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昭二年,北
夫余王之子(解慕漱,一说是
金蛙王)朱蒙建立高句骊国。西汉朝廷没有承认高句骊国,仍由高句骊县管理高句骊部落的行政。
建武八年(公元32年),高句骊才开始第1次称王,遣使朝贡,
汉光武帝承认高句骊国。
史书中多记载高句丽为
扶余别种。论语疏云:“东有
九夷:一
玄菟,二乐浪,三高骊,四满饰(有人说是满族人最早的名称),五
凫臾(
扶余),六索家,八
倭人,九天鄙。”。高句丽可能出自扶余族居住东北地区的某一支。扶余
四出道中(东部)有马加部,是个以马为图腾的氏族,高句丽可能是马加人的后裔。汉武帝
元封年间(前110年),曾在高句丽分布地区置高句丽县,隶
玄菟郡。高句丽建国后,仍隶属汉玄菟郡管辖。
中国史学界更多认为高句丽以扶余等民族为中心建国,属于中国东北的古代民族国家。高句丽人其实是在高句丽县中发展的民族(主体是
沸流国的高夷)融入
貊人,濊人,一部分
扶余人,朱蒙未出现在卒本前,沸流的
消奴部是高句丽族头人(松让在见朱蒙时指自己累世为王),后松让与朱蒙斗,不胜,让位朱蒙,高句丽人在
桂娄部之下建国。高句丽源出扶余是指朱蒙一族来自
金蛙王。高句丽有五部:桂娄部称黄部,内部是高句丽王族,消奴部是以前沸流国王松让领那一部,绝奴部来自扶余,桓那与贯奴是沸流中分出的。卒本与沸流的土著才是高句丽人的主流,朱蒙只是带了一部分扶余人走了,《三国志·魏书·东夷传》 :“汉武帝元封二年,伐朝鲜,杀满孙右渠,分其地为四郡,以
沃沮城为
玄菟郡。”《三国志》提到玄菟郡后来“徙郡句丽西北,今所谓玄菟故府是也,
沃沮还属乐浪”,“昭帝始元五年,罢临屯、真番,以并乐浪、玄菟”,真番郡并入玄菟郡之后,玄菟郡才包括真番人,沃沮人和句丽人。玄菟郡所辖句丽见于史书记载远早于朱蒙所部南迁,句丽并不是指朱蒙所部,与后来的高句丽族也不是同一民族。《汉书·地理志》高句骊县注引应劭,认为高句丽县是“故句骊胡”,而高句丽由于在
大武神王时代,高句丽为汉朝对扶余作战有功,在公元32年(东汉建武八年。西汉
建昭二年)自立为
高句丽王。故而高句丽国名晚于句骊胡 和高句丽县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