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营
位于石家庄市区的东北部
高家营位于石家庄市区的东北部,现分为北高营南高营两个村。
地名由来
相传公元前305年,赵武灵王攻中山取东垣,有一姓高的赵国将领统兵驻此,故名高家营。
北高营
明洪武初实行卫所军屯制度后,在此设立中所(千户所)。明万历年间该村重修三官庙碑记有“真定府城西南十里许越滹沱河不远旧有是庙,其地系军屯乡即俗名高家营”等字样(该庙另一年代不清的碑文记载该村为行军庄屯)。据《何氏祖簿》记载,何氏第七世何遵约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迁居运粮河南。以后改称北高家营。该村原属正定县,1957年8月划入市郊。直到1958年公社化后始简化为北高营。
南高营
明洪武初年实行卫所军屯制度后,在这里设置前所(百户所),成为军屯之地。故当时这里名为行军屯。该村的陈氏始祖陈佑于洪武元年从原籍江苏高邮随大将徐达北上,曾任真定卫中所总旗,其后代在此落居。(见嘉靖三十一年三月初四前所百户陈策所立《陈氏宗族题名石记》)邢、郑、黄、杨等姓也系明代从军来此屯垦而落户定居。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何遵(第七世)从今北高营迁来后,这里改名为南高家营。该村原属正定县,1957年8月划入市郊。1958年公社化后简化为南高营。南高营村是石家庄市人口和耕地最多的村子。
南高营村自然条件良好,历来比较富裕,加之村民多是明代卫所将士后裔,文化发达。明清两代曾先后有多人考中进士,所以有“玉石高家营”之誉称。
名人名仕
有人做过统计,历史上南高营的官员仅明清两个朝代就有将军陈佑,辖三关总旗;都堂杨时泰兼太仆寺少卿,官至三品;何梦莲曾任乾隆的监察御史;何锡禔荣晋翰林庶吉士,因随圣驾有功御赐三品顶戴。其他如五品官员7名,六品官员14名,七品官员23名,武官则有守备、十总、把总等9名,文人有进士6名,举人32名,秀才200余名。
即使现在,南高营不少人家还珍藏着诸多祖人的专著。这些专著中最突出的要数何梦莲、何诒霈父子。何梦莲留下的著作有圣谕印刷出版的《东垣农歌》、《奏议稿》、《太和殿·楹联》、《式古堂诗集》等8卷。其子何治霈文才过人,江南一带尊之为清代文圣,其著作曾列为江南举子必读课本,如《四书酌著》、《古文传赞》、《课徒草》、《碧霞斋艺制》等13卷。其他有何澄的《文集》、《何参议遗稿》及何子居拔贡时的考卷《论刘秀在真定》等。
早在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高家营村的文人墨客曾自发成立“看花公社”。现尚有刻着“看花公社”的小石碑一通,保存在郊区上京毗卢寺,其碑文仍清晰可辨。
南高营历来被称为书法之乡,真草隶篆古字帖很多,农户家中珍藏的古中堂、条幅亦不鲜见。解放前后,石家庄、正定一带著名书法家何子丰(南高营人)书写的商家牌匾随处可见。“墨林书法社”已有30余年历史,如今仍十分活跃。
据老辈人讲,曾有个擅长看风水的南方人,说他在这一带亲眼见一只凤凰头朝北在滹沱河饮水,尾朝南在沙滩上投下了金蛋。这种迷信的传说虽不可信,但南高营的人们时至今日,仍然十分崇尚教育,注重文化素质的提高,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村。
地理位置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30 20:00
目录
概述
地名由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