鲭科
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下科
鲭科(学名:Scombrida),属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鲭形目(或传统分类法鲈形目鲭亚目)其中的一科。为快速游泳的中上层鱼类,广泛分布于各大洋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域。体呈梭形而稍侧扁。背细小圆鳞。脂脸发达。两颌上的牙齿细弱。舌小而光滑。背鳍两个,彼此分离很远,鳍条低于刺部。臀鳍与第二背鳍相似而相对。尾鳍深叉,尾柄上有上下两条较小的棱。
外形特征
体呈纺锤形,稍侧扁。头锥形。口大。上颌被眶前骨完全遮盖,不能伸缩,眶下骨环完全,无辅上颌骨。两颌具细齿;舌上无齿。鳃孔宽。鳃盖骨光滑无棱棘。鳃盖膜彼此分离,与峡部不相连。鳃盖条7。鳃耙多而细长。假鳃发达。被小圆鳞。背鳍2个,相距较远,第一背鳍短,鳍棘细弱,可折叠于背沟中;第二背鳍与臀鳍同形并相对,鳍后均有分离小鳍。胸鳍短小。腹鳍胸位,有小间突1枚。尾鳍叉形,尾柄两侧各有2条隆起脊。
分布范围
本科鱼分布于全球各大洋之温带及热带海域。
下级分类
鲭科其下分2个亚科,15个属。①腹翼鲭亚科仅1属;②鲭亚科有5族,其中鲭族(Scombrini)有羽鳃鲐属鲭属2属。双线鲅族(Grammatorcynini)只有双线鲅属1属2种。马鲛族(Scomberomorini)有刺鲅属马鲛属共2属19种。狐鲣族(Sardini)包括跃鲣属裸狐鲣属平鲣属狐鲣属4属共7种。金枪鱼族(也有将其列为金枪鱼科)有细鲣属舵鲣属鲔属鲣属金枪鱼属共5属。
分子系统树显示鲣属鲔属舵鲣属金枪鱼属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因此被归入金枪鱼族(Thunnini)。
鲭科动物
[形态]背鳍XIX-XX,15~16,小鳍8-9;臀鳍15-16,小鳍8-9;胸鳍21;腹鳍I-5;尾鳍20。
体延长,侧扁,梭形;体长为体高5.2-5.4倍,为头长4.5-4.7倍。头中大,头长大于体高。吻尖长。眼较小,侧位,距吻端比距鳃盖后缘略近。鼻孔每侧2个。口大,稍斜裂,上颌伸越眼后缘下方:牙侧扁,尖锐,侧缘无锯齿;腭骨牙细粒状。鳃耙较长,3-4+9-1。
体被细小圆鳞。侧线波曲,上侧位,在第二背鳍下方微下弯,行于体侧中部。
背鳍2个,第一背鳍低长,起点位于胸鳍基底上方;第二背鳍短,上缘凹入。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始于第二背鳍第四鳍条下方。第二背鳍和臀鳍后方各具8-9小鳍。胸鳍和腹鳍短小。尾柄具3皮嵴。尾鳍深叉形。
体背侧蓝黑色,腹侧银白色,体侧具数列黑色圆斑,背鳍和尾鳍灰褐色,其余各鳍黄色。
[分布]中国产于黄、渤海和东海。朝鲜,日本亦有分布。
[生态]为暖温性中上层鱼类。喜结群,行动敏捷,性凶猛,成群追捕小型鱼类,也食小虾。常于清晨、黄昏和月亮初起或月落时起浮。每年春初水温回升,从深海陆续分批向沿海港湾作生殖洄游。产卵期3-6月,卵分次成熟排出,怀卵量50余万粒,卵浮性,较大,卵径1.43-1.73mm。产卵一般在早、晚进行。产卵后鱼群向北向外海分散索饵。人秋后,水温下降,鱼群由北往南洄游,在外海越冬。体长一般500-600mm,最大甽达lm。
[毒性]肝油中含有鱼油毒、痉挛毒和麻痹毒,鲜食会引起中毒。在鱼肝油加工过程中作专门处理后,就不会发生中毒。为预防肝油中毒,不宜大量鲜食鱼肝。中毒病例:1979年5月福建厦门某食品加工厂发生食马鲛鱼肝中毒,中毒8人,食量人均50g,食后24h全部发病,患者感剧烈头痛、嗜睡、眩晕、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轻度腹泻、视力模糊。经静脉输液和给予大量维生素B维生素C治疗,2-3周后康复:但多人发生鼻尖和口腔呈鳞屑状脱皮。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03 17:10
目录
概述
外形特征
分布范围
下级分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