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清绢蝶(学名:Parnassius glacialis):是绢蝶科、绢蝶属的一种蝴蝶。翅展60-70毫米。翅白色,翅脉灰黑褐色。前翅中室内和中室端各有1个隐显的灰色横斑;亚外缘带与外缘带隐约可见,灰色。后翅内缘有1条纵的宽黑带。翅反面似正面。身体覆盖黄色毛。雄性外生殖器的背兜不太发达;1对爪形突较粗短,末端尖,基部较宽,相互靠近而有膜相连;抱器瓣阔,略呈方形,但端背侧呈牛角状突出,背缘中部凹陷,背、端部具长毛;
阳茎端基环“V”形;囊形突宽大;阳茎细长。雌性外生殖器的产卵瓣半圆形,具鬃;后表皮突粗,较短,末端较尖;前阴片略呈狭三角形,后阴片长片形;囊导管短,交配囊长椭圆形。
动物学史
冰清绢蝶(Parnassius glacialis)也称黄毛绢蝶,其拉丁文属名“Parnassius”本意是“高山”,这与它们生息于山地有关,而种名“glacialis”。原意“冰冻”、转意为“冰清玉洁”,也与它们的形态特征相符。
形态特征
冰清绢蝶翅展60-70毫米。体黑色,披有黄色长毛,颈部有1轮黄色毛丛。翅半透明如绢,翅脉褐色明显,前翅亚外缘有1条褐色带纹。中室内和中室端各有1个黑褐色斑纹;后翅内缘的黑带较宽,上披黄色长毛。翅白色,翅脉灰黑褐色。前翅中室内和中室端各有1个隐显的灰色横斑;亚外缘带与外缘带隐约可见,灰色。后翅内缘有1条纵的宽黑带。翅反面似正面。
雄性外生殖器的背兜不太发达;1对爪形突较粗短,末端尖,基部较宽,相互靠近而有膜相连;颚形突1对,指状;尾突膜质具毛;抱器瓣阔,略呈方形,但端背侧呈牛角状突出,背缘中部凹陷,背、端部具长毛;
阳茎端基环“V”形;囊形突宽大;阳茎细长,约是抱器瓣长的2倍,基部宽。
雌性外生殖器的产卵瓣半圆形,具鬃;后表皮突粗,较短,末端较尖;前阴片略呈狭三角形,后阴片长片形;囊导管短,交配囊长椭圆形。
卵:扁球形,表面有许多微小的凹坑,但精孔周围光滑。初产时淡红色,后变为白色,不久后呈淡黄色。直径1.37-1.44毫米,高0.84-0.87毫米。
幼虫:1龄幼虫头部黑褐色有光泽,上生黑毛。头宽约0.60毫米,看不到臭角。
前胸背板黑褐色具弱光泽,上生5对黑毛。身体黑色,身体下方的颜色较淡,泛红色,前胸前半部泛橙色。肛上板中央几丁质化,分为2片,上有7对黑色的原生刚毛。老熟幼虫头宽约2.65毫米。体暗褐色,亚背线上各有1个圆形黑斑,并有1条淡黄色带从前胸贯通到第9腹节后缘。1-8腹节各节背线上有1个“V”形黑斑。次生刚毛与原生刚毛都很容易识别。臭角明显。
蛹:头部圆形,从背面可以看到1对小的突起。前翅基部深暗褐色,有瘤状突起。腹部从背面看呈椭圆形,从侧面看则向腹面弯曲。腹部亚背线上的淡黄色带在化蛹后很长时间都不消失。身体茶褐色有光泽。体长约16.5毫米。
近种区别
该种与近缘种
白绢蝶(Parnassius stubbendorfii)的区别是,虫体长有黄色长毛,而白绢蝶则无。
栖息环境
栖息于路边、林缘和林中空地以及悬崖和沟壑。只要是日照充裕的地方都生长着一种蔷薇科植物
蓬蘽。它有暗绿色的单羽状复叶和带钩刺的细枝。每至4月,它们便以其白花之海占据着任何向阳的角落,处处怒放着洁白无瑕的大花,暗香弥散于四周,各种昆虫被吸引而来,有的吸蜜,有的大嚼花冠和花蕊,轻轻的“喧嚷”声不绝于耳。整个暮春,蓬蘽花几乎成为林缘植物界的主宰。蓬蘽丰盛的花蜜是冰清绢蝶的常规食物,它们常伏在这白花上吸吮不止。大自然巧妙的安排,使朵朵单瓣白花成为秉性稳重的白色绢蝶的绝好隐身之处。每当绢蝶降落花丛,立刻便被淹没于花海,再难找到它们。冰清绢蝶的另一蜜源植物是
刺槐。它的总状花序的白花对冰清绢蝶既是蜜源,也是“保护伞”,这大概也是林冠上经常有冰清绢蝶盘旋的原因。蓬蘽和刺槐花期不同,后者晚于前者,两者的花期有重叠,作为绢蝶的蜜源皆不可缺。
栖息地的水源和湿地也很重要。太阳一升起,冰清绢蝶便在草丛中吮吸朝露和地面上的水。清晨9时后,活动渐多。雨后的晴天,它们格外欢畅活跃,而干旱则危及它们的生存。干渴的冰清绢蝶常飞得更慢也更低,有时落入草丛吸吮
沫蝉的泡沫。所以水和花蜜对冰清绢蝶同样重要。
生活习性
冰清绢蝶毛虫身上密生黑色短毛,像丝绒锦缎般光滑。纵贯背侧的两列花斑在不同个体身上有明显的变异。有的全部是黄斑,有的近于白色斑,有的红白相间,有的红黄相间。但大多数是红黄相间的,而黄斑又有一大一小的两斑连接而成,连接处微微变红。它们的臭角不像凤蝶那样轻易示于人,只在受到反复刺激或刺激较强时才不情愿地伸出来。那是在头胸之间,前胸边沿的中部,有一淡黄色透明的舌状物微微伸出,完全翻出后变宽变厚,最后,端部便分成外弯的两分叉,伸出后便迅速缩回。毛虫无任何气味。在臭角伸出后,立刻便闻到一股像动物的腐尸那样难闻的臭味。这气味在30厘米内极明显,在静止空气中,其持续时间大约10秒钟。臭角缩回后,毛虫在十几秒钟内静止不动。
该种多分布在低海拔地区,飞翔缓慢。成虫一年一代,每年5月前后发生(中国南方北方略有不同)。交配后,成虫将卵产于地面枯枝、枯叶、枯草、或小石子上,卵扁球形,直径约1.5毫米,白色。经过漫长的休眠,卵于次年2月陆续孵化,幼虫野生条件下寄主植物为
延胡索(南方部分地区)、
小药八旦子(北方部分地区)、
全叶延胡索(东北部分地区)等,人工饲养下也食
紫堇。4月中旬大龄幼虫结茧于枯叶下,在茧中化蛹。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贵州、云南、浙江和安徽)、日本和朝鲜。
2022年5月13日,湖北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传来喜讯,调查人员多次在十堰丹江口市发现“蝶中仙子”冰清绢蝶湖北首次正式观测并记录。
繁殖方式
冰清绢蝶每年生一代。成虫于4月下旬出现,5月产卵于栖息地地面枯叶、枯枝、枯草或碎石上。每次产卵1-3粒。越冬卵于次年2月孵化,幼虫以廷胡索的嫩芽和花、叶为食。4月中旬结茧于枯叶下,化幼茧中。卵期钓280天,幼期约50天,蛹期约12天,成虫期约30天。
5月底,雌蝶产下蝶卵。卵扁球形,淡红色,直径约1.5毫米,顶部中心有一个较光洁的“脐”,其余部分遍布精细的雕刻纹,呈蜂窝状。卵干燥后变白,相当牢固地粘在附着物上。雌蝶产后仍在地面爬动,状似寻找。约5分钟后,它又在一枯草杆上产下几粒卵,然后攀到草茎高处飞去。冰清绢蝶在自然状态下产卵。它们像是随意地将卵产在枯枝、枯叶、枯草或小石子上,又总是将卵产于地面而不在高处,不将卵产在任何活的植株上。它们似乎更喜欢在林缘树下的斜坡上产卵,在路边的树荫下而不在林内、灌丛下或茂草丛中产卵。这些危卵要在地面存在9个多月,度过自然界最为严酷的季节——炎夏和寒冬。
冰清绢蝶的卵在林缘斜坡及河流岸边可以避开夏日太阳的炙烤。秋天的落叶将其遮盖又保证了冬季有一个温湿的环境。卵壳坚硬并牢固地粘在附着物上可以抵抗水流的冲刷。这一切都证明着大自然对这种绢蛛生存的种种安排具有无可怀疑的合理性。
来年2月孵化后,弱小无援的小毛虫要独自去寻找食草。蝶类志上都记载着冰清绢蝶“以卵越冬”。寄主为
罂粟科的
紫堇和景天科
景天属植物等。幼虫以
延胡索的叶为食。但在栖息地,紫堇和
垂盆草的分布远不及延胡索广。毛虫寻得食草的可能性或它的成活率极大地取决于所食植物分布的广度和密度,没有相当广泛的分布和普遗的存在,冰清绢蛛的毛虫是无法维持一定数t的。在栖息地的春季,只有延胡索普遍分布,所以毛虫的食草极可能是延胡索,而不是紫堇和垂盆草。
4月中旬,冰清绢蝶的毛虫进人预蛹期。食草已毫无吸引力,它们开始寻找化蛹处。这时在栖息地,常可见到终龄毛虫在草丛中疾行,有时穿过公路急急向远处爬去。一般在枯叶下吐丝做茧,丝雪白而光亮,和蚕丝相似,而茧薄如纱,可以见到茧内的毛虫忙碌地在织造它最后的居所。织完丝茧,它便静卧在里面开始了预蛹期。预蛹仰面而卧,身子弯如一钩新月。它们用丝将自己悬空固定在茧内,任何一点皆不与茧壁相触。大约经过64个小时的预蛹期,这蛹仍在原位置悬空仰卧在茧内,但它不再上弯而是平躺着。蛹在茧内固定不动,茧虽不很牢固,但要自外面破茧也不易,对它这已足够,大自然不做多余的事。肥胖又富含蛋白质的蛹可安然酣睡了,而最后脱下的黑皮被堆放在臀端。
夜间灯下,能听到轻微的枯叶磨擦声,是绷蝶在羽化、浑身潮湿的绢蝶先将前胸的蛹壳坡裂,将失部连同前翅翅沿之间那狭长的一条薄壳掀开,便从蛹壳里爬出来,潮湿的新蝶在冲出丝茧时没遇到什么困难,接着这乌黑的绢蝶歇在枯叶上,在排出几滴乳状液后,便抖着皱缩的小翅膀开始在枯叶上奋力攀爬,一会儿它又停下来,翅膀也慢慢张开,胸腹两侧的黄斑逐渐干燥而明显起来,这时它颇似一只
马蜂。它又几经攀爬、跌落和几歇,最后爬上短枝便悬在那里不动了。此时它的4翅愈来愈大,身上的黑色、灰色和黄色的绒毛和长毛丛也膨松起来,这时它的喙管也时而伸直时而卷曲地活动着。一小时后,它将双翼展并作微微的开合练习,使还不平整的翅膀完个平展,终于,一个鲜艳动人的绢蝶出现了。明晨,就可以飞翔了。
保护现状
冰清绢蝶列入中国《“三有”保护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