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8唐山地震
1976年7月28日震中位于河北省唐山市的地震
唐山大地震,发生于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震中位于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东经118.2°,北纬39.6°),发生强度里氏7.8级(矩震级7.5级)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续约23秒。唐山大地震被称为20世纪十大自然灾害之一。
地震情况
地震背景
北华北盆地存在拉张、挤压、扭动应力场,从而形成古近系断陷、新近系坳陷和南北弧形构造带,为形成唐山大地震提供了地质条件。
北华北盆地
北华北盆地是叠置于华北克拉通(地台)之上的第三纪大型断坳结构的盆地,是太平洋板块欧亚大陆板块俯冲形成的古近系断陷、新近系坳陷,即古近纪拉张、新近纪挤压及叠置了扭应力形成的第三系断坳盆地。盆地古近纪在拉张翘倾运动中形成太行山东正断层、兰聊边界正断层、沧东正断层和张扭性郯庐断裂,以及沧州、埕宁隆起和71个成油断陷、49个凸起组成北华北古近系断陷式盆地。盆地新近系在挤压地质营力作用下形成了济阳、黄骅、渤中、下辽、冀中临清、东濮、北京八大坳陷,组成北华北新近系坳陷式盆地,叠置在古近系断陷盆地之上。
郯庐、太行山的北东向断裂是形成拉张应力的主导地质营力
北华北盆地的郯庐断裂和太行山东断裂均为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的派生拉张断裂,自古—始新世开始,则表现为拉张运动,并导致北华北盆地大幅度沉降,形成北华北盆地第三系沉积厚度近万米的断坳盆地。
鲁西、燕山隆起对拉张翘倾运动起阻挡作用
郯庐断裂和太行山东断裂在走滑运动过程中分别穿越鲁西隆起和燕山隆起,由于它们的阻挡作用,加大了鲁西燕山隆起之间广大区域的拉张,形成了郯庐、太行山东走滑断裂斜交的兰考聊城济南潍坊向北凸出的弧形构造带,和以唐山—丰南为弧顶的向南突出的怀柔三河—唐山—锦州—下辽河弧形的构造带。
新近纪的挤压应力是形成正反转构造和逆冲断层的动力
太平洋板块在古近纪向欧亚大陆俯冲,开始俯冲倾角较小形成古近系断陷和箕状断陷。新近纪时由于俯冲倾角加大,拉张应力场转变为挤压应力场,形成新近系坳陷沉积盆地,同时出现逆冲断层。大民屯断陷西北边界正断层被新近系逆冲断层所替代,同时也出现正反转断层。
地震原因
1976年,唐山地震震源在地壳深13千米处,属于地壳构造地震,震中位于唐山丰南区。从地质发育史看,侏罗纪时就已显示燕辽山字型构造,而延至第三纪第四纪,华北盆地北部边界更加突出山字型构造。
不论是古近纪拉张应力场形成的箕状断陷,还是新近纪挤压应力场形成的坳陷式沉积盆地,华北盆地北部边界弧形构造带都是存在的,说明山字型脊柱构造在第三纪至第四纪一直向南推挤,如弧形带西翼大厂断陷最北端的三河直立断层是压扭应力的产物,断陷内存在的N—Q正花状构造也是这种作用造成的。在控制大厂断陷的大兴凸起上正花状构造一直冲过第四系,更为确切的是:在昌平东南2千米处正花状构造弧顶在第四系地层内离地面只有25米深,在该剖面北部侏罗系地层逆冲到第四系地层内。在弧形带的东翼,下辽河坳陷大民屯断陷同样在新近系有正花状构造样式逆冲到第四系地层内,并且由西北向东南逆冲的边界断层逆冲到第四系地层内。
总之,这些构造样式的存在说明怀柔—三河—唐山—锦州—下辽河弧形构造带是压扭应力形成的,为第四纪仍在活动的活断层。最终由华北盆地北部布格重力异常图综合展示以承德迁西—唐山(丰南)南北向的重力高异常脊柱构造带和以怀柔—三河—唐山—锦州—下辽河弧形构造带向南突出弧形的重力高异常带组成燕辽山字型构造。总体上脊柱向南推挤,当应力超过极限值,应力必然释放则爆发大地震。
地震经过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3.8秒,在唐山发生里氏7.8级地震,地震震中在唐山市开平区越河镇(一说路南区吉祥路一带),即北纬39.6度,东经118.2度,震中烈度达11度,震源深度12公里。当天18点45分又在滦县发生了7.1级地震;11月15日天津宁河发生了6.9级地震,主震后的余震更加加重地震灾害。
唐山大地震的极震区以唐山为中心向四面延伸,约47平方公里。强震波及中国东部的广大地区,北起黑龙江的满洲里,南至河南的漯河,东临渤海湾,西抵宁夏的石嘴山,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居住的几亿人受到扰动,有感范围达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17万平方千米。
余震情况
地震影响
综述
唐山大地震共造成242769死亡,164851人重伤,7000多户家庭全家震亡,4200多名孩子成为孤儿。地形地貌、城市建筑、基础设施、工农业生产遭到破坏,城市功能全部瘫痪,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一条长8千米、宽30米的地裂缝带横切围墙、房屋和道路、水渠。震区及其周围地区,出现大量的裂缝带、喷水冒沙、井喷、重力崩塌、滚石、边坡崩塌、地滑、地基沉陷、岩溶洞陷落以及采空区坍塌等。
伤亡情况
受灾情况
唐山大地震使110万千瓦的发电设备受损,2200名电业职工遇难。唐山发电厂容量为36万千瓦的10台机组,9台锅炉全部被迫停止运行;陡河发电厂已建设成的4台机组、共75万千瓦以及其他附属设备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供电局所属的36所变电站,有34座受损,部分转送电线路杆倒、线断。
唐山大地震使全市38座水源井的泵房倒坍了22座,还有9座受到严重破坏;配水厂二次加压泵房全部震裂,化验室、加氯站被夷为平地;供水管道破裂,中转接口拔脱错位,204公里的输水管道处于瘫痪状态。新建的市郊水厂及白马山水厂的地面建筑全部倒坍,整个城市断水。
唐山大地震使唐山全区71座大、中型桥梁,160座小型桥梁,1000多道涵洞及280公里柏油路受到严重破坏。唐山至天津、东北、承德、北京和沿海等地的主要公路干线路面开裂、下沉、积沙、积水。全区公路交通处于瘫痪状态。
唐山大地震使通信楼房倒塌、通信设备损毁,唐山地区15个市、县、区对内对外通信全部瘫痪。
唐山大地震使干线上的滦河大桥、爪村大桥、沙河大桥、稻地桥、曲荒店桥及唐山市区胜利桥等重要桥梁基本震毁。
唐山大地震使倒塌和严重破坏的房屋约有65万余间,1050余万平方米,全市97%以上的工业和民用建筑被摧毁。
唐山大地震使教育事业遭到破坏。唐山地、市教职员工死伤严重,所有学校校舍几乎全部震毁,教学仪器和各种设备损失严重。
唐山大地震使京山、通坨线受灾线路正线总里程长达403公里,许多区段路基下沉开裂,钢轨扭曲变形,路基下沉达3米,纵向开裂有的达2米。
救援措施
中央政府
1976年7月28日上午10点左右,当获悉唐山大地震的准确消息后,党中央、国务院迅速进行部署,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和抗震救灾办公室。
唐山大地震后,中央据此迅速布置各专业系统对口包干支援的任务。邮电、铁道、交通、电力、市政建设等部门立即行动,保证上述系统工程恢复和重建的顺利进行。地震时正值盛夏,天气炎热,阴雨连绵,疫情严峻,唐山防疫工作采取突击治疗、控制疫病传染源、改善环境、消除病菌传染媒介、预防接种、极大的提高人员抵抗力的综合措施,实行军民结合、专群结合、土洋并举的办法,把疫病消灭在发生之前。
唐山大地震后,毛主席派工程兵副司令员王耀南来领导抗震救灾。王耀南决定,用制度管人管事,完成抗震救灾工作。他在飞机场成立值班办公室,下设供应、运输、防疫和营房、医疗抢救、抢运领导小组,涉及公务用车、印章管理、值班制度、信息报送、财务管理、收发文件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开滦煤矿的工人清理道路,让救灾车辆通行无阻;所有的医护人员争分夺秒抢救伤员;派出所马上统计伤亡人数。初步统计,死亡人数20万以上,15万人重伤。唐山一共有164万常住人口,还有不少外来出差人员。其中,110多万人可以参加抗震救灾工作。
救灾临时指挥部规定:街道、饭店、机关食堂免费,给居民提供干净的水和饭;工人纠察队控制交通,没有特别通行证,人员、车辆一律不许进出唐山;公安局值班领导遇到抢银行、盗窃国家财产、破坏抗震救灾的可疑分子等,有权就地处置。临时指挥部由部队领导,各行业专业人员当参谋。
大地震发生后,需要飞机每天撒石灰,消灭苍蝇、蚊子;需要提供百万人的饮用水、粮食、蔬菜和肉,以及30万个帐篷。
地方政府
唐山大地震后,县委、县革委会立即召开抗震救灾工作会议,建立临时指挥部,部署抗震救灾的各项具体工作,带领全县人民与震灾作顽强斗争。
唐山大地震造成电话线路全部中断。县委组织50多名干部奔赴各公社调查灾情。1976年7月28日上午9点,电话线路大部分抢修接通后,县委又召开各工委、公社干部参加的电话会议,对抗震救灾工作进行部署。
1976年8月7日,唐山大地震后,成立滦南县五人建房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一名副书记和武装部长任副组长,各工委、公社一把手亲自抓这项工作。
军队救援
1976年7月28日上午10时,唐山大地震后,北京军区副参谋长李民率指挥机关到达唐山;12时许,北京军区副司令员肖选进、副政委万海峰、政治部副主任郑希文,河北省委第一书记刘子厚、书记马力,省军区司令员马辉,煤炭部部长肖寒乘飞机抵达唐山;下午2时,沈阳军区的指挥机关到达唐山。
唐山大地震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万大军,从北京沈阳河北等地日夜兼程赶赴灾区,抢险救人,清尸灭疫,安置灾民,在抗震救灾中立下不朽功勋。
唐山大地震后,调动约17个师的兵力,前往参加抗震救灾;立即从附近几个省的煤矿抽调井下救护队,赶赴开滦煤矿抢救困在井下的工人;由北京、辽宁、山东等地和人民解放军组成5000人的医疗队伍,赶赴灾区抢救伤病人员;组织力量抢修供电线路、通讯设备和道路桥梁,维护危险水库;抢运物资,支援灾区人民,解决生活急需。
跨省医疗
唐山大地震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派来医务工作者和邮电、基建、供水、供电、矿山救护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五万多人。同时,大批药物、粮食、建筑器材和生活用品源源不断运到灾区。
跨省救援
唐山大地震后,全国各地给滦南县大力支援。从锅、碗、筷子、衣服、火柴等生活用品到盖简易房急需的塑料布、油毡、木杆等等,运进滦南县。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976年10月26日,国家调拨给滦南县棉花12万公斤,布票182万尺,现金75万元。从8月2日开始,秦皇岛承德山西辽宁等地的医疗队陆续深入灾区工作,邢台、邯郸、承德等地区的交通部门援建县内各主要公路桥,并全部改建为井柱钢筋混凝土桥。
震后重建
政府方面
唐山大地震发生后不到半个月,由国务院派出的工作组抵达唐山,进行重建唐山的规划;震后一个月,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河北1号小区开工。
1979年,唐山拉开全面重建大幕,为恢复建设新唐山投资43亿多元。
1979年—1986年,四十五支、八万人组成的全国各地援建队伍,同几万名唐山建筑队伍汇合,建设以平均每年竣工250万平方米的速度进行着。
基础建设
唐山大地震后第10天,第一车煤产出,震后第14天发电厂并网发电,震后第20天造出第一台机车,震后第28天炼出了第一炉钢,震后一年,工业生产全面恢复。
1977年5月14日,30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技术人员参与制订的《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通过国务院的批准,这一规划,后来1982年和1984年两次进行调整,以市中心和建设路的交叉口为界,西边为新华西道,东面为新华东道,1985年最终完成建设时,路面宽50米,全长9.55公里,被称为“二十里长街”,也被称为“唐山的长安街”。
1978年,新唐山大规模建设拉开序幕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视察唐山。在当时许多人满足“居者有其屋”的复建标准时,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提出“城市现代化”这一观点。他甚至要求连住宅建材选择、采光、空间利用率,包括居民洗澡、如厕等细节都考虑进去。如今,唐山不仅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城市,还为世界树立“抗震型城市”的标杆。市区建筑物、城市生命线工程等均具备8度设防功能,成为这个城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保护伞”。
唐山市志》记载,最多的时候一共有11万多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个援建单位的工人在唐山施工。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施工现场投入的大塔吊200多台,载重车辆2500多辆。
1984年4月28日,开业的百货大楼是新华道上比较早完工的商业大楼。
居民安置
1986年,唐山大地震10周年的时候,唐山市区有98%的居民搬进新房,新建房屋1800万平方米,全市人均居住面积7平方米以上。
后世纪念
纪念碑
1986年,唐山抗震纪念碑位于唐山中心广场,由4根独立的、直指苍穹的混凝土碑柱组成,犹如伸向天际的巨手,象征着人定胜天。碑柱四周,是8幅花岗岩浮雕,象征着全国四面八方的支援,讲述着唐山人民在全国支援下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事迹,是唐山市的地标。
纪念公园
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是世界首个以“纪念”为主题的地震遗址公园。2008年,唐山市人民政府在城市南麓的南湖以原唐山机车车辆厂铸钢车间地震遗址为依托,建设了世界上首个以“纪念”为主题的地震遗址公园。其中,中国·唐山地震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是中国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地震主题展馆,由纪念展馆和科普展馆两个展馆组成。
地震遗址纪念公园的纪念墙由5组13面墙体组成,全长500米左右,每面墙高7.28米,前方的纪念大道宽19.76米,代表唐山大地震发生日期1976年7月28日。截至2022年7月,纪念墙铭刻的罹难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共247574人。
2011年,公园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被中国地震局授予“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称号,并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4A级旅游景区。
唐山大地震遗迹
唐山机车车辆厂地震遗迹位于唐山市路南区,为南北走向的三跨厂房,建筑面积9,072平方米,分西、中、东三跨,是承担铸造生产工序的联合厂房。
该遗址为大型厂房车间建筑物震害典例。震后该三跨厂房保持原貌,现存整体状况完好。该遗迹作为唐山大地震遗迹的一部分,2006年4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唐山十中俱乐部地震遗迹,位于唐山市路南区原唐山十中学校院内,保存有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对地表建、构筑物造成破坏及位移的构造运动形迹共三处。现有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唐山台驻于此处,对唐山“断裂束”F5断裂进行观测,其观测数据报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及第一监测中心研究所。该遗迹作为唐山大地震遗迹的一部分,2006年4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河北矿冶学院图书馆楼地震遗迹位于河北理工学院院内,1976年7月建成,建筑面积4,049平方米,尚未使用即被震毁。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强烈地震,该楼遭到严重破坏,阅览室西部倒塌,东部震裂但未倒。书库向北东方向位移约1米,底层震毁破碎,二至四层为一整体落于一层底板。该遗迹作为唐山大地震遗迹的一部分,2006年4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作品
抗震精神
“公而忘私、无私奉献”是唐山人民在抗震精神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
顽强拼搏、勇往直前,是唐山人民的伟大品格,也是唐山抗震精神的具体体现。在生存条件困难的情况下,唐山人民不伸手向国家要条件,不消极等待各方救援。
唐山抗震精神中的“公而忘私”蕴含廉洁精神或廉洁文化因子。唐山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大地震的废墟上处处闪烁着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党性光辉。
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是一种艰苦耐劳、无私奉献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在唐山大地震的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伟大斗争中,唐山人民以生命、汗水、精神和智慧,为人类创造出抗震救灾、城市重建、地震科研、灾害预防、心理救助、精神再造等多方面的经验,铸就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伟大唐山抗震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唐山大地震40周年唐山视察时说:“40年前的唐山大地震虽然摧毁了一个城市,但没有摧毁唐山人民和全国军民的坚强意志。在同地震灾害斗争的过程中,唐山人民铸就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我们今天要继续弘扬抗震精神,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把唐山抗震精神升华到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凸显唐山抗震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社会评价
唐山大地震中唐山人民发扬中华民族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历经“十年建设恢复,十年经济振兴、十年快速发展,十年展翅腾飞”的发展历程,创造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东方神话,把新唐山建设成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最具前瞻力和最具发展潜力、充满科技含量和超越精神的现代化城市。实践证明,唐山抗震精神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紧密契合,是民族精神新的历史语境中的文化表达、诗性呈现,因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它不仅是当年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力量源泉,也是今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国文明网 评)
参考资料
1976年唐山地震.河北省地震局门户网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8 15:09
目录
概述
地震情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