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SO(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是发生于赤道东
太平洋地区的
风场和
海面温度震荡。ENSO是
低纬度的
海-气相互作用现象,在海洋方面表现为
厄尔尼诺-
拉尼娜的转变,在大气方面表现为
南方涛动。
赤道太平洋
海面水温的变化与全球大气环流尤其是热带大气环流紧密相关。其中最直接的联系就是
日界线以东的东南太平洋与日界线以西的西太平洋—
印度洋之间
海平面气压的反
相关关系,即
南方涛动现象(
SO)。在
拉尼娜期间,东南太平洋气压明显升高,
印度尼西亚和
澳大利亚的气压减弱。厄尔尼诺期间的情况正好相反。鉴于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之间的密切关系,气象上把两者合称为ENSO(音“恩索”)。
(2)
海底火山活动引起海温变化所产生厄尔尼诺。刘厚赞、刘梦玉和李若纯等研究认为。在赤道东太平洋海底存在着许多火山和热液喷泉,从海底喷出的热液温度高达300~430℃(最高达750℃)。海底火山和热液喷发后,使这一地区的
海水温度骤然升高,引起其上空空气增暖,气压下降,从而影响了正常的大气环流规律。使这一地区低层东风减弱,西风增强。
根据1950年以后7次ENSO事件的分析,可以把一次典型的ENSO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先兆阶段,这指春初南美沿岸出现增暖前的时段;第二阶段是异常条件发展的时期;最后阶段是异常条件衰亡、正常条件恢复的阶段。
厄尔尼诺和
拉尼娜事件,会在世界很多区域引起极端的天气(比如洪水和干旱)。依靠农业和渔业的
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太平洋沿岸的国家,所受影响最大。同时,ENSO带动的温暖海水,影响
鱼类的成群移动,破坏珊瑚礁的生长。特别的是,在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当年,容易在
西北太平洋和东北太平洋形成威力强大的台风和飓风。
1986年至1987年的ENSO现象,使赤道中、东
太平洋海水表面水温比常年平均温度偏高2℃左右;同时,
热带地区的
大气环流也相应地出现异常,热带及其他地区的天气出现异常变化;
南美洲的秘鲁北部、
中部地区暴雨成灾;
哥伦比亚境内的
亚马孙河河水猛涨,造成河堤多次决口;巴西东北部少雨干旱,西部地区炎热;澳大利亚东部及
沿海地区雨水明显减少;中国
华南地区、
南亚至
非洲北部大范围地区均少雨干旱。1997年至1998年的ENSO现象,太平洋东部至中部水面温度比正常高出约3至4℃,美洲地区有持续暴雨,
东南亚地区则持续干旱并发生大规模的
森林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