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木
汉语词语
麻木,汉语词语,拼音:má mù,指身体某部分感觉发麻甚至丧失感觉;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不灵敏,出自《朱子语类》卷二五。
释义
1. 失去知觉,麻木的感觉,又称麻痹。
2. 谓感觉迟钝。比喻思想不敏锐,反应迟钝
例句
1、同“麻痹 ”。
朱子语类》卷二五:心既不仁……如人身体麻木,都不醒了。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放绑要紧,手脚都麻木了。
郑观应 《盛世危言·医道》:衰迈之人脑气不足,遂有麻木、昏瞶之病。
2、谓感觉迟钝。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八回:雷炯计稷惊得麻木了,动弹不得。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天下作女孩儿的,除了那班天日不懂麻木不仁的姑娘外,是个女儿便有个女儿情态。”
鲁迅《故事新编·理水》:“先生”,乡下人麻木而平静的回答道:“您是学者,总该知道现在已是午后,别人也要肚子饿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二十:想不到的悲哀的袭击使她麻木了。
参考资料
麻木.汉典.
麻木的意思.百度汉语.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09 16:53
目录
概述
释义
例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