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州金花茶
山茶科山茶属植物
龙州金花茶(学名:Camellia lungzhouensis Luo)是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常绿灌木,高2-4米,树皮灰褐色,无毛嫩枝被柔毛,后渐脱落。顶芽淡绿色,长1.5-2.5厘米,有芽鳞6-10片,覆瓦状排列,被银色柔毛。花两性,单生于叶腋或顶生,直径2-4厘米,近无柄。蒴果扁球形或三角状扁球形,径2-2.5厘米,高约1厘米,外被短柔毛,灰录色,后转紫褐色,果皮薄厚约1毫米,每室有种子1-3粒。种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浅褐色,无毛。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高2-4米,树皮灰褐色,无毛嫩枝被柔毛,后渐脱落。顶芽淡绿色,长1.5-2.5厘米,有芽鳞6-10片,覆瓦状排列,被银色柔毛。单叶互生,嫩叶淡紫红色,老叶革质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7.5-19厘米,宽3.5-6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边缘有细锯齿,齿端具黑褐色腺状尖点,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散生褐色小腺点,两面无毛;侧脉9-13对,中脉在上面稍凸起,下面明显凸起,网脉在上面较平,下面凸起,边缘有细锯齿,齿尖有黑腺点;叶柄长1-1.2厘米,绿色,无毛。
花两性,单生于叶腋或顶生,直径2-4厘米,近无柄;苞片5-6片,圆形,宽2-4毫米,外面被灰色柔毛,边缘具睫毛;萼片5片,圆形或卵形,宽3-5毫米,外面有萦色斑块,被灰色柔毛;花瓣金黄色,9片,离生,圆形至长圆形,长1-1.9厘米,略被短柔毛;外轮雄蕊略连生,排成4轮,花丝管长2毫米,无毛,内3轮花丝分离,最外轮基部合生且与花瓣连合;花药卵形,金黄色或紫色;子房被白毛,3室,花柱3条离生,长约1.5厘米,中部以下被柔毛。蒴果扁球形或三角状扁球形,径2-2.5厘米,高约1厘米,外被短柔毛,灰录色,后转紫褐色,果皮薄厚约1毫米,每室有种子1-3粒。种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浅褐色,无毛。
近种区别
该种近似薄叶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oides Chang),但顶芽有柔毛,叶有黑腺点,子房有毛,易于区别。
产地生境
龙州金花茶为中国广西特有种,主要分布于广西龙州界闵,其次在扶绥也有发现;荠岗位于龙州县东偏北部,地理位置约为北纬22.5°,东经107°,四周及境内峰从层叠环绕,为北热带石灰岩季雨林区。垂直分布为海拔230-350米的峰丛洼地和峰槽间的常绿林中,年平均温22℃,1月平均温14℃,极端最低温多在0℃以上,7月平均温28℃,极端最高温38℃,冬吸夏日较凉,基本无霜,地形闭塞,北方冷空气的影响较小,年降雨量约1350毫米,干湿季节较明显,但峰丛间常年多雾,空气仍较湿润,平均相对湿度多在80%左右,由于风静、湿润、热量高的优越小环境加以交通闭塞,几乎尚无人为干扰,境内除少数山尖、陡壁为棵落岩石外,其余几乎全部为植被所覆盖,森林覆盖率高达9.37%,成为多种稀有植物的残存区,也是中国北热带岩溶地区季雨林发育和保存完好的一个地区。扶缓分布点的纬度稍北,经度偏东,地理位置约为北纬22.6°、东经107.9°,分布区的年降雨量1050-1300毫米,较龙州的雨量稍少,但分布点的自然生态环境与龙州界岗仍较为接近。喜萌,幼龄树需在底荫下生长,成龄树仍稀疏追荫、忌烈日直射。土壤为石灰岩发育的褐色或红色淋溶土,pH值为6.5-7.5,富含腐殖质
繁殖方法
花期长,由当年10月至次年1月,均陆续有花开放,主要果实成熟期为8-10月,宜随采随播种,繁殖技术可参照金花茶,苗圃地注意加施石灰,以中和土壤。
主要价值
该种的花期特长,花色金黄,观赏价值很高,其黄色的深度,较一般金花茶高,在杂交育种中有特殊的价值,为一难得的种质资源。叶和花等也可加工为保健饮料,具有较高的开发前景。
保护级别
保护现状:龙州金花茶列入中国国家Ⅱ级保护植物。为稀有种,中国广西定为二级保护植物,分布范围狭笔,资源少,亟需加以保护。
保护措施:该种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广西岗发现后,即将其分布区划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之交通极不便,当地无居民,四周群众也难进入,该种和其他多种植物、保存了原生状态。扶绥分布点的资源,曾受到破坏,也得到控制。由于交通不便,有利于保护,但采种的难度较大,尚少育苗经验。
参考资料
龙州金花茶.植物智.
龙州金花茶.中国自然标本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6 07:58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