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景熙,北朝时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北)人,字季明。少好学,家传书法,颇知玄象术数。魏孝武帝西迁,寓居伊、洛。东魏侯景用为黎阳郡守,以不可依恃而去。西魏丞相宇文泰征入关,令订正古今文字。西魏末,历著作佐郎、平南将军。任内勤于所职,著述不怠。北周保定三年(563),上疏言革浮华之俗,明选举,量才授官。天和三年(568),进车骑大将军。以疾卒。
北魏孝庄帝永安(528-530)中,道源劝他人仕,始任
威烈将军。历仕北魏、西魏与北周,北周武帝天和二年(567),进位
车骑大将军、
仪同三司,后以疾卒。
他在西魏文帝大统末年(550),任著作佐郎期间,克尽职守“勤于所职,著述不怠”。同辈都讲求车服华丽,他却以贫素自居“而无愧色”。因不同流合污,连续十年为史官而不补升迁。北周武帝保定三年(563),朝廷大兴土木。营建宫室,赶上春夏大旱。宇文邕下令朝中百官,“极言得失”。季明便连续上疏陈述自己的观点。他指出,春秋时鲁庄公三十年冬,之时,陛下能下明诏,求罪己,克己节用,慕质去华,可比之于禹汤。然而豪富之家,华衣丽饰炫煌于路,锦衣美食尚嫌不足,而编户之民却身无短衣,食无糟糠,虽“导之以礼,齐之以刑”,世风实难一致。过去汉文帝为求节俭,收集上书的袋子,以做帷帐;为珍惜十家之产,不造露台;后宫之所幸,衣不曳地,甚至不如今日富室婢仆之服。他提出应该“先尊五美”,去除“四恶”,革除浮华的习俗,贬抑“流竞之风。”不珍爱于时无益之物,不陈设无补于务的饰物,如此,才能人人知德。他也提出“为政之要,在于选举”。主张选贤任能,依次提升。如果“失之毫厘,便差之千里”。要“简才以授其官,量能以任其用”。更不能以私爱“爵人于朝”。只有这样,如同驾好六马之车,“坐致千里”。他还鉴于朝廷史馆屡次迁移,没有定所,提出汉代的东观,为“帝王所宝”。但自魏至周,“史馆不立”,职责攸关,故再次提出应设立馆舍,这些建议,都受到周武帝的赞赏和采纳。
黎景熙,字季明,
河间鄚人也,少以字行于世。曾祖嶷,魏太武时,从破平凉,有功,赐爵容城县男,加鹰扬将军。后为燕郡守。祖镇,袭爵,为员外散骑侍郎。父琼,太和中,袭爵,历员外郎、魏县令,后至鄜城郡守。
季明少好读书,性强记默识,而无应对之能。其从祖广,太武时为
尚书郎,善古学。尝从
吏部尚书清河
崔玄伯受字义,又从司徒崔浩学楷篆,自是家传其法。季明亦传习之,颇与许氏有异。又好占玄象,颇知术数。而落魄不事生业。有书千余卷。虽穷居独处,不以饥寒易操。与范阳卢道源为莫逆之友。
永安中,道源劝令入仕,始为
威烈将军。魏孝武初,迁
镇远将军,寻除
步兵校尉。及孝武西迁,季明乃寓居伊、洛。
侯景徇地河外,召季明从军。寻授银青光禄大夫,加
中军将军,拜行台郎中,除
黎阳郡守。季明从至
悬瓠,察景终不足恃,遂去之。客于
颍川,以世路未清,欲优游卒岁。时王思政镇颍川,累使召。季明不得已,出与相见。留于内馆月余。太祖又征之,遂入关。乃令季明正定古今文字于东阁。
大统末,除
安西将军,寻拜著作佐郎。于时伦辈,皆位兼
常伯,车服华盛。唯季明独以贫素居之,而无愧色。又勤于所职,著述不怠。然性尤专固,不合于时。是以一为史官,遂十年不调。魏恭帝元年,进号平南将军、右银青
光禄大夫。六官建,为外史上士。孝闵帝践阼,加征南将军、右
金紫光禄大夫。时大司马
贺兰祥讨吐谷浑,诏季明从军。还,除
骠骑将军、右光禄大夫。武成末,迁外史下大夫。
臣闻成汤遭旱,以六事自陈。宣王太甚,而珪璧斯竭。岂非远虑元元,俯哀兆庶。方今农要之月,时雨犹愆,率土之心,有怀渴仰。陛下垂情万类,子爱群生,觐礼百神,犹未丰洽者,岂或作事不节,有违时令,举措失中,傥邀斯旱。
臣闻宽大所以兼覆,慈爱所以怀众。故天地称其
高厚者,万物得其容养焉。四时著其寒暑者,庶类资其忠信焉。是以帝王者,宽大象天地,忠信则四时。招摇东指,天下识其春。人君布德,率土怀其惠。伏惟陛下资乾御宇,品物咸亨,时乘六龙,自强不息,好问受规,天下幸甚。
臣又闻之,为治之要,在于选举。若差之毫厘,则有千里之失。后来居上,则致积薪之讥,是以古之善为治者,贯鱼以次,任必以能。爵人于朝,不以私爱。简材以授其官,量能以任其用。官得其材,用当其器,六辔既调,坐致千里。虞、舜选众,不仁者远。则庶事康哉,民知其化矣。
天和三年,进
车骑大将军、
仪同三司。后以疾卒。《周书 - 卷四十七 列传第三十九_国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