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燮远祖
龙仁夫,为有元一代名儒。燮父龙应鼎,乐善好施,明末以
贡生为南通州海门县教谕,清初弃官归里。长名光,次即为燮,均出嫡妻朱氏。龙燮生于明
崇祯十三年正月十七日(1640.2.8),少颖异,“有圣童之誉”。六岁与兄共师事怀宁吴廷楷,十岁便熟记经史古文“数百万言”。
十四岁,江南
学政蓝润取为
秀才。然自顺治十七年(1660)至康熙十一年(1672) 连续四次
乡试,却屡试不中。其兄
龙光于康熙二年、六年先后考中举人、进士。其母朱氏在闻听长子中举的捷报后,竟卧床不起曰: “安有二子赴举,一落孙山乎?”龙燮曾致书友人云:“某四战棘闱,不获一售。今已矣,丈夫岂堪再辱也,计惟闭户山中,十年静坐耳!”
康熙十八年(1679)开博学鸿词科,龙燮列二等第二十八名,授
翰林院检讨,时年四十。从此,除康熙二十五年(1686)至二十九年丁父母忧的五年外,龙燮一直在京为官。先后任
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兼
翰林编修,改署大理寺寺正、刑部河南司
员外,调工部屯田司郎中,“受事仅五月余,遽以劳瘁得疾终”,年仅五十八。
其在京十四年,为官正直耿介,清廉不苟。虽以“久擅文章著作”之“词臣”而长期从事刑名案牍之务,即所谓“以
翰林出为郎署”,为时论所惜,但仍兢兢业业,政声颇佳。曾先后使“坐诬下狱”的
陕西巡抚布哈、
湖广巡抚张汧、安庆知府傅天祥、行人司行人李复泌等免遭横祸,政声蜚然。
康熙十八年,龙燮中博学鸿词科后授翰林院检讨,参与校正《
二十一史》,纂修《
明史》《
大清一统志》。康熙二十四年春因父母先后病故而离京回乡,服丧期间游历了湖北、江西、广东等地,编成《和苏诗初集》。
龙燮一生著述甚丰。康熙三十一年编成《和苏诗二集》,临终前编成《和苏诗三集》。王士祯、田雯等为之作序刊刻,认为“子瞻之后,一人而已”。另有《改庵诗全稿》《词稿》《晴窗随笔》《石楼藏稿》等。
龙燮弃绝科考后,于康熙十四年(1674年)夏客
扬州时作《
琼花梦》,传达出提倡自主婚姻,肯定
女子才华的思想。爱妻去世、科举不顺,使其剧作流露出对自我命运的关照。主人公江云仲不愿为儒冠所误,后毅然投笔从戎。结尾作者却安排了男女主人公
归隐修道,在最繁华鼎盛时抽身而退。
龙燮杂剧《
芙蓉城记》(或名《芙蓉城》)讲述宋代
石延年死后蒙玉帝恩赐到仙城芙蓉城担任城主一职,芙蓉城有三千仙女,集中了“自古以来,那些倾城美女、绝世佳人”,其中有
王昭君、
霍小玉、绿珠、
崔莺莺等历史和文学史上的悲剧人物。石延年任城主后逐一为这些悲剧女性翻案,将伤害过这些女性的男子一一审过,予以惩处。《红楼梦》中有著名的《芙蓉女儿诔》。
龙燮所撰传奇《
琼花梦》和杂剧《
芙蓉城记》,在人生事业上表现出对
科举制度的失望和对实现个体价值的别样期盼,在男女意识上认为
女子的才华可以高于男性,对婚姻爱情的诉求也有许多近代倾向。
龙燮一生著述甚丰。康熙三十一年又编成《和苏诗二集》,临终前编成《和苏诗三集》。当时著名诗人
王士祯、
田雯等为之作序刊刻,题语“子瞻之后,一人而已”。
田雯《题龙石楼和苏诗卷后四首》:“击钵排成第三卷,飞扬跋扈斗雄才。泉源万斛今谁敌,仍唤谪仙苏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