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河镇,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下辖镇,位于全州县北部,地处湘桂走廊中部,东接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珠山镇、东安县
横塘镇,南连
永岁镇,西邻
大西江镇、
龙水镇,北靠
庙头镇、
文桥镇,行政区域面积108.73平方千米。2020年底,黄沙河镇户籍人口2.67万人。素有“八桂第一镇”和“广西北大门”之称。
历史沿革
隋朝以前,分属零陵、洮阳,隋唐,属清源县。
后唐以后,设全州,为全州节制。
明嘉靖六年(1527年),移山角驿于此。
清代,属升乡;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改设山角巡检司;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举兵反清时派兵2万,驻屯黄沙河;清咸丰二年(1852年)四月,永州镇总兵孙应照屯兵该地,以堵太平军入湘水路。
民国时期,隶属洮阳乡。
解放初,曾设黄沙河区,后归庙头区(公社)所辖。
1984年秋,从庙头析出独立建置。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末,黄沙河镇下辖9个行政村和1个居民社区,共有87个自然村。
2020年末,黄沙河镇辖竹下、竹塘、秀峰、右江、麻川、石城、黄岗、大路底、新铺里9个行政村和黄沙河街1个社区,87个自然村,镇人民政府驻黄沙河街。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珠山镇、东安县
横塘镇,南连
永岁镇,西邻
大西江镇、
龙水镇,北靠
庙头镇、
文桥镇,素有“八桂第一镇”和“广西北大门”之称,行政区域面积108.7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黄沙河镇境内为山地、丘陵与冲积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一般海拔为500—1000米。
气候
黄沙河镇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光热、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17.9℃,极端最高气温40.4℃,极端最低气温零下6.6℃;平均降雨为1459毫米,年最大降雨量2200毫米,年最小降雨量1221毫米;平均风速2.5米/秒,最大风速34米/秒,年无霜期300天。
水文
黄沙河镇境内湘江自石城村南入境,由南而北,境内河道长3千米。
土地资源
黄沙河镇有耕地0.14万公顷,其中水田0.09万公顷,旱地0.05万公顷。
人口
截至2017年末,黄沙河镇总人口2.9076万人,年新生儿398人,出生率15.30‰,人口自然增长率-0.77‰,集镇人口8990人;共有22个党支部,党员909名,男党员726名,占80%;女党员183名,占20%。
2020年底,黄沙河镇户籍人口2.67万人。全年新生儿226人。其中,二孩生育142人,占出生比例的62.8%;政策外生育4人。
经济
综述
1991年,黄沙河镇财政收入21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223元。
2005年,黄沙河镇财税收入61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38元,有企业197家,从业人员1423人。
2017年,黄沙河镇地区生产总值4.8亿元,增长11.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6.8亿元;招商引资1.7亿元,增长13.3%。
2017年,黄沙河镇有企业个数共24个,企业从业人数744人,其中工业企业4个,规模以上4个。
2020年,黄沙河镇完成招商引资2.9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40亿元,财税收入320万元。
第一产业
1991年,黄沙河镇农业总产值6001万元。
2005年,黄沙河镇全镇农业总产值1.7亿元。
2017年,黄沙河镇粮食播种面积1520公顷,产量9695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92公顷;水果种植面积178公顷,产量1.72万吨,以柑橘、葡萄为主;完成蔬菜生产1.70万吨;水产品产量853吨;生猪出栏2.5万头,牛出栏0.58万头,山羊出栏0.21万头;家禽出栏24.14万羽。新种植金槐69公顷,新种水果58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3.05万千瓦。
2020年,黄沙河镇粮食播种面积2215公顷,产量9312吨。水果种植面积1080公顷,以柑橘类为主,产量2.93万吨。完成蔬菜生产938公顷,产量2.12万吨。家禽出栏2.8万羽。农业机械总动力3.3万千瓦。
第二产业
1991年,黄沙河镇工业总产值9000万元。
2005年,黄沙河镇工业总产值2.9亿元。
第三产业
2005年,黄沙河镇有有固定电话用户2571户、移动电话用户5381户;邮政业务总量16.5万元。
交通运输
黄沙河镇位于两省(广西、湖南)的交汇处,湘桂铁路、国道322线、衡昆高速公路、湘江河道纵贯南北,设有
黄沙河火车站。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7年末,黄沙河镇有初级中学1所,专任教师56人,在校初中生549人;小学6所,专任教师57人,在校小学生125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截至2020年末,黄沙河镇有普通中学1所,教师49人,在校学生667人;小学6所,教师64人,在校学生129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幼儿园1所,教师10人,在校学生118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17年末,黄沙河镇有文化站1个,村级农家书屋10个。
截至2020年末,黄沙河镇有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10个,图书藏量3万余册。
医疗卫生
截至2017年末,黄沙河镇有卫生医疗机构1个,床位29张,卫生技术人员26名,其中执业医师4人,注册护士6人,村卫生室10个。
社会保障
截至2017年末,黄沙河镇有镇级养老院1个,村级福利院8个;镇村(居)民新农合参合率98%。
2017年,黄沙河镇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89户630万元;完成危房改造任务52户;向22名贫困学生发放雨露计划补助3.35万元;全镇有易地扶贫搬迁38户169人,完成搬迁入住9户。年内,全镇有73户236人实现脱贫摘帽。
基础设施
2017年,黄沙河镇投资2000余万元改造棚户区项目完成旧住宅外立面改造632户,完成管线下地4千米,雨、污管网埋设3.8千米,街道综合改造2000余米,安装路灯75盏、壁灯43盏;完成从黄沙河至大碧头宽6.5米、长5.6千米的油路面硬化及道路两边绿化;完成竹下村委下潮水村路段1.3千米的征地、土地丈量以及地面附着物清点与统计工作,完成竹下村65户、下张家湾村16户的土地流转合同签订;完成总投资8100.3万元的桂湘高速公路收费站扩容改造工程,新增的9个收费车道投入使用。
2017年,黄沙河镇配备保洁员92名,新建卫生公厕1座,安装健身体育器材1批,完成农村改厨改厕329户。
扶贫攻坚
2020年,黄沙河镇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和“八有一超”要求开展精准脱贫攻坚工作。发放“雨露计划”补助207人33.47万元。易地搬迁户拆旧复垦16户,复垦面积1486.19平方米,发放奖励资金62.30万元。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19户,发放资金51.32万元,通过核验符合入住条件19户,入住率100%。发放稳岗补贴174人、15.36万元,发放产业以奖代补资金584户197.65万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和开展消费助力扶贫,组织帮扶单位购买竹下村贫困户砂糖橘1.5吨,通过“以买代帮”采购贫困户土鸡、土鸭等价值1.90万元;镇政府工会在社会扶贫网购买“助推脱贫攻坚特别消费券”1.35万元商品,发放“抗疫情促消费助脱贫”2.82万元。至年底,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551户、2148人(2020年脱贫31户、125人)脱贫,实现贫困人口“清零”,竹下村、秀峰村2个贫困村“摘帽出列”。
风景名胜
黄沙河镇境内有黄沙河湘江古渡竹塘古民居、三角驿等名胜古迹。
荣誉称号
黄沙河镇先后被列为全国重点镇、自治区小康文明示范镇和全区小城镇建设改革试点镇,并连续多届荣获自治区市容市貌“南珠杯”竞赛优秀奖。
2013—2014年,黄沙河镇连续两年获得“美丽全州·清洁乡村”活动年度二等奖。
2015年,黄沙河镇获得“美丽全州·生态乡村”活动年度一等奖。
2016年,黄沙河镇被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生态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