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砗磲是双壳纲砗磲科的一种贝壳。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鳞”。整个贝壳上有数排大鳞片,很多生物都以其作为避难所,像小螃蟹、贝类及其他
无脊椎动物。本种为印度洋和太平洋热带海区分布很广的种,为纯暖海性种。生活在潮间带珊瑚礁间,贝壳大部分埋入珊瑚礁内,仅露出腹缘。生活时外套缘红褐色,极为鲜艳美丽。
贝壳是对称的,当需要时会闭合的很紧。一般生活在
鹿角珊瑚丛中,用足丝固定着。长长的触须长在开口处向内的地方。在水族箱中能够长到24厘米或更大。
鳞砗磲,贝壳卵圆形,厚重坚实,壳长约200mm,壳高约130mm,壳宽约136mm。两壳大小相等,两侧亦近等。壳顶位于背缘中央,壳顶前方有一长卵形的足丝孔,孔边缘具有肋状突起若干条,近壳顶的大而突出,排列紧密,向前端渐稀不清。壳背缘稍平。
外韧带黄褐色,长约为具壳后半部的3/4。壳表黄白色,生长线细密,具有4-6条强大的
放射肋,肋上有宽而翘起的大
鳞片,肋间沟内又有宽的放射肋纹数条。肋与沟使腹缘弯曲呈波状。于壳顶附近常因磨损而使鳞片脱落。壳内面白色,具有光泽,铰合部长,左壳有主齿及后侧齿各1枚右壳有主齿1枚及并列的后侧齿2枚。
后闭壳肌痕卵圆形,位于壳中部。外套痕明显,生活时外套膜缘红褐色。
在海里生活的鳞砗磲,当潮水涨满把它淹没时,便张开贝壳,伸出肥厚的外套膜边缘进行活动。它们的外套膜极为绚丽多彩,不仅有孔雀蓝、粉红、翠绿、棕红等鲜艳的颜色,而且还常有各色的花纹。
鳞砗磲栖息于20m以下深的潮问带珊瑚礁间或岩礁海底,热带纯暖海性,大部分埋入珊瑚礁内,仅露出腹缘。以坚硬的足丝固着在珊瑚礁上,依靠海水把浮游生物带进体内,与一种虫黄藻有共生关系。夏季繁殖,幼时生长较快,寿命可达百年左右。但鳞砗磲不光靠这种方式摄食,它们还有在自己的组织里种植食物的本领。鳞砗磲和虫黄藻有共生关系,这种关系对彼此都有利。虫黄藻可以借砗磲外套膜提供的方便条件,如空间、光线和代谢产物中的磷、氮和
二氧化碳,充分进行繁殖;鳞砗磲则可以利用
虫黄藻作食物。
主要分布于
南海、
新加坡、
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
中国大陆、
台湾,常生活在潮间带
珊瑚礁间。我国分布于南海的海南岛、西沙和南沙群岛。海南岛产于
万宁、
三亚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