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八卷本《齐鲁文化通史》的第四卷,本书把山东世族与士人的文化活动放在比较突出的地位,依照实际情况论述地域与文化的关系,对家族文化及其传统在地域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着墨较多。此外,关于思想观念、伦理道德以及宗教的表述也是构成本书的主要支点。全书除绪论外,共十二章,李伯齐执笔撰写绪论与一、二、五、六、九、十二等六章,任怀国执笔撰写三、四、十、十一等四章,王琳执笔撰写七、八两章。
李伯齐,男,汉族,1940年3月生,山 东省聊城市人。1965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学 院中文系,先后在山东省
教师进修学校、山 东省临沂师专中文系任教,1976年12月 调
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至今。现任教授、古 典文学教研室主任、山东古代文学研究室 主任、硕士生导师,兼任山东省古典文学 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曹植学会名誉主席等。长期从事中国 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致力于以山东古代作家作 品为重点的整理研究,主要论著有《何逊集校注》(齐鲁书社,1989 年10月,获全国古籍整理优秀图书三等奖)、《中国古代纪游文学 史》(主编,山东友谊书社,1989年12月,获山东省首届优秀图 书二等奖、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著作三等奖、华东地区旅游优秀 图书一等奖)、 《齐鲁闻人》(主编,山东友谊书社,1990年12 月)等。合著有《<红楼梦>注释》(
山东人民出版社,1978年5 月)、《济南诗文选》(齐鲁书社,1982年4月,获山东省社科优秀 成果著作三等奖)、《山东古代文学家评传》(上)(山东人民出版 社,1983年4月,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全本新注聊 斋志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9月,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 著作二等奖,全国古籍整理优秀图书三等奖)、《
李攀龙诗文选》 (济南出版社,1993年12月)等,先后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已 付梓和即将付梓的有《李攀龙集》(点校本,齐鲁书社)、《齐文化 丛书·两汉齐博士论议集》(主编,齐鲁书社)、《黄河文化丛书· 文苑卷》(副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正主持进行《汉魏六 朝山左十家集》(校注)的编撰和中古诗歌的研究工作。
王琳,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 男,汉族,1952年9月生于内蒙古包头。曾就读于
湘潭大学与
河南大学中文系,1985年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兼任山东省中国古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赋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教学与研究方向主要为先秦汉
魏晋南北朝文学,齐鲁文化与文学,出版《六朝辞赋史》、《两汉文学》、《诗赋论丛》、《齐鲁文化通史·魏晋南北朝卷》(合著)、《山东分体文学史·散文卷》(主编)等著作,发表论文及鉴赏之文近百篇。曾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承担山东省社科研究规划项目、山东省古籍整理研究规划项目等多项。
任怀国,男,汉族,1965年4月出生,山东高密人,中共党员,1986年毕业于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学硕士。1998年破格晋升副教授,2003年晋升教授。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曾兼职
中国孔子研究院、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
山东省文史馆研究员。现任
潍坊学院图书馆副馆长。学术研究涉及政治制度史、经济史、人口史、传统文化、高等教育实践和高考志愿填报研究等领域。讲授过《中国古代史》等7门课程,参与《中国通史》和《中国传统文化》课改项目,分获国家、省教委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术研究涉及政治制度史、经济史、人口史及传统文化,由中华书局、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专著及参编教材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4篇、《
中国史研究动态》摘登2篇),获国家、省、市级科研成果奖20余项。参加国家级科研课题3项、省级科研课题3项,承担院级科研课题4项。大学毕业至今,从事高等教育实践及高考志愿填报研究工作近30年,多次参加高考的阅卷、录取工作。在高考志愿填报方法研究领域,尤其是在怎样帮助考生准确定位、定量分析院校录取数据等方面颇有建树。2013年研发的“山东省平行志愿录取数据定量分析”数据库,一改众多书刊、资料仅对高考数据进行简单罗列的做法,使志愿填报达到了“精细分析、精确寻找、精准填报”的效果。曾在山东各地举办讲座百余场,指导近万名考生迈入理想大学,社会反响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