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阳路站
中国上海市浦东新区境内轨道交通车站
龙阳路站(Longyang Road Station),位于中国上海市浦东新区境内,是上海申通地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管辖的轨道交通车站,也是上海地铁2号线上海地铁7号线上海地铁16号线上海地铁18号线上海磁浮列车示范运营线的枢纽换乘站。
历史沿革
2000年6月11日,龙阳路站投用运营并通行上海地铁2号线。
2001年11月15日,龙阳路站磁浮线站层开始轨道梁架设。同月,龙阳路站磁浮线站层完成轨道梁吊装。
2002年12月31日,龙阳路站磁浮线站层投入试运营并举行通车典礼,时任德国总理格哈德·施罗德和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于龙阳路站磁浮线站层为上海磁浮列车示范运营线首次通车剪彩。
2003年1月1日,龙阳路站磁浮线站层首次对市民开放。12月29日,龙阳路站磁浮线站层开始每天上午半天对外开放。
2004年1月29日,龙阳路站磁浮线站层开始全天对外开放。
2006年4月27日,随着上海磁浮列车示范运营线投入商业运营,龙阳路站磁浮线站层正式投用运营。同年,龙阳路站16号线站层启动概念设计。
2009年12月5日,龙阳路站通行上海地铁7号线。
2012年2月22日,龙阳路站6号口暂时封闭,进行出口加盖工程。3月16日,龙阳路站7号口暂时封闭,进行出口加盖工程。4月,龙阳路站6号口、7号口重新启用。6月25日,龙阳路站16号线站层站调整初步设计:地面架空、站厅站台延长、增设办公用房、增设换乘天桥、建筑面积增至3万平方米。
2013年12月31日,龙阳路站16号线站层主体结构完工。
2014年3月,上海地铁16号线龙阳路车站钢结构雨棚工程开始吊装。4月10日,龙阳路站16号线站层进行屋面膜结构施工。12月28日,龙阳路站通行上海地铁16号线。12月31日,《上海地铁18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龙阳路站规划通行上海地铁18号线并与上海地铁2号线、上海地铁7号线和上海地铁16号线进行换乘。
2015年5月,龙阳路站换乘枢纽西天桥开始施工。5月23日,龙阳路站上海公共交通卡服务站对外开放。8月6日,龙阳路站换乘枢纽西天桥中跨钢构安装完成。10月9日,龙阳路站换乘枢纽西天桥北跨钢结构开始吊装。10月15日,龙阳路站换乘枢纽西天桥北跨钢结构吊装完成。12月18日,龙阳路站换乘枢纽西天桥投入使用。
2016年11月15日,龙阳路站2号线站层卫生间启动改造。
2017年11月,龙阳路站18号线站层高压线下方的地下连续墙完成施工。
2020年6月18日,龙阳路站16号线站台增设两座楼梯。10月16日,龙阳路站16号线站台拆除所有吊扇。
2021年5月15日,龙阳路站16号线站台新增空调扇调试完毕。2021年5月28日起,为配合上海地铁18号线龙阳路站施工改造工作,龙阳路站临时关闭1号口。6月17日起,龙阳路站1号口重新开启,3号口关闭。7月,龙阳路站16号线站台新增空调扇投入使用。9月25日,为配合18号线站层与16号线站层之间的换乘通道建设,龙阳路站原11号口永久关闭并改建为换乘东通道,并在原有11号口西侧复建11号口。12月30日,龙阳路站通行上海地铁18号线,同时中部换乘通道关闭,东部换乘通道启用。
2023年2月21日,龙阳路站10号口开放启用。4月27日,龙阳路站2号线站层垂直能力提升工程完工,车站东侧新增3部自动扶梯。5月16日,龙阳路站4号口临时关闭,3号口同步启用。5月20日,龙阳路站1号口关闭,4号口同步启用。5月28日,龙阳路站“印象地铁”公共艺术装置完成更新。9月,龙阳路站多处位置加装多媒体综合信息屏。
2024年4月,龙阳路站9号口完成自动扶梯改造。
区位环境
地理环境
龙阳路站位于中国上海市浦东新区,地处龙阳路白杨路路口东南侧。7号线站层、2号线站层、磁浮线站层、16号线站层位于白杨路东侧、龙汇路西北侧,由北向南依次平行布置,其中2号线站层、7号线站层位于地下,磁浮线站层、16号线站层位于地上。18号线站层位于白杨路正下方,沿白杨路南北向布置。车站北侧为内环高架路、花木公园、麦德龙(浦东店),西南侧为上海市档案馆,东侧和南侧为未开发用地。
交通区位
据2025年2月上海地铁官网数据,龙阳路站共开放16个出入口。
据2025年2月上海地铁官网数据,龙阳路站的相邻车站如下所示。
建筑规模
建筑设计
龙阳路站16号线站层设计从交通建筑的使用性质出发,着重处理与近邻磁浮车站的协调关系,采用钢膜结构屋盖,以缩小视觉冲突;车站屋盖由32块透明膜和80块不透明膜分别拼接而成,外观类似于世博会中轴线的阳光谷,建成后远眺犹如一朵朵白色“云朵”。
龙阳路站18号线站层在设计中运用了极简工艺,露出车站结构板和各类管线,提升空间高度1.5米,视觉上凸显空间的景深效果,提高车站空间舒适度,传递现代、简约、明快的工业美感。
龙阳路站磁浮线站层设计构思由磁悬浮列车引深而来,表达出现代科技的主题。椭圆形的断面包容了整个站台层与站厅层,在椭圆形的外表面采用铝合金挂板,形成光滑、精致的肌理的金属屋面,与底部的清水混凝土墙面相对比,构成整个车站最基本的视觉形态。在包容车站的椭圆形柱体两端作45度削角处理,从而使整个建筑在视觉上拥有动感,更有强烈冲击力,反映出磁悬浮列车的高科技感和速度感。内部空间设计中强调旅客在视觉上、心理上的感受,在富有动感的两端设计有天窗,天窗面积由大到小,产生出亮度不均匀的视觉效果,使乘客随磁悬浮列车进出站台产生由明到暗,或由暗到明的体验,仿佛进人时空隧道。站台层内与钢结构结合在一起的平顶设计采用略带灰色的绿色,从而使室内空间更具特色,并成为车站的室内的标志与亮点。站厅层轨道柱与车站柱结合设置并制作成为广告墙面,给旅客以实体的观感,同时留出轨道柱两侧的通道,在视觉上打通站厅层室内的空间,从而使站厅层的室内空间变得开放、通透、统一、完整。
整体布局
管理运营
运营时间
据2025年2月上海地铁官网数据,龙阳路站各线路运营时间如下所示。
设备设施
据2025年2月上海地铁官网数据,龙阳路站各线路卫生间位置如下所示。
据2025年2月上海地铁官网数据,龙阳路站各线路无障碍电梯位置如下所示。
截至2022年9月,龙阳路站为智慧车站试点站,在BIM平台搭建了仿真3D车站模型,实时显示车站设备状态。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平台会提前预警,便于工作人员及时查看处置。
截至2024年7月,龙阳路站站内外设置了多项乘车和换乘指引,具体设施如下所示。
截至2025年2月,龙阳路站2号线站厅和16号线站厅设置了行李寄存柜,方便旅客寄存个人物品。
截至2025年2月,龙阳路站16号线站厅设置了会合点,会合点处同时设有16号线列车车头等比例模型,方便旅客找人等人。
客流班次
2009年4月22日至28日,龙阳路站进出站客流量分别达22万人次和19万人次。
2018年7月,龙阳路站换乘客流量达14.8万人次。
2019年8月,龙阳路站换乘客流量达16.9万人次。
2021年,龙阳路站2号线站层早高峰小时进站客流量为3464人次,出站客流量为3422人次,换乘进入该站的客流量为24482人次,换乘出该站的客流量为8584人次。
2022年1月,龙阳路站日均出入站客流量8.1万人次,日均换乘客流量工作日16.4万人次,休息日8.4万人次。
截至2022年6月,龙阳路站日均换乘客流量约15万人次。
截至2025年2月,龙阳路站是16号线大站车和直达车的停车站,具体发车时间如下所示。
交通换乘
公交线路
据2025年2月上海地铁官网数据,龙阳路站可换乘的公交线路如下所示。
停车场
截至2022年6月,龙阳路站周边共设有地下二层停车场一处、非机动车停靠区两处,方便了旅客乘车。
建设成果
技术难题
龙阳路站7号线站层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以下难题:
1、基坑超长超深,地质条件差。
2、场地狭窄,施工难度大。
3、周边环境复杂,变形要求高。
对此,施工方通过实施减少降压井数量、坑内坑外结合布置、减少井深、承压水位动态观测智能化等优化措施,解决了上述难题。
换乘通道
龙阳路站16号线站层建造时,需要同时改造综合换乘枢纽以应对大客流。改造方案利用2号线上盖已有建筑万邦广场,通过改造达到三线共存立体换乘的理想状态。
该方案面临的困难点是要在2、7号线不停运的前提下进行加建改造,这必须在保证主要设备机房不受墩柱影响的同时又满足结构的合理性,但如此一来结构施工难度大增,并难以保证零影响。施工方考虑既有线持续运营的需要,以及新建线对周边的影响,最终确定了保持原站位通过换乘夹层、天桥进行换乘的原则。
漏水防治
在上海地铁16号线先期建成的几个车站里,出现了漏水问题,站台层上的侧飘雨顺着纵缝,漏至站台板下,流入站厅层,导致运营部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来清理,并对乘客的使用造成了不良影响。在16号线龙阳路站站层的设计过程中,设计改变了以往U梁直接放置在盖梁上的做法,将U梁放置在盖梁的牛腿上,牛腿顶低于盖梁顶,U梁顶标高也随之降低,同时从站台层箱梁上伸出一段站台板,覆盖住U梁侧翼水平段,使U梁和箱梁之间的纵缝被遮盖,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纵缝的漏水问题。
车站梁结构
龙阳路站16号线站层在进行车站梁施工时,遇到了以下难点:
1、车站地处上海繁华市区,施工安全文明要求高。
2、车站位于磁悬浮车站南侧,施工需按照磁悬浮线路运行管理要求进行施工,外协调难度大。
3、施工场地狭小,现场无法存梁且大型机械设备无法进出场。
4、车站U形梁和小箱梁形式多样。
5、架桥机专为区间U形梁制作,需对施工工艺进行优化,以匹配小箱梁的架设。
6、车站梁定位精度要求高,操作空间小,难度大。
针对上述技术难点及特点,施工方最终决定采用“区间提梁、架桥机作业、梁上架梁结合YLH移梁器横移施工”的方法。针对车站梁定位精度要求高、操作空间小、难度大的情况,施工方另采用了智能桥梁姿态调整辅助系统以解决这一问题。
龙阳路站18号线站层南端头井上方有架空高压线横穿,架空高压线为220kV,紧贴南端地下连续墙,不满足施工临时用电安全距离要求,地下连续墙施工难度大。
针对该难题,施工方选用合适的设备保证成槽,改进起重设备以满足分节吊装的要求,并对钢筋笼采用整体制作、分节吊装、槽口拼装,同时利用导管法浇筑水下混凝土,确保了成槽过程中的槽壁稳定性。
在龙阳路站磁浮线站层的建设过程中,遇到了以下建设难题:
1.工期紧、要求高、投入大。
2.土建方面,车站与上海磁浮列车运营示范线同时施工,给双方施工都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3.装饰方面,装修材料高档,封样手续严格,细部节点要求高,装修工作面复杂、工期紧;装修工程从进场施工伊始就面临复杂的立体交叉施工,施工区域内有数十家施工单位同时施工,协调工作量大。
4.钢结构方面,钢结构彩式新颖,吊装工作既要顾及到土建、安装施工,同时又要保正质量与工期,难度较大。
5.由于磁浮线站层与2号线站层距离较近,进行打桩施工时,会对2号线站层产生影响,严重时会使其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
针对上述难题,龙阳路站磁浮线站层在建设过程中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锤击桩施工时对临近地铁隧道的保护技术:在打桩施工开始前,先在两者之间打设应力释放孔,以释放地下土压力;在打桩施工期间对影响范围的铁轨位置变化进行连续的监测,确保地铁结构的变形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合理安排打桩顺序,在磁浮线站层与2号线站层之间打设应力释放孔,采用正循环水冲法成孔。
2.相临结构交错施工技术:确保车站承台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开始主线承台基础的开挖,主线承台完成后土体分层回填夯实,采用粗砂回填来防止车站承台下的土体松弛。
3.二夹层楼板的后浇施工技术:主线轨道梁架设采用搭设膺架,轨道梁在车站东端起吊,车站内用滑车在膺架上滑行,运到指定部位。
4.橡胶地板施工技术:采取技术攻关,解决了大面积橡胶地板施工中常见的起壳光照下平整度不够等质量通病。施工橡胶地板前,基层地坪应干燥、无起砂、无缝隙。
5.屋架梁组装及吊装施工技术:从西向东各榀依次吊装,先吊装轴线部分钢架,后吊装东、西两端悬挑刚架,起重机械均在南侧场地上吊装。屋架组装全部在地面上作业,在地面上搭设组装平台。屋架梁安装就位后,稳定屋架梁。
荣誉表彰
文化特色
上海磁浮交通科技馆位于龙阳路站磁浮线站层地上一层,于2007年8月16日开馆,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由“磁浮的诞生”“上海磁浮线”“磁浮探秘”“磁浮优势”“磁浮展望”五大展区组成,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磁浮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截至2023年12月,龙阳路站布置了“马拉加爱上海”大型墙绘创作展。墙绘作品长14米、高4米,为永久性展出作品,融合了马拉加与上海两座城市的代表性风景,为龙阳路站这个“城市窗口”带来了别样风情。
截至2024年2月,龙阳路站17号口布置了“跟着档案看上海”时光走廊,先后推出了“百年上海出行记忆”“侬好上海”“老字号里的上海记忆”等展览,让市民乘客走近档案、体验档案文化,了解上海的精神谱系与文化底蕴。
2023年5月28日,龙阳路站“印象地铁”公共艺术装置完成更新。“印象地铁”公共艺术装置在初代“地铁眼”的设计基础上重新构思,以“印象·光影”为设计主题,通过精选400余张照片与动态视觉效果的双重震撼,向来往乘客讲述上海地铁砥砺前行、谱写新篇的传奇故事。艺术装置由“原点·初心”“启航·逐梦”“十字加环”“奋战·世博”“行稳·致远”“智慧·添彩”“跨越·未来”7个主要部分组成,讲述了一代又一代地铁人承壮阔之梦,秉永恒初心,从一条线到一张网,形成日均客流高达千万人次的超大规模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点点滴滴。
龙阳路站7号线站厅北侧设有《花间飞舞》壁画。壁画展现了代表田园风光的美丽荷花,出污泥而不染。
龙阳路站18号站厅内设有一幅大型金属壁画《连接》,壁画颜色为古铜色,画上的 “齿轮” 连接了城市的天空与地面、地面与地下,象征着地铁连接了时间、空间与人,也体现了龙阳路站作为五线换乘的超级枢纽,连接了不同线路与客流的重要作用。
截至2025年2月,龙阳路站18号线站厅设置了“城市森林”艺术装置,为龙阳路交通枢纽带来了一丝绿意。
价值意义
在龙阳路站,可以坐上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化运营的磁悬浮列车示范线,用8分钟跑完30公里,到达浦东国际机场,飞往国内外的目的地;也可以坐上4条上海市内轨道交通,畅通无阻地前往魔都的大街小巷;还可以找到盈丰天地、浦东嘉里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等商业和展览场馆,逛吃一番,领略浦东的丰富生活。龙阳路站不仅体现着浦东的高速高效,传递着浦东的温暖,更在海内外客流的迎来送往中,展现着浦东海纳百川的气质。(浦东发布 评)
参考资料
2号线龙阳路站.上海地铁.
7号线龙阳路站.上海地铁.
16号线龙阳路站.上海地铁.
最新修订时间:2025-04-03 10:1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