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咏梅,广西梧州人。毕业于
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羊城晚报社》花地副刊部编辑。主要代表作品:小说集《把梦想喂肥》,诗集《寻找青鸟》。
人物事迹
黄咏梅就读于
广西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广州《
羊城晚报》。从十岁开始写诗,发表诗。在《
诗刊》《散文》《钟山》《花城》等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一百余万字。多项作品获奖。《
羊城晚报》《
文学报》《
南方都市报》《
南方文坛》、广西电视台等均对其有专题介绍。出版有诗集《寻找青鸟》《少女的憧憬》等
她曾是一位校园诗人,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广州工作,2002年开始小说创作。由于写诗而上了中文系,接着还读了硕士。正如她说的:“广州这个现实毁灭幻想,欲望摧毁诗性的都市,确实不再适合诗歌生长,我转向写小说,将抒情珍藏起来,将叙述铺展开来,这样,我希望我的梦想会在写作中喂得肥一点。”
14岁就出版纯美抒情诗歌集《少女的憧憬》,之后,她找到了小说这种相对巨大、相对宽容的写作形式来寄放她的生命感觉甚至是生存疼痛。自2001年第一个中篇小说《路过春天》在《花城》发表后,黄咏梅在《钟山》《收获》《天涯》等杂志陆续发表小说,2003年她发表于《天涯》的短篇小说《多宝路的风》,2004年同时被《
小说选刊》《小说月报》转载。长篇小说《一本正经》发表于《钟山》2004年长篇小说增刊A卷。多篇作品被《中华文学选刊》《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作品与争鸣》等转载,《文学报》《
文艺报》《南方都市报》《南方文坛》等媒体做过专题推介。
黄咏梅以中短篇小说写作擅长,其小说《负一层》《单双》曾连续两年登上“中国小说学会年度小说排行榜”。
自第一首诗《月亮妈妈》后,黄咏梅在14岁时便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少女的憧憬》,17岁时诗集《寻找青鸟》又问世。那时,许多大型报刊曾为她开辟专栏。这些“赫赫功绩”使得黄咏梅成为著名的“少女作家”、“校园诗人”。黄咏梅说:“我喜欢诗歌,诗是梦想的结晶。”
写诗跟父亲的愿望有关。黄咏梅的父亲虽历史专业出身,但喜欢诗歌,大学期间结交了不少诗人朋友。从记事起,黄咏梅三兄妹便在父亲教导下背诵唐宋诗词,并经常进行背诗比赛,“反正父亲就是变着法儿地要我们背诗”。当然,真正写诗还是在10岁时的那个暑假。据她回忆,那个时候父亲每天都要布置一个写作题目给她们。有一天,题目是《月亮妈妈》,“当时我觉得写作文太难了,要那么多字,就想偷懒,就写诗了”。谁知父亲对这首诗很满意,推荐给了《梧州日报》副刊,“结果,很快就发表了”。从此,黄咏梅走上写诗的道路。在上大学前,她已是出版了两部诗集的“大诗人”了。
写作特点
在七十年代出生的作家群中,黄咏梅是属于相当特殊的一类。她的小说创作历时不长,作品数量也不是很多,但是,它们却完全摆脱了以女性私密体验为依托的“极端个人化”的叙事倾向,明确摒弃了不断复制作家主体的自恋式审美表达。 黄咏梅的小说以女性的独特的视角,对于当下生活的细微处做了异常深入的表现,她能够将女性的人生面对的种种感情、生活和价值的挑战和危机,刻画得非常淋漓尽致。她的作品表现了处于多重价值和生活方式的剧烈的碰撞中的那些普通人所面对的实实在在的难以消除的困难。黄咏梅对于人生的细节和小波澜的表现力相当出色。她能够体会到正在越来越成为在“中等收入者”的都市女性的生存状况,也投射了这个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时代的状况。
在她的小说中,我们很少看到与作家自身相吻合的人物形象,也很少发现与创作主体相印证的生存境域。她的所有小说,都是将叙事空间不断地推向都市生活的底层,推向日常生活的各种缝隙之中,并从中打开种种微妙而又丰富的人性世界,建立起自己特殊的精神想象和审美趣味。
首先黄咏梅对远离自身经验的生活有着相当精确的感悟能力和捕捉能力。她不像其它的七十年代女作家,叙事内核总是离不开作家自身的影子,而是恰恰相反,她的绝大多数小说都建立在异常陌生的市井化的现实之中,建立在那些生活于都市底层的人群之中。这种离远自我经验的叙事,无疑需要异常丰沛的艺术想象力,也需要十分健全的现实重构能力,但是,对黄咏梅来说,这些都显得从容舒缓,游刃有余。在面对各种市井化的现实叙事时,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黄咏梅总是能够跳开单纯的世俗景象,撇开知识分子所操持的不自觉的价值判断,而以一种绝对平等的叙事视角,将市井中的庸常生活转化为人物骨子里的一种自足的存在形态。
她的作品篇幅不长,却非常有力,外在的刻画和内在的心理表现都有力度。反讽与感情的投入的平衡让作品的微妙性展开得非常有趣。这让黄咏梅的小说能够独树一帜,成为一个有独特风格的作家。
获得荣誉
自2002年开始,她的作品相继在《人民文学》《收获》《花城》《天涯》《钟山》《作品》《文学界》等杂志发表,包括
长篇小说《一本正经》、
中篇小说《将爱传出去》、
短篇小说《勾肩搭臂》《草暖》《多宝路的风》《关键词》等,多部作品被《小说月报》《2003中国中篇小说年选》《
2003中国短篇小说年选》等书刊选载,引起国内众多著名文学批评家的关注和好评。短篇小说《负一层》进入2005年中国小说流行榜。其中三部小说分别进入中、短篇小说的“2006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前十名。
2018年3月,黄咏梅的作品《病鱼》获得第五届汪曾祺文学奖。
2018年8月,黄咏梅的短篇小说《
父亲的后视镜》获得第七届
鲁迅文学奖。
2021年12月4日,作品《睡莲失眠》获“鲁艺文艺奖”短篇小说奖。
2022年11月,黄咏梅的短篇小说《蓝牙》荣获第十二届丁玲文学奖作品奖。
2025年1月,作品《昙花现》荣获2023年度川观文学奖非虚构奖。
个人作品
主要作品
诗集
《寻找青鸟》、《少女的憧憬》
小说处女作
《路过春天》2001年发表于《花城》
长篇小说
《一本正经》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中篇小说
《将爱传出去》
短篇小说
《负一层》《关键词》《多宝路的风》《勾肩搭背》《草暖》《麻将一样整齐》《创作谈:精神的冷》《偷停(创作自述)》《单双》《骑楼》《非典型爱情》《对折》《我们一直爱着心里的那个人》《把梦想喂肥》
代表作品
《创作谈:精神的冷》
写作真的是很寂寞的事情。而对于都市生活的繁喧来说,这种寂寞又恰好给我一个名目张胆去发呆的理由。写完一个长篇,走出大街,好像一个被人点了穴刚刚解开了一样,发现,走在街上的原来并不是那些小说里与自己朝夕相处、魂牵梦绕的人物,她们全都消失了,或者说隐匿了,生活里本来就是隐匿了很多东西的,这些东西最多能出现在发呆的过程中。 有时候我觉得生活就像一个包罗万象的大超市,人最大的自由就是能在里边各取所需。需要挣钱的就去挣钱,需要创作的就去创作,各自相安无事。
凡是大家都会珍惜自己精神的冷。据说我们的鲁迅大冬天窗外雪花纷飞却始终穿着条单裤在桌前用手上的笔投放大量的“投枪、匕首”,肉体的冷和精神的冷折磨着他,他从灵魂到肉体都在享受着这种折磨,永远愤怒,永远失恋,永远雪上加霜。有人分析说这是鲁迅解决自己长期性压抑的方式,我觉得这其实是鲁迅高度紧张地对抗精神的暖的行为。
并不是说但凡要当作家就必须不幸,必须痛苦,必须都要冬天只穿一条单裤,必须失去享受幸福的权利,只是,他们必须按照自己的方式去保持精神的冷。实际上现在有的作家,吃饱穿暖了,精神也吃饱穿暖了,思想也被穿上了时尚的外衣,作家跟着潮流任意地剪裁自己的思想,实在没有办法了,就抄袭现实生活这本没有版权的大书。
冬天来了,这仅仅是气候变冷了,人们坐在暖气里,围着火锅把冬天的温度吃光的愿望已经变得很容易。在雾气氤氲中,醉眼迷离的时候,始终在窗玻璃的外头有一双眼睛,充满了悲悯、充满了冷傲,它时而出现,更多的时候是隐匿。越来越多的眼睛找不到它,越来越少的空间适合它的呈现。文学要明白自己的身份,不是要去寻找被关注的眼睛,而是要用眼睛寻找那些隐匿的眼睛。
《把梦想喂肥》
支撑黄咏梅这篇小说世界的是平凡庸俗的小人物,他们生活在这个城市的边缘和底层,没有大悲大喜也没有大起大落,他们有的只是普通的七情六欲、小智小慧,为了将日子延续下去而做着卑微却坚韧的努力。撇开浮泛的生之泡沫,我们可以看到人性最本质的呈现———生存本相。
这是本中篇小说集。作者黄咏梅曾出版过多部小说,在我国有一定的知名度。她的小说都是由一群平凡庸俗的小人物所支撑的。在《把梦想喂肥》一书中,“我妈”虽然每天拍着那条瘸腿大呼小叫,但她却如此能干聪明地带动和她一样不幸的人们一起将生存持续下去,甚至最后怀着梦想来到广州,在这个庞大的城市里继续她的努力。人物本身的卑微平凡和其对梦想的坚持形成...
推荐理由:
黄咏梅的作品摆脱了以女性私密体验为依托的“极端个人化”的叙事倾向,摆脱了作家主体的自恋式审美表达。她关注都市底层人的生活和情感,揭示出微妙而又丰富的人性世界。
《负一层》
《负一层》的阿甘,脑筋不太灵光,她自己倒不觉得,活得还满高兴的,虽然有很多问号,但她很自然地都把它们挂到天上去,如她母亲在烧鹅店里挂烧鹅一样,一只接一只。但渐渐地,生活和经历让她发现这些问号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值钱的东西,不但不值钱,还需要花很多的钱来摘除掉。因为这些问题中,有关乎生存的大问号——工作被辞,也有关乎趣味的小问号——挂张国荣的画像也常常被妈妈骂,没有一个欲望是能得到满足的,她只好跟随她的那些问号,从空中坠落。
出版图书
社会评价
在评论家眼里,黄咏梅的小说从叙述语言到人物、故事都很时尚,是“挑战时尚的时尚书写者”。黄咏梅的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远离女性写作经验的狭隘陷阱,以广阔的视角和悲天悯人的情怀,以客观细腻冷静深入的笔触,表现喧嚣时代现实生活中普通乃至卑微的人物的内心冲突、煎熬与渴求;她摒弃琐碎的生活表层的描写,直抵生存的本质及其意义;她摒弃单纯的完整流畅的故事,以丰富的想像力和灵动的带现代意味的结构,让内容与形式得到良好结合,使作品更为简洁而张力富足,成功地解决了宽广与深刻、细腻与宏大、写实与虚拟等短篇小说的通常的两难。
李敬泽:“我认为黄咏梅是一个有趣的、极其聪慧、善于伪装的女人,她还是一个有着远大前程的小说家。在她的《勾肩搭背》《草暖》《单双》等小说中,她体现了细致、精确的创造能力,她是个敬业的工匠,但黄咏梅比敬业的工匠更多一点东西,就是想象和惊奇——纯真的惊奇,这可能是黄咏梅的真正力量。”
白烨:“她的小说的题目一般都起的比较暧昧,甚至有些欲盖弥彰,如《勾肩搭背》《多宝路的风》等等,这很容易使得一些人把她归属于与时尚有关的写作。而我读了她的这些作品,看法则恰恰相反,感觉她的作品除了题目之外,与所谓的时尚写作毫不沾边。让人感觉与别的作者所不同的,是黄咏梅的叙事态度,她既不是冷峻的旁观者,又不是热心的
代言人,她用一种不低又不高、不冷又不热的姿态,如同状写邻里乡亲那样写着普通市人的家长里短和人情世故,在那好像有些宽裕又好像有些窘迫、好像添了自由又好象多了迷茫、好像不无烦恼又好像不无快乐的生活画面中,写出了属于普通人的那种隐匿于都市又流动于日常的生存现状。在这个意义上,黄咏梅是带着自己的一种独特性有备而来的,也因此,人们理应对她寄予一定的厚望。”
程文超:“黄咏梅笔下的七十年代出生人,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历史转型的一个标志或象征。与把七十年代出生人仅仅写成时尚人生不同,黄咏梅笔下的人物有着别样的份量。这份量表现在她们面对新时代生活时欣然与痛苦的交织。她们/他们的思想与时代一起有过痛苦的转型,她们是带着痛苦走进新时代生活的一代。”
张燕玲:“黄咏梅的小说较少有自恋的影子,多以客观而冷静的自我观察取胜。她笔下的女性总是在都市的压力下有所改变,有所失落,但追求不断,永远在路上,路上的女人,总有一些迷失,但她们从不放弃。”
张颐武:“黄咏梅的作品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一个短篇作品越来越难以引起人们关切的时代,这是非常难得的。黄咏梅的小说以女性的独特的视角,对于当下生活的细微处做了异常深入的表现,她能够将女性的人生面对的种种感情、生活和价值的挑战和危机,刻画得非常淋漓尽致。她的作品表现了处于多重价值和生活方式的剧烈的碰撞中的那些普通人所面对的实实在在的难以消除的困难。黄咏梅对于人生的细节和小波澜的表现力相当出色。她能够体会到正在越来越成为在“中等收入者”的都市女性的生存状况,也投射了这个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时代的状况。她的作品篇幅不长,却非常有力,外在的刻画和内在的心理表现都有力度。反讽与感情的投入的平衡让作品的微妙性展开得非常有趣。这让黄咏梅的小说能够独树一帜,成为一个有独特风格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