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泰祥
白族先民
高泰祥又名高祥,白族先民,第二十世大理国段智祥时期相国(宰相),大理国抗元主将。史称“当时举贤育才,时和年丰,称治国焉”。历任第二十一世国王段祥兴、第二十二世国王段兴智相国。公元1253年(宋理宗宝佑元年,元宪宗三年),忽必烈率十万蒙古兵攻大理,极力主战,杀蒙古招降使者,后兵败被俘,临刑坚贞不屈,忽必烈称为忠臣。
人物简介
基本情况
高泰祥又名高祥,白族先民,第二十世大理国段智祥时期相国(宰相),大理国抗元主将。史称“当时举贤育才,时和年丰,称治国焉”。历任第二十一世国王段祥兴、第二十二世国王段兴智相国。公元1253年(宋理宗宝佑元年,元宪宗三年),忽必烈率十万蒙古兵攻大理,极力主战,杀蒙古招降使者,后兵败被俘,临刑坚贞不屈,忽必烈称为忠臣。
家世背景
大理国第四位皇帝段思聪在位期间,高氏取代董氏相位(宰相),逐渐掌握政权。天明保安元年(1044年),相国岳侯高智升发动政变拥戴段思廉为帝,以拥戴之功,权倾朝野。正德五年(1063年),杨允贤叛乱,段思廉高智升出兵,至是高氏益盛,高智升占据了整个鄯阐府辖境,段思廉只好晋封高智升为鄯阐侯,赐给王室直辖领地白崖、茹甸两地,王室实力更加削弱,高氏大有取代段氏之势。广安四年(1080年),权臣杨义贞弑杀段廉义,自立为帝。高智升命其子清平官高升泰起兵诛杀杨义贞,拥立段廉义之侄段寿辉为帝。因为高氏平乱有功,高智升被封为布燮(即宰相),高升泰为鄯阐侯。自此高氏家族摄政大理国实权。
上治元年(1094年),段正明迫于压力禅位于高升泰,改国号为大中国。天授元年(1096年),由于云南诸部反对,高升泰在临终嘱咐其子高泰明还政段氏,于是高泰明拥立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为大理皇帝。但在后大理国时期,高氏世为相国,称中国公,掌实权,仍占有重要地位。
蒙古军入侵
公元1244年,蒙古汗国窝阔台继承蒙古汗位,命征蜀蒙古军抽调精兵,攻取大理。据说当时调集的军队号称达20万之众。大理国王段祥兴在今丽江九禾一带,与蒙古军展开激战。蒙古军无功而返。九禾战役中大理国与蒙古军都损失惨重,但蒙古军北还,不完全是军事因素,主要原因是窝阔台汗突然逝世,大军只好撤回。而大理国方面,与高禾同时战死的高氏家族成员,还有高福善、高明胜、高明祥、高政运、高政志等,所以此次战役,对大理国震动很大。
蒙古宪宗二年(公元1252年)九月,忽必烈奉命率军10万,由蒙古高原起程远征大理国。在吐蕃萨迦派首领八思巴的协助下,蒙古大军顺利进入川西地区。忽必烈将大军分为三路:兀良合台率西路,抄合、也只烈率东路,忽必烈亲率中路,分别进攻大理国
空和寨之役
兀良合台所率西路军,由晏当路(今四川理塘、稻城一带)南下,经川西藏区,进至今云南迪庆州香格里拉县一带,在巨甸渡过金沙江。西路军在今丽江石鼓一带,被“空和寨”所阻。空和寨是大理国在金沙江边设置的军事要隘,沿江依山而筑,牢不可破。兀良合台亲自率军出战,经过七天的激战,才攻破寨门。
三赕失守
忽必烈率领的中路军,先到达满陀城(今四川泸定),由于行军不便,蒙古军丢下粮草辎重,轻装渡过大渡河,在高山峡谷无人区之中,急行军二千余里,到达金沙江畔。据考证,忽必烈中路军的行军路线,是由大渡河而南,沿河谷南下,到达今丽江宁蒗县永宁镇金沙江北侧。么些族(纳西族)首领和字出降,为蒙古军引路。
扼守建昌
抄合、也只烈所率的东路军,沿川西平原南下,进入大理国建昌、会川二府辖地。此路大军的战略意图,是占领建昌、会川二府,过金沙江,进逼姚州,转而西进,与中路军、西路军会师,合围大理国都城羊苴咩城。东路军进入大理国建昌、会川二府后,兵临姚州城下,但遭遇大理国守将高通顽强抵抗。后来抄合接到忽必烈派人送来的快信,要他改变原先的进军计划,尽快在三赕与中路军和西路军会师。抄合得到忽必烈命令后,即刻起兵南下进入大理国境内,在占领了大理军队已经撤离的会川城后,就挥师西向,尾随忽必烈的中路军向三赕(今丽江)进发。蒙古军在三赕休整了几天,等待随后赶来的抄合率领的东路蒙军,并对来迎降的当地么些部落首领阿宗阿良等分别授以“管民官”、“宣慰司”等官职,让他们作为土司帮助蒙古治理么些地区,并召集么些人参加蒙古军队。当蒙古军齐集后,忽必烈与诸路统帅商定了夺取大理国都的军事部署,随后大军开拔,开始了对大理国展开决定性一击。
背城一战
这时的大理国大权掌握在相国高泰祥手中。高泰祥派遣大将高通带领一支精兵驻扎在大理北方重镇会川(今四川会理),自己率领主力在金沙江南岸布防。就在这时,传来了蒙军从大理西北草原攻入大理,占据三赕,进抵国都北面龙首关的消息。蒙军西路军的行动,完全出乎高祥预料,他除了留下一部分军队防守金沙江防线外,自己仓皇带领军队主力撤退,从龙尾关回到了大理国都。
蒙古军虽有兵临城下,但忽必烈并不急于攻城,他认为如果能兵不血刃,订立城下之盟,那才是上善之策。于是忽必烈再次派遣玉律术、王君侯、王鉴三位特使入城,招谕大理国段氏出降。被大理国段氏、高氏君臣拒绝,高泰祥下令斩杀了蒙古使臣,面对坚固的城池和高昂的士气,蒙古军一时攻城难克,忽必烈决定再遣使臣招谕大理国君臣,劝其出降。“三返弗听”,大理国断然拒绝投降。然后忽必烈命令蒙古勇士组成一支特别队伍,绕道苍山西坡,由西向东翻越苍山。这支登山部队,十之八九死在苍山之上,但最终完成使命,存活下来的军士,在苍山上组成一支奇兵,军旗招展,鼓号齐鸣,由山顶直冲而下,突入城中。大理国君臣被这种“太阳从西边出来”的气势所逼,弃城而逃,退守姚州、善阐
英勇就义
公元1253年秋,蒙古大元帅兀良合台率大军往攻大理。12月,大理城破,大理王段兴智逃到鄯阐,丞相高泰祥退至统矢逻(今姚安),在这里募兵勤王,武夫义士,桴鼓相应,三十七部酋长刻期且至,但终无法遏止元兵长驱直入。泰祥在姚州黑初山(今双柏嘉西)兵败被擒,元兵将其押往大理,劝其投降,泰祥宁死不降,世祖怜其忠诚,不忍杀害,许其高官,泰祥坚持不受,世祖只好杀之。泰祥引颈受戮,临刑时呼之:“段运不回,天使其然,为臣陨首,吾事毕矣。”此时原白日正午,晴空万里,倏忽间雷电大作,风沙愁惨,观者莫不掩泣。世祖叹曰:“忠臣也!”以礼葬之。是岁十二月,夫人段氏抱孤儿高琼、侄儿高长寿到世祖面前申诉,世祖怜其孤忠,谓左右曰:“此忠臣之后,宜善视之!”封其在统矢逻做官,并受世袭。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12-14 11:08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