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通史·魏晋南北朝卷
2004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
《齐鲁文化通史·魏晋南北朝卷》是2004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伯齐、王琳、任怀国。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八卷本《齐鲁文化通史》的第四卷,本书把山东世族与士人的文化活动放在比较突出的地位,依照实际情况论述地域与文化的关系,对家族文化及其传统在地域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着墨较多。此外,关于思想观念、伦理道德以及宗教的表述也是构成本书的主要支点。全书除绪论外,共十二章,李伯齐执笔撰写绪论与一、二、五、六、九、十二等六章,任怀国执笔撰写三、四、十、十一等四章,王琳执笔撰写七、八两章。
作者简介
李伯齐,男,汉族,1940年3月生,山 东省聊城市人。1965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学 院中文系,先后在山东省教师进修学校、山 东省临沂师专中文系任教,1976年12月 调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至今。现任教授、古 典文学教研室主任、山东古代文学研究室 主任、硕士生导师,兼任山东省古典文学 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曹植学会名誉主席等。长期从事中国 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致力于以山东古代作家作 品为重点的整理研究,主要论著有《何逊集校注》(齐鲁书社,1989 年10月,获全国古籍整理优秀图书三等奖)、《中国古代纪游文学 史》(主编,山东友谊书社,1989年12月,获山东省首届优秀图 书二等奖、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著作三等奖、华东地区旅游优秀 图书一等奖)、 《齐鲁闻人》(主编,山东友谊书社,1990年12 月)等。合著有《<红楼梦>注释》(山东人民出版社,1978年5 月)、《济南诗文选》(齐鲁书社,1982年4月,获山东省社科优秀 成果著作三等奖)、《山东古代文学家评传》(上)(山东人民出版 社,1983年4月,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全本新注聊 斋志异》(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9月,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 著作二等奖,全国古籍整理优秀图书三等奖)、《李攀龙诗文选》 (济南出版社,1993年12月)等,先后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已 付梓和即将付梓的有《李攀龙集》(点校本,齐鲁书社)、《齐文化 丛书·两汉齐博士论议集》(主编,齐鲁书社)、《黄河文化丛书· 文苑卷》(副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正主持进行《汉魏六 朝山左十家集》(校注)的编撰和中古诗歌的研究工作。
王琳,山东师范大学教授。 男,汉族,1952年9月生于内蒙古包头。曾就读于湘潭大学河南大学中文系,1985年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兼任山东省中国古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赋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教学与研究方向主要为先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齐鲁文化与文学,出版《六朝辞赋史》、《两汉文学》、《诗赋论丛》、《齐鲁文化通史·魏晋南北朝卷》(合著)、《山东分体文学史·散文卷》(主编)等著作,发表论文及鉴赏之文近百篇。曾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承担山东省社科研究规划项目、山东省古籍整理研究规划项目等多项。
任怀国,男,汉族,1965年4月出生,山东高密人,中共党员,1986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学硕士。1998年破格晋升副教授,2003年晋升教授。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曾兼职中国孔子研究院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山东省文史馆研究员。现任潍坊学院图书馆副馆长。学术研究涉及政治制度史、经济史、人口史、传统文化、高等教育实践和高考志愿填报研究等领域。讲授过《中国古代史》等7门课程,参与《中国通史》和《中国传统文化》课改项目,分获国家、省教委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术研究涉及政治制度史、经济史、人口史及传统文化,由中华书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专著及参编教材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4篇、《中国史研究动态》摘登2篇),获国家、省、市级科研成果奖20余项。参加国家级科研课题3项、省级科研课题3项,承担院级科研课题4项。大学毕业至今,从事高等教育实践及高考志愿填报研究工作近30年,多次参加高考的阅卷、录取工作。在高考志愿填报方法研究领域,尤其是在怎样帮助考生准确定位、定量分析院校录取数据等方面颇有建树。2013年研发的“山东省平行志愿录取数据定量分析”数据库,一改众多书刊、资料仅对高考数据进行简单罗列的做法,使志愿填报达到了“精细分析、精确寻找、精准填报”的效果。曾在山东各地举办讲座百余场,指导近万名考生迈入理想大学,社会反响良好。
目录
绪论
一、研究对象与背景
二、本卷主要内容与特点
三、山东士人的文化贡献
四、关于魏晋南北朝齐鲁文化的几点思考
五、本书的撰写与问题
第一章 山东世族与世族文化(上)
一、山东世族的形成
二、山东世族的地理分布及其文化背景
三、世族教育与家族文化
四、山东世族与江南文化
第二章 山东世族与世族文化(下)
一、滞留本地的山东世族
二、北方山东世族对胡汉文化融合的贡献
三、由南入北的山东士人的文化贡献
第三章 山东经学及其历史地位
一、魏晋山东经学
二、南朝山东经学
三、北朝山东经学及其经学家
四、山东经学对魏晋南北朝政治的影响
第四章 山东士人与魏晋玄学思潮
一、王弼与正始玄学
二、张湛《列子注》与东晋玄学
三、其它山东玄学家和清谈家
第五章 佛、道并立的山东宗教(上)
一、道教
二、佛教
三、北朝摩崖刻经与佛造像
第六章 佛、道并立的山东宗教(下)
一、两晋之际山东士人与僧人的交往
二、南朝山东士人与佛教
三、北朝山东士人与佛教
第七章 领一代风骚的山东文学(上)
一、山东文学的繁荣
二、曹魏山东作家
三、蜀吴山东作家
四、晋代山东作家
五、南朝山东文学之巨擘:鲍照
六、南北朝其它山东作家
第八章 领一代风骚的山东文学(下)
一、东晋南北朝琅琊王氏文学
二、南北朝琅琊颜式文学
三、南朝东海徐氏文学
四、南朝东海何氏文学
五、刘勰与《文心雕龙》
第九章 彪炳千古的书法艺术
一、三国书法
二、书法世家
三、晋南北朝其他书法家
四、石刻书法艺术
第十章 史学领域多方面的成就
一、史学传统与史学思想
二、史学成就
三、山东史学的历史地位
第十一章 实用性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诸葛亮与机械学的应用
二、刘徽和张邱建的数学贡献
三、何承天与山东其它天文学家
四、王叔和与山东其他医学家
五、贾思勰与《齐民要术》
第十二章 胡风汉俗的杂糅与融合
一、胡风汉俗融合的历史背景
二、衣食居处习俗
三、婚丧习俗的相互吸收与融合
四、民间鬼神崇拜与宗教习俗
五、游艺习俗的融合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5 20:54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