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熙龄(1927年4月24日—2021年6月16日),男,湖北钟祥人,地基基础工程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顾问总工程师。
人物生平
1927年4月24日,黄熙龄出生于湖北省钟祥市。
1933年,进入汉口循道会小学读书。
1939年,武汉在抗战中失守,12岁的黄熙龄和家里断了联系,跟随堂姐黄彭玲逃难来到四川万县,在万县慈幼院环城路小学继续读六年级。
1942年,初中毕业后,黄熙龄与另一同学到重庆投考高中,辗转来到江津国立九中上学,并于1945年高中毕业。
1945年9月,进入国立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就读;于1949年7月毕业,获学士学位。
1949年7月—1949年12月,在南京军管会工作。
1950年1月—1951年1月,在东北计委基建处工作。
1953年1月—1954年9月,在东北建工局,任局长秘书。
1955年1月,进入莫斯科建筑工程学院就读;于1959年1月毕业,获副博士学位。
1959年1月—2005年1月,在建设部科技委员会,任委员(其中2003年1月—2005年1月,在北京市建委科技委员会,任岩土工程特殊专业委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5年1月—2010年1月,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任副所长、所长,同时还任职于建设部科技委员会。
2021年6月16日,黄熙龄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黄熙龄1962年提出软土地基设计施工的“控制长高比组合单元法”,解决了软土地区房屋开裂的问题。1974年主编《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结束了沿用前苏联规范的历史。1987年主编《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其系统性、技术性达到国际标准,并解决了中国国内外膨胀土地区建筑物大量破坏的事故。1980年代至21世纪主持复合地基和整体大面积筏板基础设计方法研究与应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编著《地基基础设计与计算》等著作,解决了中国国内外数十项重大工程地基基础问题。
1、黄熙龄,张永钧,孙更生.软土地基设计、计算理论及处理技术和施工技术[J].建筑结构,1978(01):21.
2、黄熙龄.地基基础工程科学发展五十年[J].建筑结构,1999(10):26-29+47.
3、黄熙龄.高层建筑厚筏反力及变形特征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2(02):131-136.
4、黄熙龄,钱力航.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J].岩土力学,2017,38(S1):218.
1983年,黄熙龄在中国湖北武汉召开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四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选集,发表论文“特殊土”。
1994年10月,黄熙龄在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论文“小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该文介绍了小桩复合地基中褥垫层的作用,给出了任一荷载下复合地基中桩土荷载分担比以及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1988年,黄熙龄主编了《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1990年,黄熙龄编著《基础工程学》的第三章、第十一章,并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6年10月,黄熙龄编著的《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黄熙龄还主编或担任编委《大百科全书土木工程卷》《唐山大地震震害》《地基基础震害调查与抗震分析》《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1978年,《软土地基理论及处理》和《膨胀土地基评价及设计方法》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9年,《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2003年,《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06年,《多幢塔楼作用下大衣蟹框架原筏基础结构分析与设计》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08年,《大衣盘高层建筑基础设计施工技术及灾害防治》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人才培养
黄熙龄认为建筑物都要打地基,地基是由土组成的,所以研究地基就要从研究土开始。黄熙龄无论在苏联留学期间,还是回到中国国内,对土的研究都非常重视,根据他的实践经验,要求所有来地基所工作学习的学生,无一例外都要做至少3个月的土工实验,目的是熟悉各种土的性质,打好基础。
截至2019年10月,黄熙龄培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共18名。
荣誉表彰
1995年,黄熙龄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熙龄曾获中国科学大会颁发的“全国科技战线先进工作者”称号。
出版图书
社会任职
黄熙龄担任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建研地基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首席专家,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理事、副理事长,
中国建筑学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学术委员会主任、理事长。
人物评价
黄院士所体现出来的高尚情怀,不仅仅是他个人,更是中国老一代科学家对祖国建设事业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和生命不息、探究不止的精神,值得人们用浓墨重彩去书写记载,这是我们国家的共同财富,也是留给后人的精神食粮。(《中国科学报》评)
在规范编制过程中,他光明磊落、坚持原则;在科研学术上,他大公无私、成熟冷静;在技术研发上,他根据中国国情独辟蹊径。这就是黄熙龄,一个谦虚低调却心系事业的“岩土工程师”。(《科普中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