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哀公二十一年》:“公及
齐侯 、 邾子 盟于 顾 。 齐 人责稽首,因歌之曰:‘ 鲁 人之皋,数年不觉,使我高蹈。唯其
儒书,以为二国忧。’”
杜预 注:“高蹈,犹远行也。”
孔颖达 疏:“高蹈,高举足而蹈地,故言犹远行也。”
《
吕氏春秋·知化》“ 子胥 两袪高蹶而出於廷” 汉
高诱 注:“两手举衣而行。蹶,蹈也。《传》曰‘ 鲁 人之皋,使我高蹈’,瞋怒貌,此之谓也。”
三国 魏 锺会 《檄蜀文》:“诚能深鉴成败,邈然高蹈,投迹
微子 之踪,
措身 陈平 之轨,则福同古人,庆流
来裔,百姓士民,安堵乐业。”
唐
皮日休 《移元徵君书》:“如遯世不见知而不悔,则 舜 不为高蹈也, 舜 不为
真隐也。”
清
龙启瑞 《答罗生书》:“且仆非不愿为高蹈,而有恋於此也。”
郭沫若 《纪念碑性的建国史诗之期待》:“自抗战发动以后,多数的作家执笔从戎,参加了战地服务工作,便是平常态度最高蹈的,也都把生活习惯和精神动向改变了,
力求与时代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