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鬃山口岸
甘肃省酒泉市的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马鬃山镇口岸
马鬃山公路口岸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马鬃山镇。西邻新疆,南接酒泉玉门市、酒泉瓜州县,东靠内蒙古自治区的额济纳旗,西北与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相连,有65公里的边境线。全区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有人口1178人,其中与蒙古国有亲缘关系的184人。
形成
据史料记载,中国经马鬃山地区,与蒙古乃至俄罗斯进行民间贸易往来明清时就曾几度繁荣。明末清初,内地的内蒙古以及新疆的商旅,利用庞大的驼队,贩运丝帛、布匹、日用铁器、砖茶、炒米、皮毛、沙金等货物,经桥湾或明水,汇聚到滚坡泉(公婆泉)打尖休憩,补充草料食物,然后由那然色布斯台抵外蒙古乃至俄罗斯进行贸易。为行商方便,在桥湾、伊哈托里、那然色布斯台沿线建有住宿的土房,掘有水井,久而久之,形成了一条较为固定的通商路线。
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政府有限开放与蒙古、新疆、西藏的贸易,允许内地与嘉峪关外诸少数民族进行生活日用品贸易。到乾隆至同治年间,由于朝廷的支持和保护,内地与外蒙古的贸易更加频繁,马鬃山传统商路的商贾行迹也日渐多了起来。外蒙古独立后,中蒙商人仍不时通过这条商路往来经商,蒙古人民共和国曾在跃进山以北沿途设置税卡,征收税赋,直至1930年前后才因双方冲突而中断。
地名典故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蒙两国均有在中蒙边界甘肃段开设口岸,进行经贸往来的意向。1990年10月,蒙古国巴彦洪果尔省人民呼拉尔执行副主席奥琪巴特率代表团来酒泉,就开设马鬃山口岸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相关技术合作谈判,达成了开设口岸的初步意见,并签署了备忘录;1992年4月26日、27日,甘肃省政府代表团与蒙古国巴彦洪果尔省、戈壁阿尔泰省执行委员会代表团,在马鬃山区滚波泉(公婆泉),就开通口岸问题进行会商,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和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巴彦洪果尔省关于开设马鬃山——那然色布斯台口岸会商备忘录》。双方商定:在中蒙边界182号界标东35米处设置过境标志(国门),建设双边季节性开放口岸;1992年9月1日,口岸基础设施建成交付使用,口岸有关管理机构也相继配置就绪,中蒙马鬃山——那然色布斯台口岸宣告正式开通。
1993年8月1日开关时间,蒙古国以保护国内自然保护区为由单方面毁约,提出关闭口岸,经省政府请示外交部,同意蒙方要求暂时关闭口岸,保留继续开关的权利,但关闭至今。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4 17:32
目录
概述
形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