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捷运橘线(简称橘线)是
高雄捷运运营中的路线,且为初期十字路网当中的东西向路线,属于高运量系统,并于2008年9月21日正式开通。除了
大寮站、
凤山国中站间大半路段为平面路线外,其他路段皆为地下路线。路线西起
中山大学附近的
西子湾站,沿途经哈玛星、中正路、大港埔圆环、文化中心、卫武营(公园预定地)、凤山至终点大寮站,全线14.4公里。未来计划自凤山国中站分出,向东延伸,越过高屏溪至
屏东市区(屏东延伸线)。
高雄捷运橘线预定2008年9月底通车,县议会“调查监督高雄捷运橘线沿途经过
凤山市设置之车站与相关工程施工是否符合安全规定”专案小组,十九日邀集高雄市政府捷运局、捷运公司及承包商到议会说明,专案小组召集人李锋斌呼吁相关单位,对於捷运施工造成沿线损邻纠纷事件,应委请专家鉴定,拿出诚意解决,达到多赢目标。县议员
李锋斌、郭素桃、
江玲君、张汉忠,昨天上午出席该专案会议,捷运施工单位由市府捷运局副局长钟万顺,率领捷运公司及下游承包商皇昌及新亚公司共三十多人,前来议会做简报。专案小组归纳上次前往O11及O13车站实勘的缺失,包括路面沿线缺点十四项,O11青年路车站施工缺失十二项,及O13国父纪念馆车站缺失十二项,要求市府捷运局督促施工单位限期改善。郭素桃指责皇昌公司对於损邻民众陈情案件置之不理,现场工作人员态度恶劣,希望捷运局严加督导,同时国父纪念馆深挖至地下廿八米的双层车站,如何避免造成民宅龟裂,应提出具体报告,并应严格督促在2008年9月底通车的支票,千万别跳票。江玲君认为,捷运施工的工安问题最重要,不要为了想如期通车闹出工安事故,
中华商场的车站施工动线标示不清,现场围篱交通动线常改变,如果发生车祸事故不堪设想。张汉忠希望捷运公司对於造成沿线损邻的住户,在将来通车後的前几个月,能考量给予优惠搭乘措施,以弥补居民损失。议会专案小组同时决定,下月中旬再前往
中华商场复兴街的O12车站,凤山国中旁的O14车站实地勘查,李锋斌并重申大东文化园区将来就在O13站旁,捷运施工单位并没有规划大型停车场,且大东文化园区的设计案,也未与捷运取得建构停车场的规划平台,是否会造成当地交通紊乱,令人担忧,捷运公司应拿出解决办法,别让将来市区交通严重打结。
橘线原规划设置爱河站(O3),但因高雄市政府迁至苓雅区(今四维行政中心),及高雄地下街因火警而关闭,加上西子湾站 (O1) 及盐埕埔站 (O2) 因土质原因东移设站地点,与爱河站过近,故取消设站。最初的橘线西端曾考虑在中山大学内设站(2001年5月《橘线延伸至中山大学可行性初步分析报告》),后因地质问题以及
中山大学不同意下而缩短至哈玛星,但站名仍使用原本的西子湾而没改成哈玛星;东端原只到凤山国中站与大东站之间的黄埔公园,而机厂设于今之
卫武营都会公园,但后考量到机厂设于市区过于浪费,而将路线东延至大寮,并将机厂改至现址。
最初规划由台铁捷运化,后改走现今路廊,从凤山国中站使用与主线相同的高运量捷运系统延伸,最初称作“屏东延伸线”,后改为今称。最初规划分三阶段,先延伸后庄,再延伸屏东台糖总厂(后来这两阶段合并),最后延伸屏东车站。但由于评估运量不足,因此计划一直搁置,目前也有用高雄捷运黄线延伸或是高屏第二东西向快速公路共构捷运的替代方案。
红橘线核定时进行的延伸线规划中,曾有高运量主线从盐埕埔站延伸哨船头、旗津各一站的计划,但2002年评估成本极高且对旗津社经影响过大,而不建议兴建,在2005年规划中已完全消失。现今的旗津线与当初规划的无关。
橘线开始兴建后,2001年5月捷运局完成《补充橘线延伸至中山大学可行性初步分析报告》,预计从西子湾站再往西延伸一站至中山大学内,后因地质问题以及中山大学不同意下而未兴建,且西子湾站后来也在兴建时又东移到哈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