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狄
清光绪时期戏曲艺术家
黄文狄(1895~1967),福建省莆田市忠门安柄村人。10岁时,被以130元的身价银卖给莆田“歌舞台”班做戏子,从演员张福、黄训学艺,前后共7年,以扮演生角为观众所欣赏。
人物简介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黄文狄生于忠门安柄村的一户农民家庭。幼年家贫,11岁的那年,他母亲以130元身价银把小文狄卖给莆田“高舞台”戏班为演员。他师从莆仙戏艺人张福学习小生,后来兼学文武生旦。
人物生平
光绪二十一年(1895),黄文狄生于忠门安柄村的一户农民家庭。幼年家贫,11岁的那年,黄文狄母亲以130元身价银把小文狄卖给莆田“高舞台”戏班为演员。师从莆仙戏艺人张福学习小生,后来兼学文武生旦。
1919年起,25岁的“生仔狄”兼任教戏师傅,先后为莆田“高舞台”、“上天仙”、“新传奇”和“新国民”等戏班传艺排戏,各场演出都得到好评。1924年,“高舞台”戏班解散,黄文狄才到别的戏班串戏谋生。
1927年,黄文狄应莆田“双赛乐”戏班之聘,任戏班教戏兼主演员,不久,黄文狄跟随戏班赴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巡回演出,以演李陵、王魁、梁山伯、头美王等生角。
1930年,“生仔狄”随戏班回国后,常与来莆田授艺的徽剧、闽剧等艺人交流经验,使黄文狄的艺术观念得到更新。
解放后,文狄担任莆田实验剧团导演,在此期间,也给莆田县各专业剧团执导数十个传统剧目。其中,最富有表演特色的传统剧目有《瑞兰走雨》《朱弁回朝》《米烂思妻》《千里送》《荆钗记 》《百花亭》《陈三五娘》《仙姑探病》《高继祖》等。
黄文狄挖掘整理了几十个濒临湮没的莆仙戏古典剧本,如《拜月亭记》《荆钗记》《高文举》《高继祖》《严明嫂》《百花亭》《千里送》《仙姑问》《陈三五娘》《姜孟道》等。
为适应莆仙戏发展的需要,1956年,黄文狄和多位莆仙戏着名老艺人建议,经各级文化主管部门批准,创办莆田县莆仙戏艺术训练班,黄文狄等一批老艺人被选聘担任教学工作。
同年,文狄加入中国共产党,又先后当上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并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1958年,县莆仙戏艺术训练班改名为“莆田县戏曲艺术学校”,黄文狄被任命为莆田县戏曲艺术学校校长兼艺术顾问。
1964年4月,为了抢救莆仙戏大师黄文狄的传统表演艺术,省里通知古稀之年的黄文狄与名旦黄宝珍合演传统剧目《访友》,由福建省电影制片厂拍摄成为戏曲舞台艺术纪录片。
人物作品
1961年7月,《莆仙戏传统科介》一书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黄文狄还组织编撰《莆仙戏传统舞台美术》一书,1963年夏编辑出版,全书分《舞台与舞台造型艺术》《戏衣》《戏帽》《武器》《砌末》《犯装》《四箱与四机交场》七个部分,共2.4万字,图例564幅,工笔彩绘,对莆仙戏各种戏衣、戏具、脸谱、发式的名称、规格、用法作了较详细考证说明。本书调查记录对象”以50年前兴化七子班为中心“;脸谱部分系邀请80高龄龟山寺慈云和尚绘制。
最新修订时间:2021-06-22 15:36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