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臼加盖术(Shelf)是用于治疗
髋臼浅而小,其前、上、后缘不能覆盖
股骨头的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有效手术方法。手术是以人工方法在髋臼上半圆部分植骨以加宽、加深髋臼,稳定关节。
1、4~5岁以内的病儿经手法复位失败者,或不适宜于非
手术疗法的5~9岁病儿,均可行
髋关节切开复位术。年龄大、病理改变重者需辅以其他手术。
2、
髋臼、
股骨头相称,但臼较浅,
髋臼角在45°以内的病儿,可在切开复位的同时施行
髋骨放置切骨术;如髋臼角大于45°,应施行髋臼成形术。
3、髋臼小而浅,不能容纳股骨头,应在切开复位的同时施行髋臼加盖术;年龄较大,股骨头脱位已不可能切开复位,假臼平浅,关节又很不稳定者,可考虑原地假臼加盖术,以改善功能。
4、
股骨颈前倾角超过45°或
颈干角在140°以上者(正常前倾角为15°,颈干角为120°~130°),应在
髋关节切开复位的同时或二期手术行股骨旋转切骨术或内收切骨术。
6、15岁以上的病人不宜施行以上各种手术时,对严重畸形、关节不稳定、负重线不佳而引起髋关节或
腰背部疼痛的病人,可考虑做改善负重线和稳定性手术(如股骨转子下切骨术或
髋关节融合术等)。
可用
髋关节前外侧切口或外侧切口显露(见髋关节显露途径)。注意皮肤消毒后包扎时,露出
胫骨粗隆部备作骨牵引用。
切开复位后,将上方多余的
关节囊切除,但需保留臼缘外1~1.5cm宽的关节囊以覆盖
股骨头,将这一部分关节囊修薄成2mm后缝合(太厚会使植骨与股骨头间间隙太宽,容易发生脱位)。对
髋臼过浅过小需加盖较大者,应先作
胫骨粗隆部穿针作
骨牵引,会阴部立柱为
反牵引,使股骨头下降并维持在最佳平面,必要时摄片证实。然后,沿髋臼上缘的关节囊止点以远2cm的
髋骨上,用圆凿凿一半圆形痕迹(宽度应以能覆盖股骨头软骨部份为准,见图1),先沿髋骨面凿下2~3mm厚的骨质片,边凿边向下压,使之成为多数不全骨折的
骨瓣覆盖股骨头;如有髋臼发育不良,则凿骨达到髋臼上缘时,沿臼顶向内侧凿进,至与股骨头相贴近。取髂嵴骨植入下翻骨瓣上方遗留的裂隙内嵌紧(图2),如不稳定即用克氏钢针内固定,最后摄X片证实加盖满意,
髋臼角缩小至正常为止。如X片显示不满意处,应即予调整,直至满意。
对成人脱位已不可复位者,术前应先牵引松解
软组织。切开显露后,术中牵引,直视下将
股骨头牵引到并维持在最低平面。在股骨头与
髂骨外面之间分离直至
接触点。根据股骨头的大小,在髂骨面或假臼上设计能覆盖股骨头的上半圆带蒂
骨瓣,因骨瓣呈扇形,可分成2~3瓣按前法下翻覆盖。裂隙以千层饼式取该处髂骨下翻,最后取楔形
髂嵴填紧植入。带蒂骨瓣也可穿孔用丝线固定在附近
关节囊上(图3)。
1、
骨瓣下翻加盖后,其上方裂隙中的楔形植骨块应嵌紧,不稳定者应用
克氏针或其他内固定物固定牢靠,以防止植骨脱落而影响骨瓣下翻覆盖的位置。
2、加盖时,应牵引和维持
股骨头在最佳位置和平面,只有术中骨牵引才能达到目的。这一措施十分重要,可预防加盖位置过高和预防术后股骨头上移,以致加盖移位而失效。为此,术中必须持续而稳定地骨牵引,直至半人字
石膏固定好牵引针后才能撤除牵引弓及牵引力。
4、加盖的大小应以能稳定住
股骨头而不会脱位为准,太小不起作用。对不能复位的病人加盖必须特别坚固,才能起到支持作用。
1、加固植骨的钢针内固定于术后3周拔除,
胫骨粗隆部牵引钢针在术后6~8周拔除,石膏外固定在术后8~10周拆除,证明植骨愈合后逐渐锻炼下肢活动和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