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室成型术,也称作“鼓室成形术”,1952年zöllner和wullstein开展了鼓室成形术,并按生理功能将此类手术分为
四型。
2011年来,由于鼓室成形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手术分型能反映下述特点:各型的适应对象,清除病灶采用的进路,听骨重建方式,赝复物的性质,新鼓室的特征和是否分期。故除鼓膜闭合修补术外,鼓室成形术还可分为五类:鼓膜成形加听骨重建术(Ⅰ型)、联合进路鼓室成形术技术(Ⅱ型)、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开放技术)(Ⅲ型)、分期鼓室成形术(Ⅳ型)和内耳开窗术(Ⅴ型)
鼓室成型手术通过切除
中耳及周围骨质中病变组织藏匿的所有腔隙,最大程度减少了病灶的残留,并全面恢复
听骨链的
连续性。2012已经将鼓室成型技术全面升级,扩大了手术
适应症,所有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一举治疗。
患者接受
手术治疗后,穿孔
鼓膜封闭形态接近正常,重建后听骨链的活动性及连续性良好,手术后听力会逐渐提高,3个月后明显提高。
1、术后感染消毒不严、术后使用抗生素不当是感染的原因之一,但绝大多数的原因是术中乳突腔的病灶清理不彻底,或因
适应证选择不当,应做鼓室成形术的患者仅做了
鼓膜成形术。
2、继发胆脂瘤常因术中对隐蔽在细小气房内的胆脂瘤的
母质处理不彻底,也可能是因上鼓室和咽鼓管处理不够,术后再次形“
内陷袋”致胆脂瘤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