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南围屋又称龙南客家围屋,是分布在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市境内的客家特色民居建筑,龙南市境内保存有客家围屋376座,占赣南围屋总数的70%以上,其中代表性客家围屋有
关西新围、
燕翼围、
乌石围、
栗园围、
龙光围等。
历史沿革
在两晋至唐宋时期,因战乱饥荒等原因,黄河流域的中原汉人被迫南迁,历经多次大规模迁移,先后来到赣南、闽西、粤北等地,与当地土著居民杂处,经过数百年演化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客家民系。客家先民多数聚族而居,为在当时动荡的社会形态下保护族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逐步创建起了防御功能极强的客家围屋。
龙南市保存着年代最早、历史最悠久的客家围屋始建于明代中期(15世纪至16世纪),龙南市武当镇岗上围、田心围,里仁镇栗园围,杨村镇乌石围等都是围屋发展初期的典型代表。清代早中期(17-18世纪)客家围屋的建造逐步走向成熟,基本确立了高度注重防御功能,围墙高大坚固、四角炮楼凸出的基本结构特点。
建筑特点
建造形式
龙南客家围屋形式多样,基本涵盖了客家围屋所有的建筑样式,大致有方形围屋、半圆形围龙屋式围屋、圆形土楼式围屋、不规则形围屋四大类,其中以方形围屋居多。
方形围屋一般四角建有突出外墙的炮楼,属于坚固的设防性民居,从平面的基本元素来看,仍属“厅屋组合式民居”范畴。主要特点是聚族而居,四面合围封闭外墙中设炮楼、枪眼等防御设施,围内设水井、粮柴库、水池等防围困设施和设备。从平面形式上分,主要可以分为实心的“国”字形围和空心的“口”字形围两种。实心的“国”字形围,是赣南围屋的主流形式,也是赣南诸多围屋形式中数量最多、流行最广的一种围屋类型。实心部分一般由一组或多组主体民宅,这类围屋往往建筑体量较为庞大,占地面积小则几百平方米,大则几千至上万平方米。空心的“口”字形围,空心部分指内部中心没有主体建筑。“口”字形围一般比“国”字形围小,占地面积一般为400-1400平方米。赣南围屋中,最小和最高的都是空心“口”字形围屋。
半圆形围龙屋式围屋,是赣南客家围屋中粤式围龙屋与赣式围屋相结合的一种类型。围龙屋式围屋在赣南围屋民居中所占比例不高,但时间跨度大,明代到清初的在龙南都有保存。这一类型往往是赣南现存围屋中最早的,清中期以后却绝少见。平面特征上,占地面积一般都较大,前低后高,前方直后呈圆弧状,大门前设有禾坪和半月形水塘。同粤式围龙屋一样,后面圆弧部分做成隆起的“化胎”以示吉祥。围内必设水井,以抵御围困。外周有一条以上的围龙屋环绕,内核为赣式“祀居合一”的客家大屋,大小不一,主要有“一轴两厅”和“三轴三厅”两种形式。龙南比较典型的半圆形围龙屋式围屋主要有杨村
乌石围、
武当田心围、武当
岗下围、九连山
金盆围等。
圆形土楼式围屋,在龙南临塘乡的
黄竹陂圆围是最接近福建土楼的圆楼。黄竹陂圆围是座平面呈圆形,在一面切去约四分之一的土楼。其切面处为五开间,正中一间为围门,围门构造如城门楼的做法,即上为悬山式门楼,下有厚实大闸门的门洞。
不规则形围屋一般以村围为代表,村围是其形状用很厚的城墙或较薄的围墙围合封闭的村庄,根据村内原有民居的分布形状而定,平面形状不一,有船形、蛤蟆形等各种形态。村围一般占地面积较大,一般的都有上万平方米。大的村围常常按官城的布局,设有东西南北门,村门形式一般也都仿城门样式,门顶有炮楼和相关防卫功能设施。龙南比较有代表性的不规则形围屋和村围有里仁镇
栗园围、里仁镇
新屋场围、关西镇
西昌围、
关西田心围等。
尺寸规模
龙南客家围屋尺度规模跨度大,既有占地面积45288平方米的村围
栗园围,又有占地面积7426平方米的方形围屋
关西新围,还有占地面积仅296平方米的
猫柜围,以及高四层达14.3米,数赣南最高的围屋
燕翼围。
建筑工艺
龙南客家围屋建筑选材多种多样,生土、三合土、卵石、块石、条石、青砖、红砖、土坯砖以及木材、竹子等建筑材料在龙南客家围屋中都能看到。
客家围屋的营造大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每座客家围屋的建筑用材和建筑工艺都有差别。龙南客家围屋主要有几种建筑工艺:一是金包银砌筑,即三分之一厚的外皮墙体,用砖或石砌,三分之二厚的内墙体,用土坯或夯土垒筑,如杨村乌石围;二是河卵石石灰砌筑,就地取材用河中均匀、质地较硬的河卵石拌以石灰浆砌筑,如武当田心围、临塘三大门围、汶龙村头围;三是三合土砌筑,即传统的干打垒筑墙办法,用三合土(即石灰、黄泥、沙石)做泥,做泥是围屋建造很关键的一道工序,做泥决定了整座围屋工艺的质量等次与成败,选用无腐殖质的红壤土,按比例再配以细河沙、田底层泥和老墙泥,配合做匀,然后泼水,反复翻锄均匀发酵。用泥需干湿适宜,干湿程度为泥一抓成团,丢出碰地即散最佳,此土谓之熟土。砌筑时中间夹鸡蛋大小的卵石,一版一版,版筑而成,为加强三合土的硬度有时还用熬制后的桐油刷漆。
防御功能
客家围屋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着登峰造极的民居防卫体系。
(1)四面开阔的周遭。龙南是田少山多的丘陵地区,但龙南客家围屋建造的选址,绝大部分是在一片田地之中,有少数建在高阜顶,而绝少像普通民居或闽粤的土楼、围龙屋那样,不占宝贵的农田,尽量傍着山脚而建。这样选择的目的,主要是防止敌人利用山势窥探或攻击围屋,也是为了便于防御者及时发现敌情和阻击敌人。
(2)环抱水系的护卫。在建造围屋时,客家人会充分利用地形和水源,将水系引入围屋周边,形成环抱之势。这些水系被巧妙地布置在围屋的周围,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其宽度和深度都足以阻挡敌人的进攻,敌人难以跨越护城河,从而增加了围屋的安全性。
(3)根深蒂固的地基。客家围屋的地基非常坚固,通常在地下埋置梅花桩,能够防止敌人挖地道进入围屋。如建造在沼泽地上的围屋,还会使用经过桐油浸泡的松木作为基底,正所谓“水浸万年松”,这样的设计能够加强围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4)坚不可摧的外墙。龙南客家围屋外墙厚度普遍在1米左右,厚者超过1.5米。围屋外墙建筑材料以三合土、砖石为主,墙体大多采用俗称为“金包银”的做法,即三分之一厚的外墙体用砖或石块砌筑,三分之二厚的内墙体则用土坯或夯土垒筑。同时,外墙上间隔排布有枪眼及瞭望孔,用于对外射击防御。在冷兵器时代,这种厚度的墙体,基本可以抵挡住大多数的攻击。
(5)难以企及的高度。客家围屋一般高度为2至3层,高度在7米左右,赣南围屋中最高的燕翼围高四层有14.3米。
(6)层层设防的围门。围屋门的位置多设在近角处,使门纳入角堡的监护之下,一旦门破,也有利于围内人组织反击。其次,门墙特别加厚,门框由整料巨石制成或有青砖砌筑。围门一般有三重,第一重是外钉铁板的板门,门后再置几道粗大的门杠;第二重是自上而下的闸门;第三重是日常使用的便门。此外很多围屋在第一道门前,还备有一重自门框上伸出的栅栏门,俗称“门插”,以防大白天不逞之徒登堂入室。许多围屋门顶上还设有水漏,若是遇到火攻,从漏水孔倒入热水,既能够快速扑灭火势,也可以烫伤敌人。除少数大围外,一般只设一孔门。
(7)机关重重的天面。围屋屋顶形式以硬山为主,为防偷袭者乘黑夜从瓦面潜入,许多围屋在瓦面上撒布用剧毒药水浸泡过的三角铁钉,据传能“见血封喉”。此外,许多围屋的天井上齐瓦扎盖有一道铁丝网,使偷袭者即使上得了屋顶,也下不了地面。
(8)旷日持久的储备。水和粮草都是防卫者必备的物质条件,视围屋大小,围内通常设有一至两口水井,许多围屋在中间楼层还辟有专门存放粮草的贮藏间。譬如燕翼围内院里有两口井,一口是水井,另一口为旱井,下贮木炭,上贮食粮。民间还盛传,过去有的围屋是用可食用的蕨粉来粉刷墙壁的,久困缺粮时,便剥下蕨粉煮食充饥。
(9)临阵战斗的调度。围屋设有内走马廊和外走马廊,当遭遇战争时,走马廊可以作为调兵遣将的通道,使围屋内的居民能够迅速响应并应对外部威胁。
(10)危急时刻的应变。在最后关头,还有一道防线就是逃生门,逃生门通常设置在围屋的隐蔽且易于接近的位置,如围屋的侧墙、后墙或角落等,在敌人攻击或火灾等紧急情况下,还有机会可以安全地撤离。
主要建筑
综述
龙南市境内保存有客家围屋376座,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5处,赣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3处,龙南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
关西新围
关西新围位于江西省龙南市关西镇关西村,始建于清嘉庆三年(1798),于道光七年(1827)竣工,历时29年,系关西名绅徐名均所建,后人为与其祖辈所建老围(西昌围)区别,称之为“新围”。围屋坐西南朝东北,平面呈“国”字形,面阔92.2米,进深83.5米,占地面积7426平方米。围墙高约8米,墙厚1米,围屋四角各建有一座10米高的炮楼。新围依山傍水,整体布局良好,集“家、祠、堡”为一体,花园、戏台、书院等配套设施完备。围屋中轴线是祠堂,前后三进,五组并列,是客家地区传颂的“九幢十八厅”的典型建筑。
关西新围是国内保存最完整、功能最齐全、工艺最精良的方形客家围屋之一,是不可多得的珍贵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被誉为“东方的古罗马城堡”“汉晋坞堡的活化石”。2001年7月,关西新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燕翼围
燕翼围位于江西省龙南市杨村镇杨村圩,始建于清顺治七年(1650),清康熙十六年(1677)完工,系清初富户赖福之及其长子赖从林倾两代之力建成。围名取自《诗经》“妥先荣昌,燕翼贻谋”,“燕翼”二字寄深谋远虑、荣昌子孙之愿。围屋坐西南朝东北,面阔31.8米,进深41.5米,占地面积1367平方米,高4层14.3米,高度为赣南围屋之冠。全围以厅堂为中轴线,四面对称建房共136间,建筑面积3741平方米。燕翼围布局科学,结构严谨,生活设施完善,防御功能在赣南围屋中登峰造极。于2001年7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乌石围
乌石围又名磐石围,位于江西省龙南市杨村镇乌石村,始建于明代万历十年(1582),万历三十八年(1610)完工,历时28年,系赖氏先祖赖景星所建。因围屋门前有一块状似蟾蜍的乌石得名。乌石围坐东南朝西北,前方后圆,内方外圆,面阔53.78米,进深63.14米,占地约4456平方米。围墙高约9米,周围设四个炮楼,围前有禾坪、照壁及日月形池塘。围内木刻、砖雕、山墙做工精美,屋脊翘角上的狮、象灰塑栩栩如生,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乌石围历史悠久、形制特殊,对于研究赣南、粤北、闽西地区的客家民居的相互影响与发展演变具有重要的价值。2019年10月17日,乌石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文化
文物价值
客家围屋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文化等价值。客家围屋被誉为“东方的古罗马城堡、汉晋坞堡的活化石”、世界上最璀璨的民居建筑奇葩,是客家文化重要的实物载体和象征,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也是稀缺的旅游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客家人最大限度地共用这些基本建筑生活设施,诠释了类似“乌托邦”社会和原始社会生活场景的浪漫主义建筑的全部特点。
龙南客家围屋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其产生和建成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深厚的经济文化背景,是研究赣南明清社会史和文化史极其宝贵的载体,在建筑学上有多方面的借鉴价值和科研价值。客家围屋虽历经几百年,仍然保存了完好的格局和传统风貌。围内民风淳朴,保持着富有特色的客家民俗文化和岁时风俗,折射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温亲的人性关怀。它体现了自然、艺术和哲学的结合,因此,保护好客家围屋对研究客家发展史和文化史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措施
2012年,以龙南围屋为主的赣南客家围屋成功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8年11月,江西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批准《赣南客家围屋保护条例》,2019年3月1日起施行。
2021年12月,龙南市印发《龙南市客家围屋保护修缮利用工作实施方案》。
2022年至2023年,龙南市实施围屋保护修缮利用工作,通过改革围屋保护体制机制,扩大资金筹措力度,扩大围屋保护覆盖面,两年完成围屋修缮51座。
旅游信息
地址
龙南围屋位于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市。
交通
关西新围、西昌围
在龙南城区乘到关西镇的公交车,票价2元。
燕翼围
燕翼围距离广州290千米,距离深圳330千米,与和平接壤。从广州出发,走105国道或者赣粤高速,3个多小时便可直接抵达龙南燕翼围。
乌石围
乌石围距离广州290千米,距离深圳330千米,与和平接壤。从广州出发,走105国道或者赣粤高速,3个多小时便可直接抵达龙南乌石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