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玹(
朝鲜语:황현,1856年1月18日—1910年9月7日),
字云卿,
号梅泉。
朝鲜全罗道光阳郡人,本贯
长水,是
朝鲜近代史上著名的
诗人、
文学家、爱国者。他和姜玮、
李建昌、
金泽荣并称为韩末四大
文学家。1910年,黄玹听到
日韩并合的消息以后,自杀殉国。代表作有《梅泉集》、《
梅泉野录》等文学和历史著作。
1856年1月18日(阴历1855年12月11日),黄玹出生于
全罗南道光阳郡凤岗面西石村,后来搬到
求礼郡。他是
朝鲜世宗时名臣
黄喜的后代。黄玹早年师从乡间宿儒王锡辅,从小就聪明过人,表现出极高的天赋。1878年,他来到
朝鲜首都
汉城(今
韩国首尔)游学,遇见姜玮、
李建昌、
金泽荣等著名文人,并和他们交流文学,增进友情。1880年,黄玹因为在
金刚山游览的纪行诗而出名,成为当时一名出色的文学家。
1883年,黄玹应父母之命,参加
科举考试,并在保举科初试得了第一名,但是考官知道他是农村出身而把他推到第二名。他对朝廷的腐败感到愤怒,而没参加
会试、
殿试等后试就返乡。1888年,他不敢辜负父亲的期待,再次参加
生员会试而终于考中
状元。但黄玹看不惯官场的极度腐朽,加上时局的动荡不已,因而他没有接受官职就返回故乡。
黄玹返乡后,在求礼的万寿洞准备一个小书房,供自己专心读书。他不仅创作大量诗文,还进行历史、经济等方面的研究。黄玹读书万卷,尤其精通明史。其间亦四处游历,深入接触社会。1894年以后,随着
朝鲜社会转型的加剧和民族危机的严重,黄玹为了给后世留下那个
风雨如晦的年代里珍贵的资料,一直到1910年殉国前用
随笔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经验和见闻,终于写就《
梅泉野录》、《梧下纪闻》等著作,详细记录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朝鲜社会各个方面的状况,成为后世研究朝鲜近代史的重要史料。
1899年,黄玹上《言事疏》,主张广开言路,改革国政。1905年11月,
日本趁着
日俄战争胜利之机,强迫
大韩帝国政府签署《
乙巳条约》,使
韩国沦为事实上的
殖民地。黄玹悲愤欲绝,先后写下《闻变三首》和《
五哀诗》,表达他对
卖国贼的痛恨和对爱国志士的哀悼。他甚至想亡命
中国后和好友
金泽荣一同展开反日运动,但没有实现。他在家将梅福、管宁、
张翰、
陶渊明、
司空图、梁震、
家铉翁、
谢翱、顾炎武、
魏禧等10位中国历代乱世洁身之士的事迹题诗作画,并以此作成10幅
屏风,以此自勉。后来他又创办新式学堂,但被日本人强制关闭。
1910年9月7日,当黄玹听说了《
日韩合并条约》签订、
韩国灭亡的消息,留下四首绝命诗后,服下过量的
鸦片而自杀(一说绝食六日而死)。后来《庆南日报》主笔张志渊曾刊登黄玹绝命诗,因而遭到
日本总督的迫害。
黄玹在
汉学上造诣极高,和姜玮、李建昌、金泽荣并称为“韩末四大家”(或与李建昌、金泽荣并称“韩末三才”)。同时,他生性正直,不肯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被誉为“文章气节冠冕士林”。
金泽荣评价道:“玹诗清切飘劲,在本朝艺苑中,指不多屈。而其所咏古今人,伏节捐躯之事者甚多,莫不倾肝倒肠,极其悲痛,然后乃已,非天性笃好而能然哉?加羔裘于锦衣之上,虽三尺之童,无不知其美也。以玹之文章,而加之以
姱节,其光垂百世奚疑焉?”
黄玹作为一个在野人士,虽然从未参加过
韩国独立运动,但他的著作留下给后人宝贵的史料和教训,也表明他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和忧虑,加上他最后的殉国更彰显了他的忠贞。1962年,
大韩民国追叙黄玹
建国勋章。
1911年,黄玹的著作《梅泉集》在中国上海首次问世,这是他生前挚友
金泽荣整理1015首诗和361篇文章后编辑而成。1955年,
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刊行《
梅泉野录》。黄玹的著作均用
汉字写成,后来,李章熙等人将这些著作翻译为
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