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冠鹤(学名:Balearica pavonina):体长105厘米,翼展180-200厘米,体重3000-4000克。雌雄鹤羽色基本相同。喙粗直,呈灰黑色,鼻孔位于中部,额部向外凸出,具乌黑色的绒羽,枕部具无数条土黄色绒丝向四周放射,形成一个美丽的绒球,称之为冠羽,除次级飞羽为灰白色外,其余羽毛为黑色。跗与趾呈蓝黑色
形态特征
黑冠鹤体长105厘米,翼展180-200厘米,体重3000-4000克。雌雄鹤羽色基本相同。喙粗直,呈灰黑色,鼻孔位于中部,额部向外凸出,具乌黑色的绒羽,枕部具无数条土黄色绒丝向四周放射,形成一个美丽的绒球,称之为冠羽,面颊上白下红,与乌黑色的额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色彩。颈长,羽毛为灰白色,喉部具有玫瑰红色的肉垂。
羽为近于黑色的深灰色。翅上羽毛白色和黄色,初级飞羽为粟色。脸颊皮肤桃红色,上部边缘带有白色斑点。喉部长着一个非常小的肉垂。头顶前部有天鹅绒似的黑色光滑柔软的绒毛,头顶上长有一簇金黄色的、象线一般的刚毛,好像戴着一顶庄重的王冠它们的体长约1.07米。
栖息环境
黑冠鹤性喜在开阔的草原地区活动,包括半荒漠地区的湿地、浅沼泽、洪泛区、稻田、农业或未开垦辽阔的靠近水的平原地区。在旱季水位很低,大片地区甚至可能完全干涸。栖息地中的植被种类主要是芦苇、野草、牧草、豆科植物和木质高草等。耕地上的主要作物有玉米,并间作有豆类、麦子和向日葵。
生活习性
黑冠鹤是一种没有
迁徙行为的
留鸟。性喜集群,常几十只或几百只集群在开阔的沼泽地区。该鹤是鹤类中的“歌、舞”明星,雌雄鹤均能歌善舞,尤其在每天的清晨和傍晚,常常集体引颈展翅高歌。
黑冠鹤鸣声细柔,就是大群也不会发出嘈杂的声音,只是对於小群体之间爱恨情仇似乎十分分明。两小族群之间发生相处的问题,常会有互不相容的肢体冲突,腾高扑下造成水花四溅,打得热闹看得亦是眼花缭乱。该鹤不怕人,常跟随人之后。
黑冠鹤有一个有趣的习性:通过很高的草丛时,就频频跺脚展翅起舞,将昆虫驱逐到路上然后啄食。它们也经常去河边或湖边浅滩取食和休息,并喜欢飞到平顶树上栖息,甚至在树上或高大臣建筑物上营巢繁殖。这一点不同于其它种类的鹤。
黑冠鹤有趣的行为,顺从地并充满深情的“夫妻”结合,以及清除有害昆虫和爬行动物的有益作用,使这种鹤在非洲成为人们特别喜爱的家庭观赏鸟类。许多黑冠鹤是在庭院里与其它家禽一起被主人喂养大的。它们十分温顺,表现出对主人的依恋之情,常紧随在主人周围,甚至跟主人一起走进屋子里面。
黑冠鹤常小群活动,在干燥的地上漫步移动搜寻食物,主要食
昆虫。它们吃掉大量的
蝗虫、
蝉,还有小型
爬行动物、
青蛙和其他小型
脊椎动物,以及各种植物的种子和嫩芽。
分布范围
分布于塞内加尔、埃塞俄比亚、刚果、乌干达和肯尼亚。有2个亚种:指名亚种主要分布在从塞内加尔至乍得和扎伊尔北部;苏丹亚种分布在苏丹、埃塞俄比亚。
繁殖方式
黑冠鹤是一夫一妻制。在不同的地区产卵
季节有差异,在尼日利亚于5-7月产卵,在北京动物园为7-9月产卵。该鹤在配对前,常常成对或集结更多的伙伴一起举行“舞会”,跳出最优美的舞蹈。当舞会结束时,它们还集体“大合唱”。非洲的尼洛蒂克族人有些舞蹈动作就是学的该鹤的“舞姿”。
亚种分化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 ver 3.1——易危(VU)。
种群现状
黑冠鹤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栖息地被破坏:湿地被农耕占用,农业焚烧,过度放牧,农药排水对水源的破坏。由,狩猎(头部和翅膀在传统医学中使用),捕捉和工农业污染。当地的石油勘探也可能是危险的人类活动。其数量大幅下滑源于这些原因,黑冠鹤被归为生存脆弱的物种。
扎龙自然保护区1986年引种驯养了黑冠鹤并且人工繁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