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靖宇,男,1944年12月生,祖籍云阳。白帝城博物馆原馆长。政协重庆市第一、二届委员会委员。现为重庆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瞿塘关遗址博物馆馆长。
个人经历
寓居瞿塘峡口五十余载,执掌白帝城十四年有奇,在地方文化的研究整理以及
三峡石、阴沉木的搜求积累和文物的考辨收藏之余,以笔墨为余事,模山范水,横涂竖抹,潜心于国画山水。若许年来,废画三千,积稿数百,自得其乐。
青少年时历经坎坷磨难,因出身“黑五类”,初中后便失去了上学的权利。先后从事学校勤杂工、乡村民校教师、县
文工团美工等工作。1984年至1998年任白帝城博物馆馆长。政协奉节县第九、十、十一届委员会兼职副主席。政协重庆市第一、二届委员会委员。2003年创办
瞿塘关遗址博物馆。1998年被聘任为
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主编有《白帝城》、《白帝城历代碑刻选》、《竹枝词碑园》。出版有《魏靖宇山水画》。
魏靖宇在白帝城工作的20多年间,一直倾力于三峡文物的抢救保护和地方文化的研究整理。他扩大白帝山文物保护范围,策划实施白帝庙古建筑重点保护,致力于文物挖掘与展示,还兴建了白帝城竹枝词碑园,并专程赴京求得冯其庸先生为碑园作序。离开工作岗位后的他,除了继续为白帝城大遗址保护奔走呼吁外,还在瞿塘峡口建了一座瞿塘关遗址博物馆,从2001年开始兴建,到2005年对外开放,再至逐年完善。他陆续卖掉自己收藏的字画等物品,筹资近千万元,将县里划拨的5亩荒地打造成一处三峡文化宝库。
现为重庆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瞿塘关遗址博物馆馆长。
作品介绍
一座博物馆的历史与诗情
作者:韩西芹
如果说长江三峡是一幅瑰奇秀美的山水画卷,那么卷首就是有着“夔门天下雄”之称的瞿塘峡。
这里有冥接天地的削壁峋崖,有过尽千帆的长江激流,山长水远,苍凉的历史感为它勾画出一个巨大天地,也让位于瞿塘峡口的瞿塘关遗址博物馆因此拥有了无边的境界 岁月新痕与历史旧迹不期而遇 瞿塘峡,光听这个名字就会让人平添几许向往和感慨。
古往今来,它召唤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吟咏赞美,白居易在《夜入瞿塘峡》就有:“岸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的诗句;陆游则在赴任途中的《晚泊》诗中慨叹:身游万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大诗人杜甫在古夔州居住近两年的时光里,就创作了四百余首诗歌,更有“西南万壑注,(京+力)敌两岸开。地与山根裂,江从朋窟来”的佳句供后人反复咏叹,更遑论李白那首妇孺皆熟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些脍炙人口的诗文让瞿塘峡尽染浓郁的人文气,诗人们所描摹的万千景象亦为今天人们去寻找历史留下印记。
从我们的双脚踏上这块土地之时,心里便被抹上了一层人文的温暖与亲近。
登瞿塘峡,仰首可见重峦叠嶂之间,一座青灰色仿古建筑依山而建,鳞次栉比,气势雄浑。长方条石砌成的大门凝重与大气,著名学者冯其庸先生亲笔手书的瞿塘关遗址博物馆匾额正居其中。这位老人一生情系峡江,曾数次来三峡考察。2007年4月,80余高龄的老人故地重游,游白帝城,登瞿塘峡,在饱揽山水风光之余,他感叹地说:诗人到了夔门写不出诗,就不是诗人;到了夔门写不出好诗,就不是好诗人。他还说自己常常挂念,蓄水之后的三峡,那些珍贵的文化历史遗迹还在不在?如今瞿塘峡遗址博物馆已经给了他满意的答案,心情实在高兴。冯老当即题写“观是馆文物形胜之奇,实天下第一馆也”相赠。
站在博物馆城墙上眺望,面朝滔滔的长江水,背*巍巍的瞿塘峡,尽管,高峡出平湖后的三峡不再奔腾澎湃,但盆湖静流的风景依然葆有神秘的灵性。而博物馆里那些丰富的珍藏就是一段段久远的历史叙事,诉说着无尽的过往,引领人们重温从未荒芜的历史细节。
历史与自然,蕴含着怎样的风俗与人情
走进博物馆的神女厅,一眼便看到陈列的东汉女裸跪式俑。这些赭红淡褪,看似普通的陶制品,却有着一段非同寻常的历史。其中一件陶俑高50厘米,为女性,双目大且突出,头扎汉式双发髻,全身裸体,两膝跪在地上,一手抚乳房,一手托腹部,独特的造型充满令人遐想不已的历史感和神秘感。
在上世纪四十年代,郭沫若就在《释祖*》一文中指出:“欧洲各地所出土之生殖女神像‘奶拿’(Nana),均特大其乳,或以两手护其下,以为生殖崇拜之象征。余意如‘爽’字形之雕像,将来必有发现于中国之日。”
馆内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陶俑出自巫山当地古代墓穴,是没有受中原文化影响的古代巴人的艺术杰作,其造型与“
三星堆文化”和“玛雅文化”人像有异曲同工之妙。是三峡先民对母性生殖崇拜的真实写照,也是孕育生命的三峡女神。
文物陈列室里,陈列着大量石器、陶器、青铜器、铁器等,绝大部分都是三峡一带出土的实物,见证着奉节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墙壁上,悬挂着由瞿塘峡摩崖石刻搬迁前留下的巨幅“夔门”、“瞿塘”的石刻拓片,以及白帝城搬迁的观音造像和年代久远的碑刻。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大唐田夫人墓记》一直是馆内的著名藏品,了结了一千年来到争论不休的公案。所谓“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奉节赤甲山在哪里?根据这块于2005年奉节县子阳城下出土的碑石内容提供的线索,专家有了考证新发现:今子阳山,即唐代赤甲山,即古赤甲山。也就是杜甫夔州诗里的赤甲山。
这些弥足珍贵的历史遗存构成的庞大而完整的风俗画卷,每一样都能唤醒我们的阅读记忆-----三峡水陆画源于三峡地区崇尚鬼神,巫风盛行的风俗人情,但能保存下来极其少见,是民间美术之瑰宝;还有数量甚多、造型古朴简炼、色泽凝重黝黑的万年阴沉木以及不计其数亿万斯年的瞿塘奇石,都足以见证三峡远古生态的实貌,极具艺术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倘徉在展厅里,能感觉历史与自然环境的结合是这里的鲜明特色,透过展厅向外眺望,高峡平湖、夔门雄姿、白帝古城尽收眼底,著名的瞿塘关古烽火台就在眼前。一块天然突兀的巨石建筑,四周加以规整的砂石垒砌,湮没于衰草荆棘之中,变成一座高大的荒丘,它却是目前三峡地区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战争遗存之一。记忆瞬间似乎已被南宋时期滚滚的狼烟点燃……
在古炮台遗址上,静卧着一颗历经战火,仍威风凛凛的大炮。据说
抗日战争时期,曾有军队驻守这里。这些遗留的实物,大可想见当年鏖战的景象。
在看过林林总总陈列的艺术珍品后,由不得会发人深思:这些人文价值独特且深厚的文物遗迹能在瞿塘峡遗址博物馆得到较好的收藏与保护,在很大程度上,它们代表了一种地缘文化的成就与厚重,和保留着一份三峡文化的血脉和情结吧。
一个三峡好人的无边境界
奉节当地人说起瞿塘峡遗址博物馆,总忘不了提到“魏靖宇”这个人。在他们心目中,这个名字和三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在博物馆里,我们见到了魏馆长,正是他以己之力,八方筹资,花去六年时间建成这座私人博物馆。他告诉记者,建此博物馆源于自己始终对瞿塘关这片土地怀有深厚的情感。只有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东西,才能对三峡文明史产生感性认识,才有更多的人去保护文物,记住历史。
在三峡土生土长的经历让魏靖宇对
巴渝文化有一种天生的痴迷。作为重庆文史馆馆员、奉节文化局局长,卸任后,除继续担任奉节白帝城博物馆名誉馆长之外,他将全副精力投入到采集、整理和抢救文物保护工作中。他毫不避讳自己有着浓厚的三峡情结,长年累月与这片山山水水作伴,被大自然的风光物色和磅礴瑰丽的三峡文明所熏陶,“有种强烈的责任感促使我建这座博物馆”。在他看来,“与自然对话,与文物对话,与艺术对话,让我不断汲取营养,这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心灵的融通”。魏靖宇显然已深谙其中奥妙。
魏靖宇本人不仅精通诗文,还擅长书画。在他的工作室里,挂满了各种诗词字画,大多出自名家手迹。由于对三峡文化共同的关注和热爱,魏靖宇和一批文化艺术界人士结下深厚友情,王朝闻、黄 苗子、余秋雨、罗哲文……无不对魏靖宇为抢救保护三峡文化与自然遗存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和努力表示钦佩,他们纷纷欣然题诗作画,包括冯其庸的《瞿塘石歌》、范曾的《题靖宇木雕》、陈立夫的《天人合一》墨迹、黄永玉的《百鸟图》……
“这辈子结交了不少大家,让我在美学与艺术上得到熏染。我更看中大师们如何治学,如何为人”。
正是抱定这个信念,魏靖宇竭尽心力,在瞿塘峡上建起这座博物馆,在他眼中,这里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座石崖,一个纪念,一个文化符号都是三峡文明的象征,是来自远古生命密码的传递,它们是三峡文化的精神和灵魂。博大,深邃,神奇,撼人心魄,拥有无边境界。
魏靖宇告诉我们,他将用余生去完成一幅作品,画出自己心中的三峡,一种饱蘸独特情感的三峡,而不只是写实的描摩。或许在他看来,只有真真实实情系三峡,用生命去体验,用作品去抒发,“才是对三峡最好的观望和交待”
说到这里,魏靖宇将视线投向窗外,眼神充满柔情。让人强烈感受到了他对这片文化厚土的执著心态。
外面是无边的世界,但群山可见证。
转载自《今日重庆》文/韩西芹
所获荣誉
曾荣获“全国文物保护工作先进个人”“重庆市文化遗产守护人”等称号。
2024年5月7日,魏靖宇被评为2024年第一季度“重庆好人“敬业奉献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