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璋
中国革命家
龙璋(1854-1918),字砚仙,号甓勤斋主人,晚号潜叟,祖籍湖南攸县。生于书宦世家,父龙汝霖。光绪年间举人,庚子国难,策动“东南自保”。后参与领导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辛亥后,任湖南首任民政长、代省长,他是传统绅士从改良向革命转化的代表人物。师从父亲好友郭嵩焘、陆润庠,与谭延闿黄兴蔡锷等交好。
生平事迹
龙璋(1854-1918),湖南攸县人。父亲龙汝霖,举人出身,曾任山西高平、江西铅山等知县、直隶知州,诗文与王闿运齐名的湘中五子之一,“肃门五君子”之一。叔父龙湛霖为晚清翰林、刑部侍郎。龙璋是光绪年间举人,郭嵩焘、陆润庠的门生,陶澍孙女婿(左宗棠外孙女婿),谭嗣同亲家,为郭嵩焘、刘坤一所赏识。他在清代历任江苏沭阳,如皋、上元、泰兴、江宁等知县及候补道。在此期间结识了黄兴蔡锷宋教仁杨笃生章士钊等进步人士。龙璋亦是中国地质事业奠基人丁文江的恩师。1900年庚子国难,龙璋积极联络张謇、盛宣怀、赵凤昌等江浙名流,推动两江总督刘坤一等实行“东南自保”,保全了大清国的半壁江山。
1904年初日俄战争在中国领土爆发。1904年华兴会在龙璋的西园寓所成立。1907年辞官回乡后,创办经营开济、利济轮船公司,中华汽船公司、集成公司、醴陵瓷业公司、贫民工艺厂等十余所公司和工厂,及震发、源源、百炼、九昌等多个矿业公司。此时龙璋还担任湖南总商会、工会、农会、公民保矿会、商船公会、出口协会、提倡国货会等会长。龙璋在江苏和湖南先后创办了如皋小学、泰兴第一高等小学、旅宁中学、湖南明德中学、南云商业学堂、醴陵瓷业学堂、湖南高等铁路学堂等学校。
同时龙璋参加中国同盟会,对孙中山黄兴领导的镇南关起义、河口起义、黄花岗起义等大力予以经济支援。黄花岗起义时,龙璋一次支助黄兴三万银元。根据史料记载,龙璋先后支援革命至少在二十余万银元以上。此时龙璋还参与领导了湖南的保路运动,与谭延闿等五人被选为粤汉铁路公司办事员(即负责人)。龙璋同时也是湖南活跃的立宪派人物、咨议局议员。1909年,谭延闿、龙璋、刘人熙等一百余名士绅联名上书,恳请清廷速开国会,为都察院阻压。辛亥革命前夕,龙璋为长沙起义领导人之一,他的家成为策划起义的主要据点。辛亥革命后,龙璋任湖南第一任民政长、中国国民党湖南支部评议长。1912年上海工人成立中华民国工党,龙璋被推选为工党副总领袖。辛亥革命后,龙璋还曾任湖南西路巡按使,率领革命军队至湘西扫除拒不投降的清朝余孽,平定湘西。
1913年袁世凯实行专制统治。二次革命失败后,龙璋被袁世凯通缉,《通缉令》上写道:“该犯老奸巨猾,蓄谋已久且凭借其实业团体之雄厚实力,为乱党(指革命党)所深信,……及叛立后,复经手借款,购置军火,可见去年之乱(指湖南二次革命),均为该犯所经营缔造而成。”(《辛亥革命史丛刊》第五辑)。龙璋全部家产均被籍没,随后流亡上海三年。
在流亡中,他和革命党人积极投入反袁斗争,龙璋负责为护国战争筹款。他写信力劝在美洲的黄兴回国。1916年孙中山回沪,亲书“博爱”横幅赠予龙璋,并委派龙璋率中华革命党人回湘开展反袁驱汤(袁世凯的爪牙湘督汤芗铭)斗争。龙璋与覃振率领林伯渠、廖湘芸、林德轩等中华革命党人赶走了汤芗铭,夺回湖南革命政权。龙璋第二次出任湖南民政长,并曾任湖南代省长。后见党派纷争,龙璋“念国内社会阶级日深,而为政者不衅民力,竞为贪鄙,民生日蹙,困于朝夕生计,革命之机已潜伏于中。乃以安定社会,发展生产为志,孽孽公益,夙夜以之。”日夜操劳,由此得寒疾。1918年军阀张敬尧寇湘,龙璋忧愤去世。
章太炎为写《龙璋墓表》,称龙璋“义和团起京师...势不可止。君入见坤一,请亟奏诛首祸,而与东南诸督抚会牒所在领事立保护侨民约,及上书之洞......两人(刘坤一张之洞)卒从君议,与外人约,保护东南,由此南方得无事。当时,清政伮乱,几亡者数矣...其间,得引岁月,大议实自君发之,犹不能尽用。...晚乃佐革命,不大声色,而功与开国诸将齐。”无产阶级革命家何叔衡写了三副挽联悼念龙璋:
一、满清名县令,共和大功臣,生而论定;
铜像表焦陈,国葬奖黄蔡,死与同归。
二、晚节与革命相始终,名为黄蔡战功所掩;
盖棺屈长沙之陷落,诔较焦陈横死而哀。
三、曰儒家,曰革命家,盖棺论今定;
以瘁死,以忧国死,铸像礼亦宜。
国民政府发表《褒扬令》,并在南岳衡山建龙璋纪念亭烈光亭。龙璋遗著有《小学搜逸》、《甓勤斋诗文存》(皆于2013年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再版)。
地方政绩
如皋任职期间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于如皋联络当地富绅,并自己带头捐款,创办如皋第一所小学,“欧风东渐,崇尚新学,公(龙璋)创办学堂,招致生徒,专习欧美格致各科,养育人才...为各县先河之导,卓识尤不可及”(民国《如皋县志》《龙璋传》)。
泰兴任职期间
龙璋在泰兴任职期间,老百姓尊崇他,爱戴他,铭记他,尊称他为“龙大老爷”。他开办新学风气,广设初等小学,在振兴教育的风气下,出国留学、赴外地读书者渐多,如丁文江赴英、周铭辰赴美、王一飞赴德,皆为龙璋主政泰兴时最早出洋的读书者。又在庆云寺西房设牛痘局,为孩子们种牛痘;恢复停办多年的官医局,委任一名医生驻局,专为患者治疗疾病。由于各项经费困难,他将自己的薪俸790大洋及50余串钱作为创办费用。据县志记载,龙璋在官日,屡计捐款三千大洋有余,用于建筑校舍、购置书籍及设官医局。1906年,在泰兴城西北隅净土庵设蚕桑公所。从浙江湖州购进桑秧20万株,让民领种。同时编写通俗读本《蚕桑浅说》3万多字刊印成册,普发各乡,供植桑养蚕者阅读。此书现藏南京图书馆
母亲许太夫人去世后,龙璋辞官回湘,将绝大部分精力耗在创办实业上。他把一腔“实业救国”的热血倾注于湖南早期的民营航运、矿业、工艺、瓷业等多个领域,一人分饰多角,摸索着,为“没有前人做过的事业”引路。龙璋办实业很大程度上受老师郭嵩焘的影响,郭是中国第一任出使英法两国的大臣。郭嵩焘出使欧洲回国后,被顽固分子斥为汉奸,羞与为伍,独龙璋与之交往。郭感慨说“举世无知己,独此一少年耳”。
在内忧外患的清末民初,他一介半老书生,用10年时间完成了世家子弟到实业家领袖的角色转变。与乱世周旋中,他将各个领域的实业当成一次启蒙,激发湖湘人士“争利”,为之后湖南早期民营实业的兴起埋下火种。有人说他办实业多而不专,多而不精,他不在乎,笑着说,“我倡之于前,只要后继有人,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龙璋在长沙浏阳门外(长沙人民路湖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所在地)买了一块十多万平方米的地,建起了贫民工艺厂。这是他回湘时,看到长沙街头很多无业游民,为了能让这些无业者学点技术,能够有资本出去找口饭吃,他和友人黄忠浩一起筹建该工艺厂。游民进入这个工厂后包吃住,学习技术,做出的产品卖出的钱用来反哺工人生活。但事实上,要维持工厂的运转,经常需要龙璋拿钱去补贴,后来黄兴提议以政府出面来办该厂,并以长沙肥料捐款作为经费,但是遇到了重重阻力,最后不了了之。
人物评价
湖南省政府对龙璋的业绩题有“休有烈光” 匾额,并在南岳衡山择地建“烈光亭”纪念。长沙曹孟祺撰《烈光亭记》,盛赞龙璋为“巨子,名闻显暴……数定国家大计,其荣闻之重,虽监司犹或不及。”
章士钊在《萸溪(龙绂瑞)七十寿辰诗序》中写道:“辛亥以前,由海东贯长江,略洞庭而南,上下数千里间…不论激随隐显,殆莫不有龙氏一门之心计与血汗渐渍其中。”
国民政府《褒扬令》:“前民政长龙璋,学术湛深,识量宏远,满清之季,慨念时艰,遂图改革,与黄克强先生及陈天华、杨守仁诸先烈,阐明主义,为湘人之前导,在湘创办明德、经正两校,又设立湖南高等铁路学堂…。武汉起义,即在湘规划,首先响应。讨袁失败,出亡海上…屡经发难,卒至湖南独立,汤逆遁逃,厥功甚伟,嗣后专政国党务,而耆年劳瘁,久膺痼疾,迨张敬尧、吴佩孚诸逆,寇湘之际,发愤而卒。迹其生平,毁家纾难,兴学育才,蹶而屡兴,老而益壮,洵足以资矜式,兹怀功烈,当有典型,合予褒扬,用彰勋荩。 ”
参考资料
1.《太炎文录续编》
2.《湖南省志》
3.《攸县县志》
4.《泰兴县志》
5.《泰兴政协文史》
6.《小学搜逸·甓勤斋诗文存》
7.《从绅士到革命家——我的祖父龙璋》
8.《林伯渠日记》
9.《覃振传》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1 16:33
目录
概述
生平事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