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冠山雀(学名:Parus rubidiventris)为
山雀科山雀属的鸟类。体长12厘米,特征为冠羽及胸兜黑色,脸颊白,上体灰色,无翼斑,下体灰,臀棕色。与棕枕山雀的区别在黑色的胸兜较小,
飞羽灰色。幼鸟色暗而羽冠较短。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蓝灰。
黑冠山雀雌雄羽色相似。额、头顶、眼先、枕和后颈亮黑色,后颈有一大快白斑,颊、耳羽和颈侧淡黄白色,在头侧亦形成大块白斑。背、肩、腰和尾上覆羽暗蓝灰色,尾暗褐色,羽缘蓝灰色,两翅覆羽暗褐色,羽缘蓝灰色;
飞羽暗褐色,
外翈羽缘亦为蓝灰色。颏、喉和上胸黑色,下胸、腹和两胁橄榄灰色,尾下覆羽和腋羽棕色。
幼鸟和成鸟相似,但
羽冠不明显或没有羽冠。头顶和背渲染褐色,耳羽较黄,喉至上胸灰黑色,腹淡灰而沾黄色。
大小量度:体重♂6-13克,♀8-13克;体长♂100-120毫米,♀98-105毫米;嘴峰♂9-10.5毫米,♀9-10毫米;翅♂62-71毫米,♀58-67毫米;尾♂46-56毫米,♀45-50毫米;跗蹠♂17-19.5毫米,♀18-19毫米。(注:♂雄性;♀雌性)
黑冠山雀为留鸟。繁殖期间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其他时候多成3-5只或10余只的小群,有时亦见和其他山雀混群活动和觅食。主要以鞘翅目和膜翅目等昆虫为食,也吃部分植物性食物。
每年的10月至
翌年的6月为适宜的繁殖季节。野生状态下一年可繁殖二窝。每窝一般
产卵4-7枚,在此期间, 雌鸟孵卵,全靠雄鸟喂食。孵化期18-20天。雏鸟出壳后最初一段时间,雌鸟整天守护着
雏鸟;雄鸟叼食雌鸟,雌鸟进入巢内再喂
雏鸟。小鸟长到30天左右就可离巢生活。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