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区
江苏省徐州市市辖区
鼓楼区,隶属江苏省徐州市。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北半部,行政区域面积80.8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鼓楼区常住人口为425143人。
历史沿革
明太祖洪武七年(1374年),徐州的鼓楼遗址在鼓城路北段,为当时知州高玉琳所建。英宗天顺元年又由当时的知州宋城改建成大楼,至神宗万历知州刘顺元又重修。天启四年,因黄河决口,州城被水淹没,鼓楼毁于洪水。嘉靖二十二年,又由王重贤重建,后再因年久失修而倒塌。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又在原址依照旧观复建,楼基下用大砖砌成,形如城门,过往行人车马均得从门洞穿过。据记载,当时门洞四周出厦,起脊排角,雄伟壮观。并在南面匾额上书有“中枢巨镇”,彰显徐州为“五省通衢”的盛名。北面匾额上“大观至上”说明景观独秀。
1937年,抗日战争以前,楼上还设有图书馆,供人游览阅读,后毁于暴风雨。因年久失修。
1952年,又遇暴风雨灾害,后楼毁塌方,成为危楼而被拆除,从此不复存在。当时紧邻鼓楼的是苏姑墓,即在原市机关北大院内,现为鼓城路一号,墓高一米有余,据区志记载:“在州廨内,相传苏轼守徐州时,葬幼女于此。她曾舍身跳水,拯救徐州百姓,为世人所敬仰。”
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松江府水利通判董宏署执政,修亭覆盖,墓门复勒石碣。康熙五十八年,由知州姜焯重修,乾隆年间又由知府石杰再修,后人于墓前显像以礼。现虽誉满彭城,但遗迹无存。徐州鼓楼区因境内有鼓楼而得名,为徐州市的中心城区,也是市区最古老的城区。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徐州后,建立了日伪政权,那时,徐州划为4个行政区,今徐州鼓楼区即当时的第一区。1946年,废除乡镇建制时,曾又将徐州划为5个区。1948年12月,徐州解放后,仍维持原来的行政区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区的名称一直沿用到1955年。后因境内有古代建筑鼓楼,经上级批准,将第一区更名为徐州鼓楼区。
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中以破四旧为名,将徐州鼓楼区改名为延安区。
1980年,又恢复徐州鼓楼区的名称。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日军侵占徐州期间,区境内设坊、保、甲。
民国37年(1948年)1月,第一区辖36个保,其中下淀2个保,蟠桃2个保,万寨1个保,丰财5个保,河北6个保,牌楼7个保,同仁1个保,八里7个保,统一2个保,月波巷2个保等。
民国37年(1948年)年底,全区划为河北、河东、河西、下淀4个办事处和下淀、九里山、八里3个乡。
1949年5月,区人民政府废除保甲制度,调整行政区划,建立基层政权,全区共辖3个乡政府和24个街政府。8月,第一区下淀办事处撤销,其所辖万寨乡、八里乡、九里山乡、下淀乡、蟠桃乡划归新组建的第五区。
1951年11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八里乡、沈场、红山口、陡山口、平山口等地划归第一区管辖。
1952年3月,按照《市区街道工作委员会组织办法》,全区共建24个街道工作委员会。
1953年1月,徐州市和铜山县从山东省划归至江苏省管辖。徐州市和铜山县分立,徐州市成立10个区,其中一到四区为城区,各城区亦管辖少数乡村。第一区管辖3个乡,即堤北乡、建设乡和八里乡,下辖11个自然村。6月,城区所辖乡村全部划归第二区。第一区将建设乡、提北乡、八里乡划归第二区。
1955年5月,第一区更名为鼓楼区。12月,鼓楼区设立牌楼、铜沛、电南、丰财、环城5个街道办事处和32个居民委员会。
1957年5月,调整行政区划,撤销子房区,将其所辖东站街道和子房街道所属城区部分的8个居民委员会划归鼓楼区管辖。将鼓楼区铜沛街道所辖中山路以西的1980户居民划归王陵区管辖。
1958年4月,王陵区撤销,其所辖铜沛、夹河两个街道的16个居民委员会划归鼓楼区管辖。
1960年3月,撤销徐州市郊区建置,其所辖环城公社划分为狮子山公社和下淀公社,其中下淀公社划归鼓楼区管辖。
1962年4月,撤销下淀公社,分设为石桥、李窝、朱庄3个公社。7月,成立郊区办事处,鼓楼区所辖石桥、李窝、朱庄3个公社划归郊区。10月,鼓楼区再次调整行政区划,原丰财、子房 、环城、黄楼、夹河5个街道,调整为牌楼、丰财、子房、东站、环城、铜沛、黄楼、夹河8个街道。同时将原来的35个居民委员会划分为53个居民委员会。12月,郊区所属堤顶和石桥2个居民委员会划归鼓楼区管辖,分别隶属于丰财、子房街道。
1980年12月至1981年4月,进行地名普查,全区有8个街道、88个居民委员会。
1981年,鼓楼区增设和平街道。
1985年底,全区辖9个街道、105个居民委员会。
1993年,和平街道、铜沛街道划归泉山区管辖,子房街道划归云龙区管辖,朱庄乡、下淀乡从原郊区划归鼓楼区管辖。鼓楼区区划调整为2个乡、21个村和7个街道、93个居民委员会。
2000年,撤销下淀、朱庄2个乡,组建东环、八里、琵琶、北环4个街道。铜沛街道从泉山区划归鼓楼区,东环街道从鼓楼区划归金山桥开发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东环街道的下淀、瓦房2个村划归丰财街道管辖。鼓楼区辖11个街道、95个居民委员会、12个村(居)委会。
2002年,经上级批准,鼓楼区划为6个街道,撤销东站、白云、王场、八里、北环5个街道,设 51个社区居委会和12个村(居)委会。
2004年,辖区63个社区(村)居委会调整合并为50个社区居委会(含12个涉农社区)。
200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将铜山县大黄山镇、大庙镇划归鼓楼区,交由徐州经济开发区管理。9月,将九里区大黄山街道划归鼓楼区,交由徐州经济开发区管理。
2008年3月,撤销鼓楼区大黄山镇和大庙镇,以原两镇所辖区域合并设立庙山镇,由徐州经济开发区管理,镇政府驻地侯集村。
2009年,鼓楼区庙山镇划出,由徐州经济开发区管理。
2010年9月,九里区撤销,其庞庄街道的拾东村和九里街道所辖全区域划归鼓楼区。
2021年3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将铜山区拾屯街道划归鼓楼区管辖。行政区划变更后,鼓楼区行政区域面积80.8平方千米,户籍人口41万人,辖10个街道。
区划详情
鼓楼区,辖琵琶、黄楼、环城、丰财、牌楼、铜沛、九里、金山桥、东环、拾屯10个街道办事处。金山桥、东环街道办事处由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实际管辖面积72平方公里,含8个街道办事处,73个社区(村)。
地理位置
位置境域
鼓楼区,居徐州市主城区,位于城区北半部,东部沿东三环路与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接壤;西部与铜山区大彭镇、刘集镇相连;南由淮海东路、中山北路、黄河南路(庆云桥以西)相间,与云龙区、泉山区为邻;北与铜山区柳新镇、茅村镇相望,呈东西长方形地带。地理坐标为北纬30°16′,东经117°11′。截至2020年,辖区面积90.8平方千米,实际管辖面积64.6平方千米。区内交通便利,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境内交汇,中国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城区至环城高速公路、京沪高铁和徐州观音机场均在半小时车程之内。
地形地貌
鼓楼区境内地貌以平原和丘陵、残丘岗坡为主,多数为侵蚀平原,约占全区面积的80%。故黄河贯穿全区辖境,两岸的高滩地长约数十千米。以故黄河底为高程零点计算,高滩地相对高于河两侧地面5~8米。残丘地面的高程一般在30~32米。山区总的高程为70~150米。九里山海拔173.3米,是全区最高山峰。
气候
鼓楼区境地处华北平原的东南部,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受东南季风影响较大。年日照时数为2284~2495小时,日照率52%~57%;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年均无霜期200~220天;年均降水量800~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6.8%。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风、霜、冻、冰雹等。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
水文
鼓楼区内各涉农社区尚有部分耕地。土壤主要由河滩冲积形成的潮土土类和分布在丘陵山地的褐土土类组成。主要种植稻麦粮食作物和蔬菜,大部分土壤均熟化为稻麦两熟的水稻土壤及菜园土壤,为粮菜高产土壤。全区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深在150~250毫米之间,主要集中在汛期,径流量占全年径流流量的80%以上,径流系数平均值为0.24。境内有京杭大运河、故黄河、徐运新河、丁万河荆马河等几大水系,主要用于排涝灌溉及排水,京杭大运河为市区提供优质饮用水源。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鼓楼区常住人口为425143人。
截至2021年3月,鼓楼区户籍人口138.08万人。
截至2022年5月,鼓楼区常住总人口33.95万人。
经济
综述
2021年,鼓楼区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达355亿元、23.9亿元,年均增长5.3%、9.3%。
第一产业
截至2020年,全区有18个涉农社区,涉农户11467 户,涉农居民41416人,有农用地705.67公顷,村级集体资产总额12.45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8.81亿元、非经营性资产3.64亿元。全区18个涉农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完成10455.44万元,同比增长4.45%;涉农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7438元,同比增长3.3%
区内农业龙头企业有3家:省级1家:徐州绿健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市级2家:徐州汇尔康食品有限公司徐州谷裕香粮油有限公司
第二产业
截至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工业总产值9.35亿元、同比下降10.7%,营业收人11.23亿元、同比下降19.12%,工业增加值1526万、同比下降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别为徐州绿健乳业饮料有限公司、徐州市淮海消防器材有限公司(生产部门已搬迁)、徐州达一锻压设备有限公司(生产部门已搬迁)、徐州谷裕香粮油有限公司徐州新航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徐州裕国铝业有限公司徐州天达网架幕墙有限公司
第三产业
截至2020年,全区进出口总额完成15.66亿元,同比增长36.11%;电子商务实现交易额203亿元,同比增长2.2%;服务外包总执行额4.58亿美元。
2020年,全区有大型现代商,贸综合体达25个,总建筑面积超330万平方米。全年服务业招金引银项目109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7个。国金证券、英大泰和财险、鼎城人寿等11家金融机构落户鼓楼;全年新增企业3196家(其中新增“四上企业”79家),新增注册资金204.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2%、41.6%。人工智能、信息软件和服务外包两大特色产业基地集聚企业419家,实现营业收入34.6亿元,商务楼宇纳税11.4亿元、同比增长18.5%。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84.4%,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1.4%。
截至2020年,鼓楼区吸引集聚旷视科技、优必选、小马智行、释码大华、银河水滴、诺亦腾等一批知名的人工智能百强和头部企业落户鼓楼,以智能识别、智能机器人、智能医疗等产业为依托,打造淮海经济区人工智能领域高地。年内电子商务企业实现交易额200余亿元,其中网络零售市场交易额47亿元,同比增长9.3%,新增人工智能企业13家,人工智能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89%。
交通运输
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徐州鼓楼区内交汇,中心区距绕城高速10分钟车程、距徐州观音机场30分钟路程,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辖区内有中国第二大铁路编组站(徐州北站)、京杭大运河沿线第一大港、5条铁路专用线。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0年,鼓楼区有学校28所(含民办学校,不含幼儿园),其中,初中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小学21所,特教学校1所,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全区幼儿园46所。
科技事业
2015年,徐州鼓楼区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5家,高新技术产值实现13亿元,投资8000万元、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的徐州龟山民博馆开馆迎宾,成为徐州文化旅游的新地标。
2015年,徐州鼓楼区组织辖区10余家企业与中国矿业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22个校企联盟。
2015年,徐州鼓楼区在徐州市率先制定发展电子商务的政策意见,设立扶持基金1000万元,培训经费100万元;全市首届电子商务论坛成功举办,全市首家社区电子商务平台宽窄坊上线运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区域中心及金驹钢网等电商平台、企业增至260余家,形成中心商圈电商群、物流园区电商群和淮海文化科技产业园的“两群一园”发展格局。全年网络零售市场交易额30亿元、增长36%。
医疗卫生
截至2020年末,鼓楼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40家,其中三级医院1家,二级专科医院7家、一级专科医院5家、公共卫生服务机构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45家,门诊部26家,村卫生室6家,个体诊所115家。全区医护人员总数4507人,其中执业医师1718人、注册护士2789人、在职乡村医生65人。全区医疗机构核定总床数2128张,实际开放床位数2180张。
社会保障
十二五期间,徐州鼓楼区累计投入5.2亿元、实施民生实事287件,整治老旧小区58个,改造小街巷37条,新建改造街坊中心、农贸市场11个,惠及居民7万余户,累计新增城镇就业4.4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9万人,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15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涉农社区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2010年的1.6倍和1.8倍。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社保卡采集人数18万,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58元。五年来,累计发放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4720.4万元,伤残抚恤金和义务兵家庭优待金3000万元,残疾人帮扶救助金1355.2万元,棚户区迁居助困基金3509万元,惠农补贴520.4万元;建成定销房6处126万平方米,安置居民1.2万余户。
2019年,徐州鼓楼区组织专题招聘会23场,开展各项技能培训513人次,新增就业1233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220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6%
城市建设
十二五期间,徐州鼓楼区累计实施城建重点工程240项,完成投资451.4亿元,2012至2014年连续三年在全市考核中位居第一。道路交通实现跨越,五年新建、改造道路39条。建成公交场站3个,新开通和延长公交线路5条,投放公共自行车4135辆。五年棚户区启动改造40处、完成征收315.7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5638户。其中,2015年,完成征收101万平方米。累计收储土地7393亩,挂牌上市4810亩。
生态环境
十二五期间,徐州鼓楼区累计搬迁关闭煤沙堆场14个,燃煤锅炉关闭改燃67个,PM2.5浓度累计下降12.9%。新建改造街头绿地26个,建成植物园、楚园、城北休闲公园等一批精品园林,其中超300亩的大公园7个。
十二五期间,徐州鼓楼区累计新增绿地26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3.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2010年不足5平方米提升到13.5平方米。累计投入近10亿元,“九河两湖”水系全面贯通,8条黑臭河道完成治理,投资4亿元的丁万河创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风景名胜
徐州鼓楼区内有九里山古战场、古彭城地下城、“五省通衢”牌楼遗址、黄楼、镇河铁牛等众多历史遗迹,是徐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
彭祖楼:原遗址在统一街北首。当时流传的“进了徐州城,名胜说不完,五楼二观八大寺,七十二庵布其中”的歌谣中五楼即彭祖楼、霸王楼、燕子楼、奎楼、黄楼,其中彭祖楼居首,它和霸王楼、黄楼三楼都在徐州鼓楼区境内。另有经于原统一街北首,与彭祖宅相对,为祭祀彭祖的祠堂,后门上仅有“彭祖祠”三字。
彭祖井:在彭祖宅院内,相传井水有咸味,后仅存一石上刻“彭祖井”三字,已移至市博物馆内。
子房山:被列为徐州四大名山(云龙山户部山九里山)之一,原名鸡鸣山,位于陇海铁路交汇的东部。
黄楼:黄楼始建于宋神宗元丰六年(公元1078年),直到金代末年,黄楼仍在东门的城墙上,而后移到地面,清代多次重修。1985年,市有关部门规划重建黄楼。1988年重建的黄楼,在庆云桥东侧旧黄河南岸的河滨公园上。黄楼为徐州古代五大名楼之一。“黄楼赏月”为徐州八景之一。
镇河铁牛:与黄楼为邻,原铁牛在徐州旧城北门外,牌楼东北角,故黄河南侧的堤坝上。其左腹有铭词和年代,为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建造,重2000余斤,身长6尺,高3尺,头朝西北,尾向东南,身型矫健,表现出我国清代铸铁艺术的精湛。遗憾的是铁牛毁于“文化大革命”浩劫之中。1985年,由共青团市委号召全体团员、青年们搜集废铁,重铸铁牛。于同年12月将新铸的铁牛,置于中山北路庆云桥东侧,故黄河南岸的堤坝上。
迎春桥:桥头有铜牛,它雄姿勃勃、昂首挺立。
牌楼遗址:在原统一街北面,旧徐州城北方——武宁门外的土城墙上,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牌楼为木质结构牌坊建筑,朱红圆柱,悬有横额,向北面对黄河横额为“大河前横”,南面书有“五省通衢”。辛亥革命后,为便于交通,在牌楼东西两侧开建道路,楼建于台基上,台高2.15米,周长37米,有台级16级,供游人登高远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曾两次重修,后于1964年拆除。
荣誉称号
徐州鼓楼区获得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示范区、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区、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六次蝉联江苏省双拥模范区,社会治安安徐州鼓楼区,江苏省素质教育试验区、江苏省科技进步先进区、江苏省社区教育示范区、江苏省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示范区、江苏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江苏省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区、法治江苏合格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文化消费百强榜排名84。
2020年3月,入选2020中国双创活力百佳县市。
2020年6月,入选2020中国最宜置业百佳县市。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2 11:2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