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如,女,
回族,1969年11月出生,籍贯
福建南安,中共党员,1997年7月参加工作,理学博士,
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
东南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
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
人物履历
1969年11月,黄如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祖籍为泉州
南安丰州镇旭山村社坛自然村。
小学毕业后,黄如进入
无锡市第一中学初中部学习,后被保送到无锡市第一中学高中部。
高三时,由于父母工作调动,黄如从无锡市第一中学转学到
南京市中华中学。
1987年7月,黄如从南京市中华中学高三(3)班毕业,没有参加高考,直接被保送到时称南京工学院的东南大学。
1987-1991年,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本科生;
1991-1994年,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硕士研究生;
1994-1997年,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博士,研究领域为新器件技术及其应用
1997年7月,黄如获得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在北京大学任教,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
博士生导师(2001年破格晋升);
2005年,黄如入选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4年,黄如开始担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
2015年,黄如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信息技术科学部);
2017年,黄如当选为中共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候补委员;
2018年,黄如领衔的“超低功耗智能器件及电路技术”创新团队入选2017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2019年4月,担任
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首任院长;
2019年,北京大学校长助理
2020年12月,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任信息与工程科学部主任。
2021年12月30日起任东南大学党委副书记
2022年1月,任东南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7月9日,兼任
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院长;10月31日,任东南大学成贤学院董事会董事长。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黄如提出并研制出面向低功耗高可靠电路应用的准SOI新结构器件和面向超低功耗电路应用的肖特基-隧穿混合控制新机理器件。发展了适于十纳米以下集成电路的围栅纳米线器件理论及技术,系统揭示了器件关键特性的新变化及其物理根源,提出了可大规模集成的新工艺方法,成功研制出低功耗围栅纳米线器件及模块电路。发现了纳米尺度器件中涨落性和可靠性耦合的新现象及其对电路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新的涨落性/可靠性分析表征方法及模型。
截至2019年7月,黄如已合作出版著作5本,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在微电子器件领域标志性国际会议IEDM、VLSI和标志性期刊EDL、TED上发表70余篇论文(自2007年以来连续12年在IEDM上发表论文32篇),多项研究成果连续被列入四个版本的国际半导体技术发展路线图ITRS。
截至2018年11月,黄如应邀做国际会议大会和特邀报告40余次,并担任过国际会议ICSICT2012/ICSICT2014大会主席、ISLPED2013大会主席、ICSICT2004/ICSICT2008的程序委员会主席、CSTIC2009-2015Symposium I Chair 以及其他多个重要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顾问委员会委员/分会主席。
截至2018年11月,黄如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国家和部委级奖励。
人才培养
对于科研创新,黄如认为:“只是做好本职工作。只要每个人都做好本职工作,踏踏实实做事,所谓的创新的东西就能在工作中发现。”科研创新不是一种刻意的追求,每个人都先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最基本的事情,扎扎实实打好基础,这才是最重要的。在勤奋踏实的基础上,选题、思路到位,取得科研成果是水到渠成的。
荣誉表彰
出版图书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黄如长期从事集成电路新器件与新工艺研究,在低功耗器件的新机理新结构、纳米尺度器件和关键共性工艺等方面作出系统、创造性贡献,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
北京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