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家庭模式
社会术语
“421家庭”模式是指,一对独生子女结婚生子后,家庭结构组成:4个父母长辈、1个小孩和他们2人。两个年轻人要负担起4个老人的养老重任和至少一个孩子的家庭压力。
定义
这种模式将日益成为我国基本家庭结构。
原因产生
1971年国务院批转了《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把控制人口增长的指标首次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了《关于控制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信中明确提到,“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1982年,党的十二大把实行计划生育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少生4亿多人,提前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严格执行的国策帮助中国成功地避免了人口的失控,但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些显著的变化。其中一个就是随着计划生育的推行和家庭意识的变化,独生子女增多,家庭平均人口逐渐下降,家庭构成呈现小型化趋势。
根据全国老龄办调查,1982年中国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为4.4人,1995年为3.7人,2005年为3.13人,23年间家庭平均人口减少了1.27人,下降幅度约28%,城市家庭结构小型化更加明显,而且这种趋势仍在延续。
社会影响
据调查,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占了总人口的10.2%。按照现行的生育政策,到本世纪30年代中期,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将高达23%。与此同时,上世纪70年代后期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一代,已经陆续进入婚育年龄,两个孩子同时要赡养四位老人。而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甚至可能出现“8421”的家庭。据人口专家预测,未来10年,包括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组成的“421”家庭的“独生父母”在我国至少会达到上千万个,并将成为社会主流。我国的家庭结构将因此发生变化。这些“独生父母”多是昔日家中的“小皇帝”,却要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人”。这种“角色转换”成为令人瞩目的社会现象。一方面是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一方面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子女们将为了工作和家庭疲于奔命。
“421”家庭引发的一个最主要的社会问题就是养老压力。据最近一项京沪穗城市居民的调查显示,35%的家庭要赡养4位老人,49%的家庭要赡养2到3位老人。而从赡养费看,35.6%的家庭每年花费超过1万元。出于对医疗保险体系的担忧,家庭积极储蓄,不敢增加消费支出,是中年人的普遍心态。针对“421”家庭问题,专家建议,应建立起一个既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又体现家庭服务社会化的公共养老服务体系,并通过法规政策,实现养老的社会化。
“421”家庭引发的一个社会问题就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隔代抚养、过分溺爱、早期教育过度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忧虑。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杨雄所长指出,“由于工作繁忙、压力大等原因,许多独生子女夫妻将孩子交给父母亲照顾,‘隔代抚养’非常普遍,‘421家庭’要特别警惕子女‘精神留守’现象。”
婚姻家庭观念
上个世纪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群体陆续进入婚育期,随着老龄化的到来和“421”家庭结构的出现,围绕养老问题,导致的独生子女择偶观念也在悄然变化。
一是婚姻当事人及其父母选择对方家庭子女数时,独生子女黯然失宠。年轻人婚恋或父母为孩子择偶时,往往过多地考虑对方家庭是一个孩子,还是两个以上孩子。如果是一个孩子,两个独生子女结婚,将来需照顾四个老人;如果是两个以上孩子,就会减轻养老压力。因此,年轻人及其父母多看中对方是两个孩子以上的家庭,尤其本身是独生子女家庭的,要求对方是两个以上孩子的条件更为强烈。
二是组建新家庭时,双方父母争相投入,为赡养义务隐形“买单”。
在我国,家庭养老仍然是主要的养老形式,这来源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和传统的“孝”文化,尽管老龄化和独生子女婚配的“421”家庭结构,给家庭养老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但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仍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伴随着不断加快的老龄化步伐,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当代婚姻观念、家庭结构的变化趋势,在观念层面上为“421家庭”正确导航,努力构建和谐的家庭和社会。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3 20:43
目录
概述
定义
原因产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