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长企业也存在体制问题。现在普遍的现象是产权单一,关系不清,权责不明。大多数高成长企业的经营运转均维系于创业者的权威地位,经营决策大多数靠拍脑袋决策,一个人投资,一个人承担风险。过分集权或家族化式管理导致企业的群体智能和动力难以发挥。企业规模较小时过分集权不会出太大问题,但规模大,企业面对的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太多;一个人的智能就难以正确决策。
家族化管理是高成长民营企业中的普遍现象。几乎所有的民营企业在发展之初,内部成员都是“一家人”。的确,企业发展之初,这种家族化管理也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可一旦企业初具规模之后,这种“
近亲繁殖”的后遗症便逐渐显现。这种体制上的桎枯表现在:一是
无限责任使企业难以快速成长;二是两权合一使事前交易费用大大增加;三是较高的
负债率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四是个人或家族决策易形成“家长”作风,降低决策的科学性;五是家长式集权化模式决定了企业活动的结构化水平较低;六是企业发展中的继承问题和解体风险,往往是“一代创业,二代衰亡”。很多企业便是被这种“家族病”折磨得奄奄一息甚至早早夭折。由于体制不顾,产权没有明晰化,很多企业没有走出“二次创业”的瓶颈制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国际惯例运作,是企业快速成长的应有之义。
现代企业制度由
股权结构与经营机制构成。要通过
投资主体多元化,将各利益主体引入
法人治理结构中,形成理性的市场行为决策,引导企业的战略选择和经营方向。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助于明确企业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各自的职责,使企业能够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状况开展经营活动,真正做到既协调运转,又充满生气,并相互制衡。因此,经邦建议,民营中小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应逐步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要求,实现资产所有者与经营者职能的分离,建立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按国际惯例运作。
技术风险主要来自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创新是既具有潜在的高效益,又具有潜在的高风险的活动。由于技术创新的主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可能对创新技术的成果和投入市场做出完全准确的预测,同时受自身技术装备水平、科研力量的限制,致使许多因素处于不确定状态,而产生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的主要来源渠道,一是技术创新所需要的相关技术不配套、不成熟,技术创新所需要的相应设施、设备不够完善。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影响到创新技术的
适用性、先进性、完整性、
可行性和
可靠性,从而产生技术性风险。许多企业热衷于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结果食洋不化,设备闲置,发挥不了效益。二是对技术创新的市场预测不够充分。任何一项新技术、新产品最终都要接受市场的检验。如果不能对技术的市场适应性、先进性和收益性做出比较科学的预测,就使得创新的技术在初始阶段就存在风险。这种风险产生于技术本身,因而是技术风险。这种风险来自于新产品不一定被市场接受,或投放市场后被其他同类产品取代,所发生的损失包括技术创新开发、转让转化过程中的损失。这就是说,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确实存在风险,并不是技术越先进越好。
由于产业结构的不适应,许多高技术产业远不如低技术产业赚钱。必须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仅靠技术创新的领先或技术水平的先进,是不能确保其在竞争中取胜的。缺乏市场导向,满足于技术的超前性、先进性,由此导致的损失要比传统产业更惨重。
此外,还有社会其他因素的变动同样会给
技术创新带来风险。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为了调整
产业结构,总会通过相应的产业改革优先发展某些产业,当技术创新正是被限制发展的产业适用的技术,那么就存在被国家限制开发的可能。其次,国家对经济的
宏观调控也会给技术创新带来风险。国家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时,使用
货币和
财政政策进行间接调控。当国家紧缩
银根时,技术创新转化所需
资金筹措就比较困难,从而使企业创新、技术转化受挫,难以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