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黄檀(学名:Dalbergia millettii Benth.)是豆科、黄檀属藤本。枝无毛,干时黑色,有时短枝钩状。羽状复叶;叶柄无毛;托叶狭披针形;小叶紧密,线形或狭长圆形,先端截形,基部圆或钝,两侧略不等,顶小叶常为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基部楔形,两面无毛;小叶柄无毛。圆锥花序腋生;总花梗、花序轴和分枝被极稀疏的短柔毛;花微小;花萼钟状;花冠白色,花瓣具柄。荚果长圆形至带状,扁平;种子肾形,扁平。
形态特征
藤本。枝无毛,干时黑色,有时短枝钩状。
羽状复叶长4-5厘米;
叶柄无毛;托叶狭披针形,长2-3毫米,脱落;小叶12-17对,紧密,线形或狭长圆形,长(4-)10-15毫米,宽(2-)3-5毫米,先端截形,有时微凹缺,基部圆或钝,两侧略不等,顶小叶常为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基部楔形,两面无毛;小叶柄无毛。
圆锥花序腋生,长1-1.5厘米。总花梗、花序轴和分枝被极稀疏的短柔毛;花微小,长2.5-3毫米;
花梗极短;基生和副萼状小苞片卵形,宿存,具缘毛;
花萼钟状,长约1毫米,近无毛,萼齿5,最下1枚三角形,先端急尖,侧方两枚卵形,上方2枚合生,圆形;花冠白色,花瓣具柄,旗瓣圆形,先端微凹缺,
基部具短柄,翼瓣卵状长圆形,龙骨瓣长圆形;
雄蕊9,单体;子房具柄,略被疏毛,有胚珠1-2粒,花柱短,柱头小。
荚果长圆形至带状,扁平,无毛,长4-6厘米,宽12-16毫米,先端钝或圆,基部阔楔形,具短果颈,果瓣革质,全部有网纹,对种子部分网纹较明显,有种子1 (-2)粒;种子肾形,扁平,长8-12毫米,宽约6毫米。
近种区别
香港黄檀易与
象鼻藤(Dalbergia mimosoides Franch.)混淆,主要区别在于:香港黄檀旗瓣圆形,荚果全部有网纹;象鼻藤旗瓣长圆状倒卵形,荚果仅于对种子部分有网纹。
生长环境
生于山谷疏林或密林中,海拔350-800米。喜温暖,湿润及阳光充足的环境。各种土壤均能适应。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江西、湖南、贵州、广东、广西、香港、澳门;印度(梅加拉亚邦)也有分布。
生长习性
花期4-5月,果期8-9月。
香港黄檀芽的类型可按其抽生枝条的时间不同分为两类,一类为春天抽枝的芽称为春芽,另一类为夏天抽枝的芽称为夏芽。春芽主要由上年生攀援枝的腋芽、短枝的顶芽和腋芽,以及多年生或老藤茎上的不定芽组成。夏芽由当年春天抽生枝条的腋芽、多年生老藤茎上的不定芽组成。春芽和夏芽均可抽生长枝或短枝,长枝的幼嫩部分可用来卷曲缠绕支持木,称之为攀援枝。
春芽活动的高峰期通常在3月中下旬,与春天温度的回暖有关;夏芽活动的高峰期则在8月上旬左右。两类芽在活动持续的时间,日抽生枝条长度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抽生攀援枝的春芽活动持续时间长,在生长期间所遇到的温湿度等生态因子变化大,枝条日增长速度变幅大,春芽抽生的攀援枝的日均增长速度和年均抽枝长度低于夏芽抽生的攀援枝,这主要是由于夏芽活动期间温度和降雨同期,有利于枝条生长的缘故。
春芽中,老藤茎上的不定芽通常萌生长的攀援枝;上年生攀援枝上的腋芽也以抽生攀援枝为主,但也形成短枝。短枝上的顶芽和腋芽一般继续抽生短枝,但也抽生攀援枝(可能受到某种因素的刺激)。春芽的生长点在不断抽生藤茎的同时,也同时抽生叶和孕育夏芽。夏芽的活动由于处在高温高湿期,因此,抽生的萌枝和攀援枝较多。
顶芽活动一段时间后,下侧腋芽也抽生侧生攀援枝,腋芽的活动明显受到光照的调节。对上年生攀援枝上春芽和当年生春枝上夏芽活动情况的统计发现,处于林缘的攀援枝,其腋芽的抽生率较高,接近50%;而林内攀援枝腋芽的抽生率不到10%,这可能是林内光照弱,腋芽抽生数量减少有利于节约养料,促进主枝的快速伸长,完成超越生长,以获得适宜的光照。林下抽生的枝条通常比林缘的更为柔弱,因此获得必要的支持对其进一步快速生长是十分重要的,否则不能自立,易被折断。
老藤茎的更新由不定芽的活动完成。香港黄檀的萌蘖能力很强,这与老藤茎从下至上均有不定芽的活动有关。林下老藤茎上抽生的枝条早期主要靠老藤茎提供养料,叶片的光合功能较弱。枝条的生长方向常不固定,在林内可见水平、迂回等方式生长的枝条,这可能由于枝条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一定光照,而林内光照又不稳定所致。
通常林内老藤干上有大量的不定芽活动,但形成的大多数枝条寿命较短或发育不良最终转化为供老藤干搭靠使用的枝刺。只有少数突发形成的枝条,靠主干提供的营养快速抽生,遇适宜支持后可攀援生长至森林冠层,形成次生干部,久之可替代主干,完成更新。未遇适宜支持则可在林下适应生存,水平生长,寻找适宜光照,从而形成横向枝系。但也有不少萌枝未遇适合光照和支持,不能持久而渐枯死。
无论是春芽,还是夏芽,均可抽生攀援枝和短枝。攀援枝的功能就是攀援并超越生长,最终获得冠层空间,因此其形态必须适应这一功能的需要。从发育上看,攀援枝上叶的抽生时间推迟,叶的发育也不够完全。从形态上看,攀援枝节间长度和节数大大超过短枝,分别是后者的7倍和6.5倍。短枝主要由攀援枝上产生,也可由上年生短枝的顶芽继续抽生形成,短枝在抽生过程中,叶片也同时形成,因此其作为光合营养枝的功能是比较明显的。短枝的节间很短,一般不超过1.0厘米;节数也不多,一般不超过5节。
攀援枝(包括侧生攀援枝)的前端幼嫩部分象卷须一样具有卷曲攀援的功能,一旦遇到适宜的支持木便螺旋状卷曲缠绕,固定支持木;未遇支持木的特别是侧生攀援枝,头部自卷曲生长,基部未卷曲部位抽叶作为光合枝,顶芽损伤或死亡。若顶芽停止生长或死亡,紧靠顶芽下部的腋芽可代替顶芽继续生长。
光照强弱对枝条形态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相对而言对节数的影响较小,而对节间长度的影响较大;对短枝的影响较小,对攀援枝的影响较大。不同年龄攀援枝节间长度有一定的变化,但差异不显著。
繁殖方法
播种、扦插或高压繁殖。春至夏季为繁殖适期。
主要价值
枝叶茂密,为优良的园景树、行道树,适合庭园栽植或大型盆栽。
叶入药。味苦,性寒。归心、肝、胃经。清热解毒。主治疗疮,痈疽,蜂窝织炎,毒蛇咬伤。
保护现状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21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2023年)——附录Ⅱ。
截至2021年,该种被描述为相当普遍和频繁,并生长在大面积上;鉴于此,估计种群数量众多。但数量趋势尚不清楚。