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庄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参与国徽设计者
高庄(1905~1986年), 原名沈士庄,刘行人。民国16年(1927年)毕业于上海中华艺术大学,曾在上海联华影片公司画广告,又在江西陶业管理局研究陶瓷艺术。抗战期间,参加过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创作木刻《鲁迅像》等,参加木刻协会举办的展览,还在广西艺术师资训练班教素描工艺美术
人物简介
民国34年以后,在北平艺校陶瓷系教设计,后赴解放区任联大鲁艺美术系主任。
解放后,先后任清华大学副教授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49年7月,中央公开征求国徽图案。在各地应征的900多幅作品中,经选择,以清华大学营建系设计的图案为基础,吸收各地意见,要对图案进行修改,并塑造成模型。
高庄当时在清华执教,接受了这一任务。由于组成国徽的素材包括国旗、天安门、齿轮、麦稻、红绶是中央规定了的,故主要是利用这些素材在艺术造型上下功夫。高庄参阅了大量资料,自己还购买了石佛像和秦、汉、隋、唐的铜镜作为借鉴,经过几个昼夜的连续工作,终于把国徽模型设计、塑造出来了。
原图案中,麦穗垂头杂乱,麦稻杆里外弯曲;红绶飘荡,使城墙有不稳定的感觉。高修改成为麦稻分行并列向上,组成圆形的环,齿轮安在下方麦稻秆交叉点上,体现了刚柔不同的性格,象征着工农联盟和各民族的亲密团结。齿轮的中心有红绶交结,红绶向左右绾住麦稻而下垂,把齿轮分成上下两部,与城墙呼应,给人以坚强、安定的感觉。另外,对天安门的大小、华表的位置、国旗上五星的距离等都进行了修改,使国徽图案既正规庄严,又自然美观。修改后的国徽模型塑造出来后,高又把原来的国徽图案塑造了模型,以资比较。
1949年8月政务院讨论时,经高修改设计塑造的国徽模型被审议通过。
高庄从事艺术和教育工作历时60年,在陶瓷、浮雕等方面多有建树。培养了不少艺术人才。最后,还将自己的遗体献给了祖国的医学事业。高庄在工艺美术方面造诣很深,木刻和素描很有功力,深得美术大师徐悲鸿先生的赞赏。
高庄教授八十岁的时候,曾作诗言志:老牛老来甘埋头,步步耕耘不求酬。青草吃饱已足乐,白骨愿入艺人手。 这首诗反映了这位为人民做出过贡献的艺术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永不停步的可贵精神。
高庄先生与国徽设计
国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标志,而它的诞生都与上海人民的智慧密切相关,国徽的定型设计者高庄,是宝山人氏。
国徽是多方参与、阶段性完成、集体创作的成果,主要由中央美术学院主体创意、清华大学营建系(现建筑系)图纸成稿,清华大学营建系教授高庄最后模型定型。
1949年7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委会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天津日报》等各大报纸刊登公开征求新中国的国旗、国徽图案和国歌词谱启事,并成立了专门的评选委员会。
至8月20日,委员会共收到国徽稿件112件、图案900幅,其中,朱德总司令也亲自画稿,参加征稿。由于征稿各有缺憾,因此在9月下旬召开的政协全体会议上,仅通过了国旗方案和国歌词谱,而没有公布国徽方案。政协决定,邀请清华大学营建系和中央美术学院各成立设计小组组织进行设计竞赛,其中,清华大学以梁思成为组长,中央美术学院以张仃为组长。两家图案几经设计修改,各有所长。1950年6月11日晚政协国徽评选小组会议后,周恩来总理亲自请梁思成在清华大学组织教师以天安门为主要题材设计国徽图案。6月20日,政协国徽审查小组在中南海召开最后一次评选方案会议上,根据绝大多数人的意见,通过了清华大学的方案。6月21日,审查小组马叙伦、沈雁冰向政协全体会议提出了审查报告。
6月23日,政协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了国徽方案。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了政协关于国徽图案的建议。
国徽图案通过之后,梁思成向中央推荐清华大学营建系雕塑教授高庄来完成国徽立体浮雕模型设计塑造任务。高庄接受任务后,感到国徽图案尚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上书毛泽东主席,坦诚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毛泽东同意了高庄的意见并交由周总理具体处理。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到清华大学传达毛主席和中央领导采纳高庄建议的信息,并看望高庄教授。从7月初到8月中旬,经过一个半月的辛勤劳动,高庄终于完成了国徽模型的设计塑造。8月18日,国徽审查小组通过了国徽的浮雕模型。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签署命令,向全国公布国徽图案及说明:“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1991年3月2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进一步规范了国徽的宣传和使用。
1993年,中央电视台拍摄了系列文献片《祖国万岁》,其中第二部《共和国之徽》,首次以电视方法披露了国徽设计的真相。
国徽定型设计者高庄(1905—1986年),原名沈士庄,是宝山刘行(现顾村沈宅村)人。1927年毕业于陈望道创办的上海中华艺术大学,一度回到宝山乡村师范任教,并曾在上海联华影片公司画广告,在江西陶业管理局研究陶瓷艺术。在宝山任教期间,为营救担任学校图书管理员的地下共青团员王愈而逃往外地。后到欧阳予倩领导的桂林艺术师资训练班任教。抗战期间,参加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宣传抗战。抗战胜利后,应徐悲鸿邀请到北平艺校陶瓷系教设计,后到解放区任联大鲁艺美术系主任。解放后,先后任清华大学营建系副教授和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后被打成反苏分子送北大荒劳动教养,直到1979年才得以平反回到北京。高庄在80岁时曾作诗明志:“老牛老来甘埋头,步步耕耘不求酬,青草喂饱已足乐,白骨愿入艺术手。”高庄在工艺美术方面造诣很深,木刻和素描技艺精湛,深得美术大师徐悲鸿先生的赞赏,特别是其在国徽设计中的贡献和地位被后人所确认。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2 20:22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