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剑文,药品检验学家。曾研究证明中国
制霉菌素与国外产品不是同一种物质,从而为中国药典收载的名称作了修改,更名为制霉素。研究证明止血敏中有关杂质不是苯醌而是氢醌,被国家药典采用。主编《现代药品检验学》专著,成为全国药检系统实验室认证中药检人员考核培训的主要参考书之一。为创建
中国药学发展奖和药学发展基金,已募集基金1000多万元,并进行六届全国范围内的评奖活动,促进了我国药学事业的发展。
个人简历
1933年5月24日 出生于上海市静安区。
1945年9月—1948年9月 在上海光中中学学习。
1948年9月-1950年12月 在上海复旦实验中学学习。
1950年12月-1955年10月 在沈阳
中国医科大学参加军训和学习。
1953年药学院独立称为东北药学院。1955年10月在北京总后卫生部药品检验所工作,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主任药师、主任、副所长、所长等职。
个人履历
马剑文 男,1933年7月生,上海市人。任职于总后勤部卫生部药品仪器检验所。从事药学工作40多年,曾研究证明中国
制霉菌素与国外产品不是同一种物质,从而为中国药典收载品种名称作了修订,更名为制霉素,该成果获军队1991年科技进步二等奖;完成的“枸橼酸锌的研究”和“止血敏和性激素用
高效液相色谱新技术研究其质量标准系统报告分别获1991年和1993年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年主编出版了130余万字的《现代药品检验学》专著。
1993年获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获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药学发展基金委员会授予的“
中国药学发展奖”药物分析奖。任总后卫生部药品仪器检验所主任药师、所长,第一、四军医大学客座教授,
第二军医大学兼职教授。为振兴中国药学事业,于1994年创建中国药学发展基金,经多方努力,已募集360万元基金,为推动中国药学事业发展作贡献。任中国药学发展基金委员会主任委员。
人物生平
马剑文,1933年5月24日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职员家庭。他6岁进上海景德小学面试时,由于回答老师提问时说“老鼠会偷油”而引起哄堂大笑。4年级转公立和安小学被体育教师指点学武术而练得好身体,喜爱体育和文娱活动,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有几件事对他影响较大。一件事是日本侵占上海后,其父失业,家境困难,他才10岁就推一小车木柴在马路边摆摊,帮父母挣钱。因此,在他幼小的心灵种下了对日本侵略中国切肤之恨,当学校教室中无人时,黑板上偷偷写“我们是中国人,不学日本话”,以示抗议日本侵占上海。
第二件事是临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国民党搞新生活运动,发行金元券,本以为国家有救,其父母将积蓄和金银首饰全部换成金元券,结果金元券大贬值,八口之家生活艰难,对国民党丧失信心。1949年上海解放,解放军进城,人们一早起来,看到马路上到处都是解放军就地而睡不进入民宅的情景,一下子把国民党污蔑共产党的谎言都揭穿。“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的歌声传遍上海的天空,共产党解放军给他留下很好的印象。
第三件事是上海虽然解放,国家经济仍很困难,他家有6个子女生活艰难,靠学费减半而上学。人民政府为了解决学费困难问题,组织高中学生勤工俭学,利用暑假发动有志青年为政府调查住在木棚户区中老百姓的生活情况,他积极参加了这些社会活动,并把政府发的津贴交学费,既解决学费问题,又通过社会调查,深深教育了他,共产党是关心贫苦百姓,尽力去解决棚户区人民的疾苦和困难,也使他亲身体验到生活在城市底层老百姓的困苦。之后,他加入了青年团,并在抗美援朝的伟大运动中挺身而出,走上保家卫国的道路。他是1950年首批报名参军,立志当空军,保卫祖国的神圣领空,结果由于右耳听力达不到要求而被录取至军医的队伍。1950年12月底,他穿上军装,雄赳赳、气昂昂地奔赴东北沈阳进行军训。3个月后由于前方战事好转,中央军委决定,这批高中学生留在沈阳
中国医科大学学习,培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第一批自己的大学生。这个决定公布后,他和许多学员都想不通,认为:“我们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而来,前方仍有炮声隆隆,怎能安心学习”。最后,学校和指导员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他作为一个团支部委员表决心听从祖国的安排,学习大学课程。
第四件事是他被分配到
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后来药学院独立,改称东北药学院。他身穿军装,不交学费,还发生活津贴,过着十分安定的大学学习生活,这是他参军前根本无法想到的,因为他家弟妹多,高中毕业后肯定上不起大学,如今在全部供给的学习环境下,加上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而一定要学好知识的决心,他的学习成绩比参军前大大提高,小考、大考都达到优良,还成为物理课代表,后被选为学习委员,1953年1月被首批吸收入党,成为年轻的党员。不仅学习好,体育文娱也好,由于他在参军前曾学习大合唱指挥,后成为全校开会时唱歌的指挥,还参加舞蹈、演唱表演。因此,无论是在政治上、学习上、活动上都成为学校最受瞩目的学员之一,整个大学生活奠定了他为共产主义美好理想奋斗终生的思想、学习、工作、身体的基础。
1955年10月从东北药学院毕业,分配到总后卫生部药品检验所工作,至今已有49年,任室主任、副所长、所长等职,1988年恢复军衔后,被军委主席邓小平授予大校军衔。还历任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药学发展基金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一、四军医大学客座教授、
第二军医大学兼职教授,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进口药品审评委员,中国发明协会评审委员,中国药学会和中国干扰素学会理事,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新药审评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药审办主任,全军医科委委员,全军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及药物分析杂志、中国药师、中国药房、国外医学药学分册等杂志编委。获全军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其中3项为第1、2作者),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参与),3、4等奖10余项,主编138万字《现代药品检验学》著作一部,1992年获国务院表彰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而颁发的证书。
技术成就
他到总后卫生部药检所工作后,潜心钻研物理化学和仪器分析,白天工作,晚上至少学习基础知识2个小时,并结合工作需要查阅了大量外文资料,从而获得了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较广泛的知识和信息。
1957年,总后勤部药库存有多批治疗阿米巴痢疾的特效药
盐酸依米丁注射液,急需检验是否合格,但是每批只有几百支药,如果按药典方法用氨水中和后以乙醚提取生物碱,乙醚蒸发后酸碱滴定生物碱测定含量,每批需上百支的样品,加上要复验留样,可能做完检验,库存药品也就所存无几,而且方法繁琐,费时长,不专一。为此,他考虑能否找到一种含量测定的微量分析方法,查阅了许多文献,有记载用氯水与依米丁显色的定性方法,但是氯水本身不稳定,所显颜色也不稳定,不适合作含量测定用。为解决此问题,他利用所里惟一一台进口的比色仪,当时是属先进的分析仪器,加班加点做试验,终于找到以
次氯酸钠代替氯水,比色法测定依米丁含量的最佳稳定条件,完成了盐酸依米丁的质量检验,解决了库存药品再利用的问题。
论文被所领导推荐到药学通报,编辑部认为内容很好,科学研究的分量较重,又将该论文推荐到药学学报,经编辑部评审后发表在药学学报1962年375页上,题目是依米丁的比色测定法—
次氯酸钠法。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一人署名在中国药学领域最高水平的药学学报上发表论文,当时引起了震动,因为药检所还未在学报级刊物上发表过文章。而对马剑文来说,这是他的处女作,影响深远,也是一次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尝试,从中学习、培养了他的严谨的科学研究思维和严格的科学研究方法,使其一辈子受用不浅。
随后又将此方法应用到小蘖碱的含量测定也获得成功,原含量测定是用苦味酸沉淀法,缺点是用重量法测含量,专属性差、操作繁琐、效率低,采用他研究的次氯酸钠比色法可与24种类似生物碱和3种黄色药物相区别,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论文发表在1966年药学学报,得到李承祜教授当面赞许,引起全军药学界的注意。
主要论著
1 马剑文.依米丁的比色测定法—次氯酸钠法.药学学报,1962,9∶375-379.
2 马剑文.小蘖碱的次氯酸钠比色测定法.药学学报,1966,13:50-54.
3 马剑文,刘云.北洋金花中第三个生物碱(去甲基莨菪碱).中草药通讯,1978,55-59.
4 马剑文,在薄层上同时进行
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的定量和
对氨基苯甲酸的限度检查.药检工作通讯,1978,8:133-136.
5 马剑文,李征,封世珍.七种常见巴比妥和导眠能的气液色谱法及其从脏器肝和尿中的检出.药学学报.1981,16:92-96.
6 马剑文.止血敏中杂质氢醌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查和测定.药物分析杂志,1983,3:329-332.
7 马剑文,刘玉波.止血敏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药物分析杂志,1984,4:209-212.
8 马剑文,刘玉波,文德秀,等.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国内外制霉菌素的组成.药学学报,1985,20:294-300.
9 梁君,马剑文.气相色谱法测定去痛片的含量.药物分析杂志,1987,7∶21-24.
10 马剑文,刘玉波,文德秀,等.中国制霉菌素主要成分的分离、制备、鉴定和再命名.抗生素,1987,12:83-89.
11 刘玉波,马剑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复方快诺酮片.色谱,1988,6:382.
12 马剑文,刘玉波,殷祥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新肿瘤光敏剂(PSD-007)及血外啉衍生物的组成.药物分析杂志,1988,8:66-70.
13 周如真,马剑文,殷祥生.新光敏剂PSD-007注射液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中国药学杂志,1989,24:475-477.
14 刘玉波,马剑文.苯甲酸雌二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药物分析杂志,1992,12:181-182.
15 马剑文,韩永平,沈克温主编.现代药品检验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
16 马剑文.新药研究开发的国内外简况,思路和方法.中国药房,1997,8:24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