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鼾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鼾是睡眠期间上呼吸道气流通过时冲击咽部粘膜边缘和粘膜表顽分泌物引边缘利粘膜表面分泌物引起振动而产生的声音,其部位始至鼻咽直至下咽,包括软腭、悬雍垂扁桃体及腭咽弓、腭舌弓、舌根、咽部的肌肉和粘膜,超过6分贝以上称为鼾症,伴有不同程度的缺氧症状时也就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基本信息
鼻鼾是睡眠期间上呼吸道的气流通过时冲击咽部粘膜边缘和粘膜表顽分泌物引边缘利粘膜表面分泌物引起振动而产生的声音。
病因
1、口腔病变,以舌的病变影响为甚,如巨舌症,舌肿瘤,舌根部异位甲状腺,继发于粘液性水肿的舌体增大,用咽瓣修复胯裂的部分病人。2、真腔及咽、喉部病变,前鼻孔狭窄或闭锁,鼻中隔偏曲,鼻息肉,肥厚性鼻炎,鼻腔各种良性或恶性肿瘤鼻咽炎腺样体肥大,鼻咽部闭锁或狭窄,扁桃体肥大,咽部肿瘤,咽肌麻痹会厌炎会厌囊肿声带麻痹喉软骨软化;以及颈部的甲状腺肿和其他原发性或转移性肿块压迫等。
3、肢端肥大症引起舌体增大,甲状腺功能减退所致的粘液性水肿,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性咽峡炎,女性绝经期后的内分泌紊乱以及肥胖症等,肥胖者易发生OSAS的原因可能为:
1.此类病人舌体肥厚,且软聘、悬雍垂和咽壁有过多的脂肪沉积,易致气道阻塞。
2.咽腔开放程度与肺的体积变化有关,肥胖者能明显减少肺体积,从而产生肥胖性肺换气不足综合征;因脂肪沉积在隔肌和肋间肌,降低了呼吸动作的力度。
并发症
1.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疾病:打呼噜可引起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衰、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可引发肺心病、呼吸衰竭、夜间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2.神经系统疾病:鼻鼾引起的脑梗塞脑出血、老年痴呆症、记忆力减退、抑郁症等疾病严重伤害神经系统。
3.内分泌系统疾病:鼻鼾可能引起肥胖等为题,影响睡眠导致儿童生长激素分泌减少导致生长迟缓等问题。
4.容易导致意外的发生:鼻鼾患者往往夜间睡眠治疗较差,白天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操作或运动完成的能力明显下降,是导致工伤和车祸事故重要因素。
危害
1、偶尔出现鼾症对健康影响不大,若经常打鼾,特别是伴有睡眠呼吸暂停的鼾症,会导致大脑、血液严重缺氧,引起激素分泌功能紊乱,造成多种组织器官损害。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引发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心绞痛、中风、性功能障碍等,甚至猝死。
2、儿童鼾症导致睡眠周期紊乱,易引起注意力不集中、易怒易躁、多动症等。若缺氧严重,造成生长激素的缺乏,导致生长迟缓,鼾症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与智力发育。
3、 鼾症导致睡眠质量差,不但给健康带来危害,同时还给社会造成危害:鼾症患者白天嗜睡、反应迟钝、判断力差、工作能力和学习效率下降,司机鼾症容易发生车祸。
诊断检查
1、注意耳鼻咽喉、体重和心肺检查;
2、纤维鼻咽镜检查有无新生物、腔大小程度;
3、舌运动情况是否后移;
4、咽腔是否狭窄、塌陷;
5、会厌是否向喉内移位;
6、多导睡眠图检测(包括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眼动图、呼吸暂停次数及血氧饱和度等);
7、睡眠透视法,从侧面荧光屏上观察咽峡部舌体、鼻咽腔和舌后气道有无狭窄和阻塞;
8、鼾声的声级测定和声谱分析
预防
1、 增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2、 避免烟酒嗜好,因为吸烟能引起呼吸道症状加重,饮酒加重打鼾、夜间呼吸紊乱及低氧血症。尤其是睡前饮酒。
3、 对于肥胖者,要积极减轻体重,加强运动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我们的经验是减轻体重的5%—10%以上。
4、 鼾症病人多有血氧含量下降,故常伴有高血压、心律紊乱血液粘稠度增高,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要重视血压的监测,按时服用降压药物。
5、 睡前禁止服用镇静、安眠药物,以免加重对呼吸中枢调节的抑制。
6、 采取侧卧位睡眠姿势,尤以右侧卧位为宜,避免在睡眠时舌、软腭、悬雍垂松弛后坠,加重上气道堵塞。可在睡眠时背部褙一个小皮球,有助于强制性保持侧卧位睡眠。
7、 手术后的患者要以软食为主,勿食过烫的食物。避免剧烈活动。
治疗方法
美国低温等离子技术
美国低温等离子技术是一种治疗鼻鼾的微创治疗技术,是在鼻内窥镜下,利用低温等离子射频的能量,短时间内对病变肥大组织进行消融,使其疤痕化、脱落,从而有效的解决咽喉阻塞问题。当天治疗当天见效,在3-6周后可以达到最佳效果。
传统疗法
对肥胖者实行减肥疗法;改善睡眠体位,避免高枕仰卧头向前弯;器械疗法,如鼻瓣扩张器、自流式压舌器等。
2、药物疗法
国内外能治疗鼾症的药物有不少,乙酰唑胺、甲状腺素片促进新陈代谢,具有一定功效,服药期间可以缓解,单纯地从一个侧面治疗一个系统的疾病,很难达到痊愈,而且副作用大。激素类西药治疗:应用神经兴奋药物,防止肌肉松弛,有一定疗效。但是长期服用西药副作用大,给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3、机械通气治疗
利用专门的扩张器,在睡眠时放入咽腔,从而扩大咽腔,降低上气道阻力,由于睡眠时口内需放入扩张器,可产生不适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11-28 10:46
目录
概述
基本信息
病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