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霄鹏(1903年10月—1939年09月19日),原中共
苏鲁豫区党委宣传部长,
革命烈士, 山东鱼台县谷亭镇陈丙村人。湖西地区早期共产党组织创始人和鲁西南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求学经历
6岁上学,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1919年,考入济宁甲种工业学校。
1923年马霄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
国立东南大学(后改名
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心理系。当时学校聚集了众多国内一流的国学大师,如黄侃、
吴梅、胡翔冬、胡小石等,马霄鹏一方面认真攻读专业课程,一方面对传统国学文化产生了极大兴趣,在校期间加入了后来声名远播的学生词社“
潜社”,由
吴梅先生亲自组织指导。据《潜社汇刊同人名录》可知,参加潜社的学生有七十人,社员作品辑印《潜社汇刊》20余篇。
“北天遗怨诉宫商,凄绝赋新腔。而今留得丝桐在,寻何处,一曲霓裳。重话宣和遗韵,暗薰笃耨幽香;
问君曾度几沧桑,风雨暗魂伤。龙吟犹记松篁岭,西风裹,弹尽伊凉。别殿春雷谁奏,鸣笳一夕仓皇。”
这是《潜社汇刊》收录的马霄鹏的词作《
风入松》,缠绵婉约,清明动人。
在校期间,马霄鹏经常埋头苦读,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高尔基等人的作品——《新青年》、《语丝》之类的革命书籍和进步刊物,也成了他课余的良师益友,马霄鹏逐步接受了一些马克思主义学说和进步思想,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努力探求革命真理。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中国革命受到严重挫折而转向低潮。这时,马霄鹏在白色恐怖下,在东南大学毅然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
革命实践
1927年秋,为揭露蒋介石背叛革命的罪行,唤起民众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迎接革命新高潮的到来,马霄鹏和战友们一起,在校内和街头,秘密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同时还以讲演、罢课和示威游行等形式,反对蒋介石以“训政”为借口的反动行为。这些活动,引起了国民党特务的注意。冬天的一个夜晚,国民党当局派出大批军警包围了东南大学,气势汹汹地要抓共产党,显然其重要目标之一,就是马霄鹏。在这危急时刻,党组织通知他立即离校转移,他回宿舍处理掉党的文件和有关资料,悄悄撤离。
此时,南京的形势日趋严重,敌特到处活动。他无法在南京开展工作,党组织遂派遣他到上海,安排他和一位德国侨民在法租界合办书店,以此为掩护,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当时政治环境险恶,工作极为艰苦。他白天经营书店业务,晚上刻钢版,印传单,抄写机密文件等,常常是通宵达旦地工作;有时还在夜深人静时悄.悄外出,运送宣传品,传递文件,张贴标语。有一次,他白天外出送文件,身上带了两个藏有中央指示的蜡制苹果。行至中途,望见前面十字路口有便衣人员在搜查。他立即想到,自己只带两个蜡果容易引起敌人怀疑。于是,他当机立断,转身走进一家水果店,买了两篓苹果,把蜡果混入其中,坐上黄包车,装作探亲访友,安然地通过了险地。他在书店工作约一年,由于谨慎小心,多次机智地躲过敌人的侦察和搜捕,出色地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
后来,马霄鹏又奉命到上海闸北负责工运工作。他曾组织外商洋行和外资工厂的职工进行罢工斗争,打击了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反动气焰,提高了口友们的政治和福利待遇随之,他又被派到交通大学和沪江大学等高校开展学生运动,他团结进步师生,罢教罢课,反对和揭露南京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反共反人民的罪行,迫使教育当局和国民党党部在大中学校中让步,从而大长了革命师生的志气。
1931年春,按照党组织的安排,马霄鹏离开上海,回到山东开展党的工作,被派到济南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教学中,他从不照本宣科,而是联系当时的社会实际,利用合法的讲台,结合教学,向学生宣传革命道理,宣传国内外形势。
1931年,山东省立第五乡村师范在平原成立。同年秋,马霄鹏被派往该校任教,负责讲授《乡村社会学》课程。他以教学为掩护,从事党的秘密工作。通过教学,向学生灌输马克思、恩格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观点,他还亲自编印讲义和教材,公开讲授社会发展史、辩证唯物论,并经常透露一些有关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情况、中国工农红军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革命斗争的情况。
1932年,马霄鹏改任国文课老师,他以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反映民众疾苦的作品为教材,向学生们灌输革命思想,着力培养学生的反帝反封建意识。1932年夏,马霄鹏以他所任教的班级为主,又吸收其他班级的学生,与党员教师
李竹如一起创办了学生“读书会”。他组织学生广泛阅读具有革命思想的进步作品,指导学生阅读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列宁的《国家与革命》、《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还有“五·四”时期的进步书刊,如《狂人日记》、《子夜》、《母亲》、《铁流》、《大众哲学》等,还经常召开座谈会,交流学习心得,评议政治时事。他和李竹如的革命启蒙教育,使一批进步学生很快成长起来,走上革命道路,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革命斗争。在教学生作文时,他引导学生写文章要紧贴现实,针砭时弊。当时,有个叫
王禄清的学生,在一篇《立志》的作文中这样写道:
国辱民穷狗霸道,苛捐杂税如牛毛。
日寇蹂躏我国土,独夫民贼任道遥。
富人吸尽千家血,强盗榨取万民膏。
我国人民遭涂炭,胸怀大志救国胞。
马霄鹏对王禄清很是赏识,认为他有胆略、有见识,敢于揭露时弊,伸张正义。此后,马霄鹏就经常给他讲解革命道理,王禄清的思想觉悟进步非常快。
1934年下半年,他指导
王禄清等进步学生办起了《禹声报》,以此为阵地广泛宣传马列主义,积极开展抗日救国斗争。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禹声报》先后刊登了《还我河山》、《拿起刀枪冲向战场》、《埋葬帝国主义》等文章,大力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教育和影响了很多学生和群众。同年9月,他和
李竹如相互配合,将在实际斗争中经受考验的4名学生积极分子发展为共产党员。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平原乡师的青年学生中有许多先后都投身到了党的革命事业中。
1934年10月,马霄鹏帮助
马诚斋等人建立了平原五乡师党支部。马霄鹏作为省立第五乡师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担任中共
鲁西北特委委员,代号“207”。
1935年春,为了反对现行会考制度,济南乡师党组织派人与平原乡师党支部联系,准备组织全省乡师罢课。原计划要把省内十几所学校联合起来,相互支援,扩大声势,结果因国民党当局派军警封锁了济南乡师,使其与其他学校失去了联系。平原乡师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坚持孤军作战,继续按原计划罢课,到了第四天就被军警层层包围,罢课活动以失败告终。为了保护在斗争中表现突出的学生,马霄鹏设法将骨干分子送出学校,让他们暂时隐蔽起来。这次斗争虽未成功,但培养锻炼了一批进步青年学生。
同年秋,马霄鹏动员一批毕业学生回农村去,团结乡村中的积极分子共同战斗。地下党员
高峻岳、
赵毅等把他们组织起来,联合农村一部分小学教师,成立了醒民剧社。他们深入到农村集镇,以演话剧的方式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进步思想,营造革命舆论氛围。并及时把在斗争中涌现出来的革命积极分子发展入党,不断壮大党的队伍。
1935年12月,北平爆发了抗议国民党投降的学生运动。马霄鹏利用这个机会,结合当时的斗争形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励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树立救国救民的革命思想,并且组织宣传队上街演讲,声援北平学生的请愿斗争,动员全校师生为抗日将士捐献衣物,支援抗战。
1936年,“
西安事变”发生后,马霄鹏和校党组织立即行动起来,组织学生座谈讨论、演讲宣传,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
1937年夏,在马霄鹏的组织发动下,平原五乡师建立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五乡师分队”。
同年暑假,马霄鹏调惠民乡师任教。在新的环境中,又发展了一批新党员,先后介绍万兴诗(
万晓塘)、刘洪恩、孙泉祥、吴克杰、于海寰(
于镜清)、刘桂阳、李书亭、王大昌、聂星汉等一批优秀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建立了惠民县第一个党支部,马霄鹏任支部书记,李毅、
宋登华为委员。
抗战事迹
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从天津向鲁北进犯,战争时局日益紧张。在马霄鹏主持下,惠民乡师党支部全体党员在惠民城西北角的墓地里秘密召开会议,分析斗争形势,传达党的指示,号召党员进一步发动群众,从思想和行动上,积极做好全面抗战准备。日军占领沧州以后,学校党支部根据中共北方局的指示,要求每一个党员都参加抗日游击队。随后,有十几名党员先后去了阳信和惠民县农村,与当地党组织一起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条件。
日军长驱直入,国民党仓皇南逃。惠民乡师、惠民师范和四中奉命南迁究州。鉴于当时情况危急,根据党的指示,由马霄鹏、李毅、
宋登华3人组成临时党支部,马霄鹏任党支部书记,在南迁途中成立学生会,又在进步青年学生中发展部分“民先”队员。在党的领导下,以党员和“民先”队员为骨干,团结广大师生,开展宣传活动,每到一个地方就大张旗鼓地宣传抗日。到达兖州后,马霄鹏和党支部的同志组织全校师生进行罢课斗争。他们走向大街小巷乡高呼抗日救亡口号,沿街游行示威,并运用报告会、讲演会、墙报、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揭露日军的暴行,号召民众积极行动起来,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马霄鹏遵照党组织的指示,为适应抗日斗争形势的需要,在兖州组织“民先”队员和进步青年学生90多人,分三批送往山西临汾八路军
一一五师随军学校学习深造,然后再去延安参加革命。一直到1937年12月底,他才送完最后一批学生。此时,党组织通知马霄鹏和他的妻子准备去延安,他考虑到当时地方上最突出的是缺乏干部,便同意妻子去延安而自己留下来坚持对敌斗争,党组织同意了他的请求。在兖州,马霄鹏送妻子上延安,分手时说:“咱们这一分手,少则十年,多则十几年才能见面,希望你到延安以后,听党的话,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争取做一个优秀的八路军女战士,让我们在不同的抗日战场上共同战斗吧。”他们没有料到,这次的离别竟成了他们夫妻之间的诀别。
1938年1月,马霄鹏被调到金乡县担任工委书记,后任县委书记。他根据鲁西南工委的指示,组织成立了
金乡县第一支抗日武装—第五战区第二游击纵队,并任政治部主任。后来奉上级指示到鱼台,在鱼台成立了“抗日动员委员会”,任主任。同年4月,调到
鲁西南工委工作。5月初,鲁西南工委改称鲁西南特委,任特委宣传部部长。7月下旬,中共鲁西南工委和徐州西北工委合并,建立中共苏鲁豫边区特委,马霄鹏任特委委员、民运部部长。11月,特委改组,改任宣传部部长。
1939年5月,苏鲁豫特委改为苏鲁豫区委,仍任宣传部部长。期间,他忘我工作,先后在
苏北丰县的
欢口、吴庄、沙庄等地举办各种类型的抗日训练班,为各县培训了大批抗日骨干,组织了随区党委机关行动的宣传部,走到哪里,宣传鼓动工作就做到哪里,还办起了区党委的机关报——《团结日报》。
牺牲过程
1939年秋天,正当湖西地区抗日斗争蓬勃发展的时候,发生了骇人听闻的“
肃托事件”。从湖边地委开始的“肃托”,逐步扩大到
苏鲁豫区党委。在8月的一天,苏鲁豫区党委由单县东南王小庄、部楼向卒北转移途中,有一个战士不慎枪走火,队伍骚乱起来,军事部长张如严令整顿,恢复了秩序,继续前进。
对这一走火,“肃托”事件的制造者们认为是有人组织暴动。恰巧,这一枪响发生在区党委宣传部长马霄鹏附近,于是就断定:这次“暴动”与马霄鹏有关。
9月14日,马霄鹏被暗藏在党内的野心家王须仁和王宏鸣以“肃托”为名逮捕。他们对马霄鹏进行严刑拷打,马霄鹏忍受着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疼痛和折磨,始终坚定地说:“我是山东分局派来的,我是区党委委员,你要相信分局,你要对党负责,我是共产党员,不是‘托派’!”。他宁愿自己受刑,也不连累其他同志,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1939年9月19日深夜,这位党的忠诚战士,人民爱戴的好干部,在江苏省丰县于王庄被折磨致死,时年36岁。
历史评价
1941年2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湖西边区锄奸错误的决定》。同年冬,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根据中央决定,在单县辛羊庙举行隆重追悼大会,为马霄鹏同志平反昭雪,并宣布为革命烈士。
2015年8月24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公布第二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马霄鹏名列其中。
2022年11月,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马霄鹏烈士墓入选山东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
马霄鹏烈士墓位于鱼台县唐马镇陈丙村,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