,一个拥有G43,但都没有大规模装备上述两支优秀的半自动步枪。1944年上半年有5万支G43狙击型半自动步枪投入前线,由于产量一时难以满足前线需求,G43一般只配发经验丰富的士官,而普通的士兵却很少有资格配备的。苏军在1944年突然发现前线德军半自动武器数量增加,而且狙击火力加强。随着MP44突击步枪投入使用,德军在步枪有效射程上的自动武器密度已远远超过苏军,但当时的德军已经全线颓势,步兵的自动武器难以抵挡苏军铺天盖地的炮火。在西线战场上,盟军登陆诺曼底当天就遇到了德军的G43。由于德军的G43只装备了少量的士官,而美军从军官到士兵都装备了M1加兰德步枪M1卡宾枪。因此在对射中,德军占不到任何的便宜。但相比之下德军的G43精美匀称,使美国的M1相比之下显得十分笨拙。
在使用G43参加战斗的德军狙击手中,一些人认为这种枪不好,因为它的有效射程只有400米,精度也不高,并且太重了。有的狙击手则认为G43不错,因为它性能可靠,射击时的感觉和毛瑟Kar98K差不多。最主要的是,采用10发弹匣的G43半自动步枪射击速度比手动的毛瑟Kar 98K快多了,适合在敌人进攻时进行狙击。有些德国狙击手在盟军后方活动时,则为G43装上曳光弹,从远处连续射击盟军的油料车,直到目标成为一团火焰。尽管G43受到的战场评价褒贬不一,但仍不失为一支优秀的半自动步枪。德国二战时生产的G43半自动步枪在设计上并不比M1差,它采用的导气系统是长行程活塞式导气系统,该系统久经实战检验,闭锁系统的可靠性也很高。可以说在设计上,G43并不比M1步枪差,只是德国的生产能力和原料跟不上才造成G43产量较低。
性能数据
制造商:德国沃尔特公司
类型:半自动步枪
弹药:7.92×57mm毛瑟步枪弹
自动方式:导气式
容量:10发/弹匣
战斗全重:4.7公斤
全枪长:1117毫米
枪管长:549毫米
初速:745米/秒
有效射程:800米
最佳战斗射程:500米
瞄准具:V型表尺照门,刀片形准星
战斗射速:40~60发/分
总体评价
二战是步枪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作为步枪家族的后起之秀,半自动步枪更是在这场战争中大放异彩。但提起半自动步枪,也许很多人会立即想到美国的M1步枪或苏联的SVT-40步枪。而作为与它们同时期的作品,德国的沃尔特43半自动步枪(G-43)就显得名气微薄许多,但这并不影响其二战兵器史上的地位。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10 14:19
目录
概述
发展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