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亦称龋齿、蛀牙,是一个常见的
口腔疾病,由于
细菌感染和饮食等多方面原因导致牙齿硬组织进行性破坏。其主要的发病原因为细菌、饮食、宿主以及时间的共同作用。细菌感染是主要引起因素,常见的致龋菌有
变异链球菌、
乳酸杆菌和
放线菌等。高危人群主要为饮食习惯不良者、口腔卫生欠佳者以及抗龋能力较差者。
病因
1962年,Keyes等人通过实验证明,龋病的发生需要同时存在
细菌、饮食、
宿主三方面的因素,即龋病的三联因素论,这一观点逐步被口腔医学界所认同。到1976年,Newbrun在三联因素论的基础上又加了时间因素,被人们称做四联因素论,并一直沿用到现在。
发病原因
只有在细菌、饮食、宿主、时间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形成
龋洞。
细菌为龋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口腔内的细菌种类较多。
常见的致龋菌主要有
变异链球菌、
乳酸杆菌和
放线菌等。变异链球菌和放线菌的产酸力都比较强,可造成牙质局部脱矿,导致龋病病变。变形链球菌能使牙齿光滑面发生龋病,放线菌能造成
窝沟龋,而乳酸杆菌则会加速龋病的发展。
进食含糖(特别是蔗糖)较多的食物,糖可滞留于牙齿隐蔽部位,细菌利用糖代谢产生的
有机酸可造成釉质脱矿,从而导致龋病的发生。
主要有牙齿和唾液两方面因素。牙齿排列不整齐、拥挤或者重叠均会增加龋病的发生风险。唾液是牙齿的外环境,它的质与量的变化,抗菌系统的改变以及缓冲能力都与龋病的发生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龋病的发展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从菌斑形成到牙质脱矿再到龋洞的全过程均需要一定的时间。
诱发因素
牙齿发育期(从婴儿出生到6个月)蛋白质缺乏可导致唾液腺的发育异常,从而使牙齿丧失唾液的保护,容易发生龋病。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
牙龈开始萎缩,
牙根面外露,容易使细菌聚集,常常造成
根面龋。
症状
健康的牙齿表面应该是完整、光滑、有光泽的。龋病患者的牙齿在发病早期可能会出现白色斑块或黄褐色斑点,此时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中期以后患者会出现对冷、热、甜、酸敏感的现象,同时牙齿外观上会发现有龋洞。
随着病程的发展龋洞也会越来越大,甚至还可引发
牙髓炎、
根尖周炎甚至颌骨炎症等一系列的并发症,最终可能导致牙齿丧失。
典型症状
牙齿表面开始有无光泽的白色斑块或因着色而呈现黄褐色,一般无明显龋洞。
龋病若没有及时治疗,则会慢慢形成龋洞,此时会对外界刺激(如冷、热、甜、酸和食物嵌塞等)比较敏感,遭受刺激容易感到酸痛,刺激去除后症状即消失。
一般龋洞比较大,龋损已达到牙本质深层,用牙科医生的探针或牙签等物体触碰有明显疼痛感,对外界刺激可出现比中期更明显的疼痛反应。
就医
当进食冷、热、甜、酸的食物时,牙齿有酸痛感并发现有龋洞,应及时就医。龋病是一种进行性疾病,如不进行治疗,其病程发展将一直延续,进一步对牙齿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
诊断依据
牙齿实质性的缺损,可以看到或探到龋洞,在探诊时,洞底比正常牙组织软,X线片可以发现病变部位的密度比周围正常组织明显降低。
就诊科室
口腔科
相关检查
观察牙齿有无颜色改变以及有无空洞形成。
当牙齿有龋洞出现时,可探测龋洞大小、深度以及有无穿髓等现象。
当牙齿对酸甜冷热刺激有疼痛感时,可以帮助确定牙髓状态。
当牙齿的龋洞不易被视诊和探诊发现时,可借助口腔X线片确定龋洞的深度及其与牙髓腔的关系。
采用光导纤维术照射牙齿,以检查邻面是否存在龋洞。
鉴别诊断
牙齿过敏症为对酸甜、冷热以及机械作用(刷牙,咬硬物)有酸痛症状。用探针在牙面滑动可找到过敏区,但是牙齿无龋洞。
其症状为不定期自发痛、激发痛及食物嵌塞痛,较严重,且疼痛有延续性,有轻度叩痛。
治疗
龋病治疗的基本原则是针对龋损的不同程度,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早期釉质龋未出现牙体组织缺损的可采用非手术治疗,一旦出现组织缺损,需采用修复治疗的方法。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
口腔科的药物治疗主要是治疗操作过程中的外用药;必要时也会予以口服、含服等药物。
使用
氟化物防龋,即用于窝沟封闭及初期龋的预防性充填。常用的氟化物有75%氟化钠甘油糊剂、8%氟化亚锡溶液等,氟化物对软组织无腐蚀性,不会使牙变色,安全有效,前牙后牙均可使用。
使用氟化铵银制剂处理龋洞,可使龋损停止进展。氟化铵银会使牙齿变黑,一般多用于
乳牙。
手术治疗
龋病发展造成牙体组织的实质缺损,是不能进行自行修复的,必须选择充填术来治疗,以达到恢复牙齿原有形态和功能的目的。通过手术去除牙齿的龋坏组织,制备成一定洞形,经隔湿、消毒、垫底,再选用银汞合金充填材料修复缺损。
是指以
复合树脂为填充材料修复牙齿缺损的技术。复合树脂最突出的优点是美观,能与牙齿进行最佳配色,与牙体组织形成粘接固位,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牙色修复材料。适用于前牙和大面积龋损牙齿的修复。
当牙体组织缺损较大时,可进行嵌体修复。嵌体是一种嵌入牙体组织内部,恢复牙体缺损形态和功能的冠内固位体。嵌体具有机械性能优良和美观的特点,可以较好恢复咬合面形态和邻面接触关系,消除食物嵌塞。
中医治疗
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其他治疗
用再矿化制剂使已经脱矿的
牙釉质再次矿化,恢复硬度,终止或消除早期龋损。适用于光滑面的早期龋、白垩斑或褐斑。再矿化液的配方中含有不同比例的钙、磷和氟,其中钙与磷的含量和比例对龋损的矿化效果有明显影响,一般认为钙磷之比为1.63时再矿化效果较好。
窝沟封闭是早期窝沟龋的有效防治方法。牙齿咬合面在发育过程中会形成形态不一的窝沟,细菌、食物残渣最常堆积其中,封闭剂通过隔绝窝沟与口腔环境,阻止细菌、食物残渣等进入,达到防治的目的。
窝沟封闭剂主要由
树脂、
稀释剂、
引发剂及一些辅助成分,如填料、
氟化物、染料等组成,其中树脂是封闭剂的主体材料。
预后
龋病会使牙齿硬组织发生进行性破坏,龋洞一旦形成,就不会自行修复。但通过修复治疗可以恢复牙的原始形态和生理功能,不会影响正常生活。
并发症
在治疗过程中由于髓腔异常或操作不当都可引起牙髓暴露。青少年或者成年人穿髓孔较小的可尝试盖髓,穿髓孔较大或深龋坏露髓者可做牙髓摘除术。
充填后疼痛可分为牙髓性疼痛和牙周性疼痛。
如果诊断为牙髓炎,则进行牙髓治疗,青少年的早期牙髓炎可试做活髓保存。
如果牙周组织受损,如充填材料在牙龈边缘形成悬突,刺激牙龈或食物嵌塞,则需拆除重新充填。如果充填材料过高,咬合时有早接触,并引起咀嚼疼痛时,可以适当磨除高点。
充填体可能在治疗后发生折断或脱落,须去除并重新充填治疗;还有发生残留牙齿折裂的情况,如果不可修复时,应予以拔除。
备洞时未将龋坏组织除净,可导致充填后龋损继续发展。如发生
继发龋,应先去除充填物,去净龋损组织,重新进行充填。
危害
经常造成
牙根尖等部位的炎症,严重时局部肿胀;如
脓液和细菌被吸收,可引起
败血症或
菌血症。
坏牙根不能咀嚼食物;加重胃肠道负担。
对于老年人来说,严重龋坏可造成大部分或全部
牙齿缺失,不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龋洞内食物残渣滞留,细菌聚集,使
口腔卫生恶化,影响恒牙发生龋患;
乳牙根尖周炎影响继承恒牙
牙胚,造成其釉质发育及正常萌出障碍;
乳牙因龋早失,造成恒牙间隙缩小,因间隙不足发生位置异常;
乳牙龋坏严重,造成咀嚼功能降低,影响
儿童的营养摄入,对
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乳牙龋病发展为
根尖周病可作为病灶牙使机体的其他
组织发生病灶感染;
影响美观和正确发音。
预防
防龋工作应从牙齿一萌出就开始。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