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大非偶
汉语成语
齐大非偶(拼音:qí dà fēi ǒu)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春秋·左丘明《左传·桓公六年》。
成语出处
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大子忽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春秋·左丘明左传·桓公六年》)
根据这个故事,后来人们就把“齐大,非吾耦也”这句话,简化引申为“齐大非偶”这个成语。
成语故事
春秋时候,齐国国君齐僖公有个小女儿,名叫文姜,虽然生得美丽,但由于过分娇惯,行为放荡。文姜到了婚配的年龄,齐僖公准备把文姜许配给郑国的太子姬忽,就派使者去郑国说亲。齐国是大国,郑国是小国,而且两国关系一向很好,如今齐僖公又主动上门求婚,将来一旦郑国有事,也可以得到齐国的帮助。
因此,郑庄公满心欢喜地准备同意这门亲事。可是,当庄公把这件事告诉太子时,姬忽却不同意这门亲事。人们都不解地问其原因,姬忽说:“每个人都应该有与自己相匹配的配偶。齐国是大国,郑国是小国,这样的婚配是不相称的。《诗经》上说:要得到幸福,只能靠自己。我自己要有幸福,也只能靠自己,依赖大国怎么能得到呢。”
郑庄公觉得姬忽的话讲得在理,也很有志气,就同意辞去了这门婚事。
成语寓意
太子忽身为郑国太子, 虽因援助友邦齐国屡建功勋,但却不居功自傲。尤其在婚姻问题上,他明白以自己以及自己国家的实力,与强大的齐国相去甚远。因此,这是一桩不对等的婚姻。强攀这门亲事,无论对于他本人,还是对于他的国家,都不会有益。太子姬忽很清楚这一点,因此,面对美色的诱惑,还有一位将会充当靠山的准岳父的支持,太子姬忽却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冷静,态度是那样的斩钉截铁,言辞是那样的铿锵有力,不由令人赞叹。这说明太子姬忽是一个能拎得清自己的人。而且从文姜以后的种种作为来看,太子姬忽的选择无疑是理性的、正确的。太子姬忽对待婚姻的态度及其择偶观无疑值得每一个人,尤其是青年学子反思和借鉴。
他的择偶观简而言之即四个字一一门当户对。它也是备受古代家庭推崇的传统婚配观念,意指男女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相当,很适合结亲,而且门当户对的婚姻也相对更为稳固。这一择偶观在如今仍具借鉴意义。婚姻虽然必须以感情作为基础,但是受门第影响的家庭教育、生活背景、成长环境、文化修养、风俗习惯等因素也是影响婚姻幸福的重要因素。如果男女在以上方面差距过大,则很容易造成双方在人生观、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巨大落差,进而影响到婚后生活的和谐和家庭的幸福。由此可见,门当户对对于婚后生活是否幸福的作用不可小觑。婚姻不仅是一个爱情的升华过程,更是一个需要双方不断“磨合”的过程。如果双方家庭条件相当,这一磨合过程可能会更加顺利,婚姻生活也可能会更加和谐稳固。概而言之,婚姻需要两情相悦,更需要门当户对,需要两人的人格和灵魂对等。
成语运用
“齐大非偶”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宾语;表示不敢高攀的谦词。
南北朝·梁·沈约奏弹王源》:“臣闻齐大非偶,著乎前诰;辞霍不婚,垂称往烈。”
唐·李延寿《南史·垣护之传》:“齐高帝辅政,使褚彦回为子晃求闳女,闳辞以‘齐大非偶’,帝虽嘉其退让,而心不能欢,即以晃婚王伸女。”
明·杨珽《龙膏记·访旧》:“齐大非偶,恐不敢攀。”
清·壮者《扫迷帚》: “陆徉为不知,以齐大非偶,再以年貌悬殊,故意峻拒。”
成语辨析
齐大非偶—高攀不上
“高攀不上”的意思是不能同等地与地位、名誉较自己高的人结交或攀亲。“齐大非偶”与“高攀不上”这两者意思相近,但有区别:“齐大非偶”多用来指不想婚娶或者婚嫁而推脱的言语;“高攀不上”就是指不能与比自己地位或者名誉高的人结交或者攀亲。
参考资料
齐大非偶.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1 14:17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