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染胡同
北京市文件保护单位
魏染胡同(Wei dyeing hutong)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原宣武区)东北部。北起南柳巷,南至骡马市大街中段,全长350米,宽5米,明代称魏染胡同。清时称魏儿胡同、魏染胡同。民国时称魏染胡同,沿用 。
历史沿革
魏染胡同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原宣武区)东北部。北起南柳巷,南至骡马市大街中段。明代称魏染胡同。清时称魏儿胡同,魏染胡同。民国时称魏染胡同,此胡同得名。一说,相传胡同有魏姓染房。又:《北平地名志》:“据传明宦官魏忠贤曾在此巷居住。魏被诛后,此巷叫魏阉胡同,今为避恶名改为魏染胡同。”
明末清初诗人吴梅村居此。民国年间《京报》创办人、李大钊,罗章龙秘密发展入党的党员邵飘萍居此,又是《京报》编辑部所在地。鲁迅多次到此商议稿件。现编辑部楼房与邵故居仍在。已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胡同文化
相关传说
曾有书称,宣武门外魏染胡同里曾居住过明宦官魏忠贤,因而得名,但查阅史料发现,明清期间魏染胡同有五位进士居住,并无魏忠贤居住在此的记录。魏染胡同是因明代初年,此地有一家魏氏染坊而得名的,今已无古染坊遗迹。
北京宣武门外有魏染胡同,呈南北走向,南起骡马市大街,北至南柳巷。长350米,宽5米,柏油沥青地面。街道古朴,建筑典雅,多为民居。这是一条古巷,从明代嘉靖年间修筑北京外城时就有。明张爵《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宣北坊”就有“魏染胡同”,可谓历史悠久矣。
关于该巷的来历。有位日本作家著书《北京地名志》称:“据传明宦官魏忠贤曾在此巷居住。魏被诛后,此巷叫魏阉胡同,今为避恶名改为魏染胡同”。魏忠贤(1568-1627),明代宦官专权的代表。原姓魏,进宫后被阉净身,易名李进忠,后又恢复原来的姓,皇帝赐名魏忠贤。后结识皇长孙朱由校乳母客氏,对皇长孙则极尽谄媚事。泰昌元年(1620年)明熹宗朱由校即位,魏忠贤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便执掌代皇帝批奏的大权,专擅朝政。
此时的魏忠贤与皇帝乳母客氏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皇宫有魏忠贤,而不知有皇上”。在其全盛时期,各地阿谀奉承的官员纷纷为魏忠贤设立生祠,仅北京就设立有四五座魏忠贤生祠,在卢沟桥建有“隆恩祠”,在崇文门建有“广仁祠”,最有名的是宣武门外的茂公祠,魏忠贤的塑像被供奉在祠堂内,地方官员和过往民众要为之行礼跪拜。
文学作品
《明史·宦官传》:“魏忠贤生祠,顺天府尹李春茂建之宣武门外”。位置在今天宣武门外大街,也许是由于这项记载的关系,才被误以为魏忠贤曾寓居宣武门外魏染胡同。崇祯皇帝登基后,即罢免了魏忠贤,令其到凤阳守祖陵,随即派人令其在去凤阳的路上上吊自尽。
清人朱一新撰《京师坊巷志稿》收录有“魏染胡同”称:“井一,有南城会馆”,称吴梅村曾寓居魏染胡同,吴梅村是崇祯进士。此外,魏染胡同还曾居住过四位清朝的进士。分别是:乾隆年间的曹锡宝,号剑亭,授任御史;梁国治,字阶平,号瑶峰,乾隆进士,授翰林院修撰,有《敬思堂文集》传世;康熙年间的汤右曾,字西涯,由翰林院编修,晋升为吏部侍郎兼掌院学士。与秀水朱彝尊并为浙派领袖,有《怀情堂集》存世;史蘷,字胄可,康熙进士,官至詹事,工诗,有扈跸、章台、观涛、扶胥诸集传世。经过查阅史料,在明清期间,魏染胡同居住过五位进士,都曾掌管财政、文教、监察等多方面大权,且都是清官、汉人,无一阉人。查询史料,并无魏忠贤在此居住的记载。
重要人物
吴伟业
这第一位大诗人,名叫吴伟业(1609~1671),江南太仓人。说到吴伟业,您可能不太知道。“冲冠一怒为红颜”,这句描写吴三桂和陈圆圆情感纠葛的名句,您一定知道。其实,这句就出自吴伟业的《圆圆曲》。据说,吴伟业14岁就能写一手好文章。崇祯四年,他以会试第一、殿试第二的优异成绩考取进士。当时有人攻击主考官,秧及吴伟业。崇祯皇帝亲自审阅了他的试卷,作了“正大博雅,足式诡靡”的批示。又特赐他归里娶亲,荣极一时。他的诗当时就有“文彩风流,映照一时”之誉。尤其是七言歌行,自成一体,世称“梅村体”,被誉为“江左三大家”。
由于吴伟业书生意气,傲视一方,也招来别人的排斥和嫉妒,讽刺他两朝作官,“千人石上坐千人,一半清朝一半明,寄语娄东吴学士,两朝天子一朝臣。”
查慎行
清代在魏染胡同住过的另一位大诗人叫查慎行(1650~1727),浙江海宁人。说到查慎行,您可能不太清楚。但提到当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您一准儿知道。实际上,查慎行就是金庸的先祖。金庸原名叫查良镛,笔名“金庸”,就是由“镛”字一分为二得来的。查慎行是康熙朝的举人,被赐进士。据说他5岁就能作诗,十岁写出《武侯论》,人称“旷世奇才”。后来,查慎行带着家乡“钱江潮”的激荡雄风,来到京师的小胡同,成为康熙身边的近臣。一次康熙游览“南苑”,垂钓湖边,命身边的举子赋诗,查慎行因为一句:“笠檐蓑袂平生梦,臣本烟波一钓徒”,被宫中的人称为“烟波钓徒查翰林”。
查家当时“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不过,盛极必衰。雍正年间,查慎行的弟弟查嗣庭去江西做考官,出了几道考题,惹来杀身之祸。一道出自《易经》“正大而天地之情”一道出自《诗经》“百事盈止,妇子宁止”。生性多疑的雍正想到前不久刚刚被砍头的汪景祺,不也说过“正字有‘一止之象’”吗?可见查嗣庭也是在诽谤我雍正。这还了得,大兴文字狱的雍正皇帝将查家严办。查嗣庭和他的儿子瘐死狱中,族人遭到流放,浙江全省士人六年不准参加举人与进士的考试。大诗人查慎行受牵连,奉旨领着全家进京投狱。途中写下诗句“如此冰霜如此路,七旬以外两同年。”
邵飘萍
邵飘萍故居也在魏染胡同。故居紧靠《京报》馆南墙,是一所两进四合院。一进院正房、厢房各三间;二进院正房五间,厢房各一间。
《京报》是杰出报人邵飘萍一手创办的报纸。1918年10月5日在宣武门外珠巢街初办,后来又迁到了琉璃厂东街西端的小沙土园胡同。
胡同特色
魏染胡同是由于在明代初年,此地有一家魏氏染坊而得名的。魏氏染织布匹、缎匹、绢匹技术超群、服务精良,誉满京城,就是住在京城的官吏也要到此染织朝服或便装。可惜得是,如今没有留下这家古染坊的遗迹。
魏染胡同现有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是“京报馆”。《京报》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初。革命报人、共产党人邵飘萍住在这里,该报是北方宣传马克思主义、倡导民主革命的重要阵地。1926年4月26日,邵遇害。京报馆遗迹二层小楼建筑尚存。
所获荣誉
2021年11月,当选为2021十大“北京最美街巷”。
2022年,入选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街巷胡同类 第一批)。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5 18:3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胡同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