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庄草龙
舞草龙是浙江省开化县农民庆丰收兆吉祥
草龙,又称稻草龙或香火草龙。舞草龙是浙江开化县农民庆丰收兆吉祥,祈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一种民间娱乐活动,流传甚广,在县城西乡、北乡为多见,其中以苏庄草龙为最为讲究,观赏性强。
历史沿革
相传在唐宋时,开化农民就有以舞草龙庆丰收、迎龙神的民间娱乐习俗。元末明初达到鼎盛。据苏庄镇富户村汪氏宗谱记载,元末至正年间,明太祖朱元璋陈友谅交战于江西九江,受挫后退至浙江云台(即今开化苏庄镇)休整。此时又值中秋,当地百姓杀猪宰羊、舞草龙犒劳红巾军将士。朱元璋观看了草龙舞后,称草龙为“神龙”并提诗一首:“岁到中秋八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满天星斗拱明月,拂地笙歌赛火龙”。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当地人认为龙是帝王化身,应有銮驾相伴,便扎制了“宝扇”、“桂花树”、“人物像”、“吉字匾”,还有“蝴蝶”、“飞鸟”、“天鹅”、“鱼、虾、蚌、鳖”等水族动物与草龙伴舞,增添了苏庄草龙的特色,这一表演形式一直传承至今。
特色
苏庄舞草龙与其他各地舞草龙最大的不同,就是有“銮驾队”,传说这和明太祖朱元璋有着关联。公元一三六二年中秋夜,朱元璋兵败九江退至苏庄,刚进贵峰村(今苏庄镇富户村)时,正逢村民舞草龙,只听村民高喊“龙来了!龙来了!”,忽见远处一条红光闪闪的火龙腾空飞舞,非常好奇,看得津津有味,拍手叫绝,不由自主的说“真神龙也!”,边看边想:“本王一到,龙便飞舞欢腾,民众还喊‘龙来了’,真是个好兆头,是否神灵暗示我要登龙位做皇帝了。”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当地人认为龙是帝王化身,应有銮驾相伴,便扎制了“宝扇”、“桂花树”、“人物像”、“吉字匾”,还有“蝴蝶”、“飞鸟”、“天鹅”、“鱼、虾、蚌、鳖”等水族动物与草龙伴舞,增添了苏庄草龙的特色。
中秋节舞草龙是苏庄村民的一件盛事。农历八月正逢收获季节,农忙过后,全村男女老少就在祠堂里,忙着用刚从田里割下来的新鲜稻草捆扎草龙。中秋节这一天,当夜色降临时,吃过团圆饭的村民们纷纷赶赴村中祠堂。祠堂内此时灯火通明,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时辰一到,族长(村里的年长者)一声令下,村民们点燃火把,争先恐后地把密密插在草龙身上的香火点燃。据说谁家点燃的香火越多,谁家来年收成就越好,来年日子也越旺盛。其景颇为壮观。
上好香后,在族长的带领下,一家出一名人丁,不分男女,身着当年红巾军的服装,个个虎虎生威,步伐矫键,高擎香火草龙,从祠堂内蜂拥而出,伴随欢快的打击乐声,飞舞狂奔,穿棱于村中大道,起舞于晒场田野。
皓月当空,夜色朦胧,夜幕中草龙变成火龙,飞舞腾跃,吞云吐雾,烟雾缭绕,香气飘逸,沁人肺腑,忽而“龙头戏珠”,忽而又“龙身打串”,一时“龙头咬尾”若即若离,一时又“龙尾圈头”缠缠绵绵。草龙前后,人山人海,锣鼓喧天,唢呐声声,爆竹齐鸣,欢声笑语,喧闹声一浪高过一浪,热闹非凡,把人带入亘古未有的文化畅想之中。
制作过程
草龙由龙头(包括龙唇、龙角、龙须)、龙普灯、龙身、龙尾等组成。还伴有(仪仗队),民间称“鸾驾”。草龙制作用稻草、篾条、芋杆、龙香、小木棍等材料。
龙头——用蔑条制成二个圈,直径为80厘米,代表龙的上下嘴唇。圈的一边扎在一个代表龙脑长形蔑圈上,上下分开为龙开口状,制成龙头形骨架,龙脑上端加上龙普灯,左右扎上龙角龙须,龙头捆在一条小木扶手上,然后将芋杆分别扎到龙头各部位,将龙香插在芋杆上,舞龙时将香点燃便呈现出龙的模样,龙眼由二捆数十支香组成。
龙普灯——置放在龙头上端,用一只嫩南瓜作底,整个瓜面插遍香支而成。
龙身——用稻草编成,绳粗直径约10厘米,绳长短不一,一般为60~80米长,内有一条铁丝,以防舞龙时拉扯断,将龙香分左中右三个方向插好。还有另一种制法,由三根较细搓成的稻草绳组成,二米间隔置一个稻草圈,圈直径为20厘米,三根细绳按上左右固牢草圈,龙香插在细草绳上,圈下置一小扶手,便于舞龙,这样扎起来的草龙,看起来更粗壮雄伟。
龙尾——中间用一根1米长的小木棍,用草绳一圈圈绕在上面形成龙尾,舞龙时龙尾会左右摆动。
“銮驾”的制作:字牌、人物牌用篾编成的竹牌做底,将文字、图像的形象用芋杆扎在牌上,将龙香插上。各种动物用篾条制成模型,也插上香,点火后,由香火组成动物形样。桂花树用一棵小毛竹,在竹枝上挂满一扎扎龙香,香火不停地旋转,其景疑是天宇万颗星辰飘忽而来。銮驾队的制作,是用芋头杆或者芭蕉杆在竹片上扎成各种字,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各种人物,如:孙悟空、观音菩萨等人物,而后在这些形象上插上香。摆放在村里的祠堂里。
滚地绣球,如手推车般,外圈着地滚动,内圈插置香火,推动后,如一只红球在地面上滚动一般。
舞草龙程式
草龙舞活动内容分三段程式进行:
起山月——祭祀祖先,主持训示,祝贺丰收,是草龙舞的前奏阶段。
经过数天制作好的草龙放置在村头,仪仗放在祠堂内,两边配有乐队和舞龙鸾驾人员。舞龙之前,在村头水口,摆起香案 “接龙”,谓之“呼龙”,意将“龙”迎来村庄。“呼龙”者口念:祥光朗耀,瑞火辉煌,炮竹齐鸣,迎龙接脉,龙神归位,百煞避藏;左边呼起,人丁兴旺,男臻百福,女纳千祥,老者蒙安,小者乐顺;右边呼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民安物阜,四时无灾,八节有庆;前面呼起,盗贼双消,人口平安;后面呼起,禾苗秀实,物华天宝。殄灭山猪并雀鼠,革除虎豹兼虫蝗……。呼龙”完毕,数声火铳响起,早有准备的人们一拥而上,人人手中举一块松油火把,快速点燃插在龙头、龙身及仪仗上的香火。数分钟后,火铳又响,鼓乐喧天,鞭炮齐鸣,众人一声大吼,“龙”被高擎起来,将草龙从村头迎入祠堂,在祠堂内绕柱旋舞数分钟,然后由滚地火球开路,草龙从祠堂大门而出,各种“銮驾”在后,绕庄而去,在忽急忽缓的鼓点指挥下,草龙飞舞翻腾,闪烁的香火构成的龙及所有的仙班水族,仿佛被注入了生命,全都生气勃发地活动起来,人们被的香气和驱不散的烟雾包裹着,被忽前忽后的仙班水族拥簇着,有一种欲醉欲迷、欲飘欲仙的幻觉。草龙舞到每家农户门口,频频点头示礼。小孩手拿红绣球迎接,户主献上红包,鸣放鞭炮接龙,盼望来年农业更大丰收,户纳瑞气,子孙发达,家业昌兴,人丁兴旺。
满山月——是草龙舞的高潮时刻。草龙从村庄舞入大晒场或进入一处刚收割后的大块稻田,舞龙队员放开手脚飞奔狂舞,即兴表演,在古老的乐曲和阵阵不同鼓点指挥下,草龙和各种陪衬的水族动物分别做出各种优美舞姿,套式繁多。有“蟠龙昂首”、“龙身入肚”、“懒龙洗炼”、“九曲弯身”、“头翅尾扣”、“龙头咬尾”等。銮驾也有“竹枝挂彩”、“宝扇护驾”、“火球圈地”、“桂树飘金”、“水族扬波”、“蝴蝶穿花”、“仙鹤贺寿”、“双鸟欢歌”等多种表演形式。龙头忽高忽低,龙尾忽左忽右,一忽儿是长蛇阵,一忽儿旋圈转舞。草龙依凭闪烁的香火所展示的神奇风采与魅力,使观赏者无不发出由衷的赞叹。观众人山人海,是草龙舞最为壮观的场面。
落山月——为舞龙的尾声。苏庄草龙,有火龙和水龙之分。其表现形式为:火龙是将草龙舞至村口的溪水边焚烧掉;水龙是将草龙舞至河沿,送入溪流,任其漂流而下,意为送龙入大海,也带去人们深深的寄托。
传承人
汪金荣,生于1922年6月,男,现年86岁,农民,初中文化。他18岁便参加草龙舞的演出活动,从师徐炳华,徐生华,学习到一手制作草龙銮驾的工艺。从事龙舞演出和制作60余年,是当地舞龄最长的老艺人。1994年曾在“苏庄草龙会研讨上介绍龙舞的表演程式和艺术特色,讲解道具制作工艺流程¨曾多次赴衢州市文化节及省吴山广场演出,任艺术指导,还参与草龙道具工艺制作。目前虽然年事已高,但身体硬朗,仍然参加草龙舞活动,向青年人传授舞龙和草龙制作技巧,带了5位学徒,是苏庄草龙舞传承人之一。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31 08:2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特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